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網路探究/教師對網路探究的看法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教師對網路探究的看法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利用網路資源輔助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已經是避免不了的趨勢,而如何正確引導學生透過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即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課題。WebQuest即是其中一種引導學生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探究學習的方法,極適合運用於資訊融入各科領域。其實WebQuest並不是一項非常新的教學策略,已有許多研究(尤其是行動研究)都是以WebQuest為主題,更有許多採用WebQuest的教學案例。

WebQuest在1995年由Dodge所提出,是一種以探究為導向的活動。在WebQuest活動中,部份或所有學習者所需要處理的資訊都來自網際網路上的資源,有時亦可輔以視像會議。WebQuest活動設計是向學生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具情境式的挑戰任務,並藉由教師整理好的相關資源網站及清晰的完成任務的步驟說明指引與評分準則,引導學生針對主題進行探索、討論,解決問題並完成任務。


而WebQuest活動需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1. 簡介(Introduction):動機與情境引導。說明待解決的問題及簡介主題相關背景資訊。
  2. 任務(Task):學習任務的描述。清楚描述學生應完成的成果及作品。
  3. 過程(Process):探索過程的安排與指引。說明學生完成任務的步驟、說明及建議。
  4. 資源(Resources):網站連結或資源列表。教師提供完成任務所需的網路資源連結。
  5. 評量(Evaluation):說明評分方式。WebQuest以評量表來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
  6. 結論(Conclusion):總結本次學習結果,鼓勵提出問題來反思或補充觀念。



WebQuest活動中可採行的任務包括

  1. 口語表達任務(retelling tasks)
  2. 編纂任務(compilation tasks)
  3. 推理任務(mystery tasks)
  4. 新聞記者任務(journalistic tasks)
  5. 設計任務(design tasks)、創造產品任務(creative product tasks)
  6. 共識建立任務(consensus building tasks)
  7. 說服任務(persuasion tasks)
  8. 自覺任務(self-knowledge tasks)
  9. 分析任務(analytical tasks)
  10. 判斷任務(judgment tasks)
  11. 科學任務(scientific tasks)

在規劃WebQuest活動時,可依所希望培養學生相關的能力來選擇適宜的任務設計進行。



WebQuest所需運用的高層次思考技巧包括:


  1. 比較(Comparing):分辨並清晰地陳述事物之間的相似及相異點。
  2. 分類(Classifying):根據事物的基本屬性將它們分類。
  3. 歸納(Inducing):透過觀察或分析推斷未知的普遍性或原理。
  4. 演繹(Deducing):從已知的原理原則和普遍性中得出未知的結果與情況。
  5. 分析錯誤(Analyzing Errors):分辨並清晰地陳述自己或他人思維中存在的錯誤。
  6. 創立支持(Constructing Support):為一個聲明創立一個支持或證明。
  7. 提煉(Abstraction):分辨並清晰地陳述信息中潛在的主題或一般模式。
  8. 分析觀點(Analyaing Perspectives):分辨並清晰地陳述各種問題的個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