中学生物/目录/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我们都有过量体温的经历。当我们的体温高于37℃时,我们就说自己发烧了,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那么什么是体温?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人体又是怎样使自己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呢?

人的体温及其意义[编辑]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约为36.9至37.9℃(平均为37.5℃),但是不便于测量。临床上常测量口腔温度或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对于正常人正常人,口腔温度为36.7至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至37.4℃(平均为36.8℃)。

正常情况下,体温的平衡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具体来说,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稍高于成年人,成年人体温稍高于老年人,而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对于同一个人的体温而言,它的平衡是动态的,一般在清晨2至4时最低14至20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

新陈代谢是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恒定的体温保证了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体温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各种各样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破坏内环境的平衡,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据临床观察,体温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而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当体温高于41℃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等症状,而当体温高于43℃时,就有生命危险了。可见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体温的相对稳定。

低温麻醉[编辑]

在常温下阻断脑部血流超过五分钟,会使大脑细胞遭受不可恢复的损害,这一点已经被医学实验所证明。但是当体温下降,而不低于28℃时,由于机体的代谢率降低,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增强,就可以在大脑细胞不被损害的前提下,延长脑部血流被阻断的时间,甚至可达10至15分钟。以此为原理,临床上可以采用药物和人工降温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低温麻醉。因此医生既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完成复杂的心脏手术,又可以避免因血流被阻断而对脑心脏等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

体温的调节[编辑]

人的体温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由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结果,而这种动态平衡的调节所依靠的是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

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下丘脑及其下神经结构被保留的动物,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如果下丘脑被破坏,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了。这一个事实可以证明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而神经调节是进行体温调节的重要部分。而温度感受器,包括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两大类,作为反射弧的起点,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被寒冷所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而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也产生不自主战栗以增加产热量。上述过程中,有关神经的电信号,还可以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增加了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调节体温能力是有限的。人如果在寒冷环境中停留过久,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就会引起体温的降低,阻碍机体生命活动的发生。相反,人如果在高温环境中过久的停留,也会因体内的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无论对于哪一种情况,我们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