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总则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第一章 绪论[编辑]

第一节 私法和民法[编辑]

一、公法与私法的划分[编辑]

简单地讲,法是国家用来规范社会关系的工具。根据所规范的社会关系的不同,通常可将法分为公法与私法。在历史上,这种划分由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Ulpian)首次提出。乌尔比安认为,公法是与国家权力组织与运行有关的造福公共利益的法律,私法是有关私人利益的法律,[1]因此,该说又称为”目的说“。然而,何谓公益,何谓何益,有时难以截然区分。因此,近代学者又提出诸多其他标准来划分公法与私法。除目的说外,史尚宽还总结了其他学说,例如效力说、主体说、统治关系说、生活关系说、统治主体说。[2]统治主体说为有力说,认为调整统治主体之生活关系者为公法,调整非统治主体之生活关系者为私法。所谓统治主体关系,包括统治主体相互间之生活关系,以及统治主体与被统治者,并及公民以主权者之身份对于国家机关之关系。而国家以与私主体平等身份出现于私的交易时,为私法关系。[3]因此,宪法、行政法、刑法与三大诉讼法、国际法等为公法,民法、商法为私法。亦有介于两者之间者,如劳动法。公法与私法在效力上存在差别,即公法规范不得由当事人之间的私人契约加以变更,而私法规范是任意的,可由当事人协议变更,私人间的”协议就是法律“。[4]另外,私法上的争议由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受理,公法上的争议由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刑事审判庭处理。

二、私法框架下的民法[编辑]

第二节 民法典的体系与《民法总则》[编辑]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编辑]

第四节 民法的法源及法律的适用[编辑]

第二章 自然人[编辑]

第三章 法人[编辑]

第四章 非法人组织[编辑]

第五章 民事权利[编辑]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编辑]

第七章 代理[编辑]

第八章 民事责任[编辑]

第九章 诉讼时效[编辑]

第十章 期间计算[编辑]

  1. 王晨光、刘文:“市场经济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中国法学》1993年第05期。
  2.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页4-5。
  3. 同上注。
  4. 郭明瑞、于宏伟:“论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及其对我国民法的启示”,《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