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世界經濟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概述[編輯]

世界經濟全球經濟是經濟世界的時代,世界經濟表示商品和服務的國際交流。在某些情況下,這兩個術語是獨立的「國際」或「全球經濟」,分別衡量並與國民經濟區別開來,而「世界經濟」只是各國衡量的總和。除了生產,使用和交換價值的最低標準外,世界經濟的定義,表述,模型和估值差別很大。它與地球的地理和生態密不可分。

通常將世界經濟問題僅限於人類經濟活動,世界經濟通常以貨幣形式判斷,即使在沒有有效市場來幫助評估某些商品或服務的情況下,或者在缺乏獨立研究或政府合作使得確定數字變得困難。典型的例子是非法藥物和其他黑市商品,按照任何標準都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但根據定義,沒有任何合法市場。

然而,即使在存在明確有效的市場來建立貨幣價值的情況下,經濟學家通常也不會使用現行或官方匯率將該市場的貨幣單位轉換為世界經濟的單一單位,因為匯率通常不會密切反映全球價值,例如在交易量或價格受政府嚴格監管的情況。(世界銀行成立於2011年)

相反,使用購買力的概念,本地貨幣的市場估值通常被轉換為單個貨幣單位。這是下面使用的方法,用於以實際 美元或歐元估算全球經濟活動。但是,世界經濟可以通過更多方式進行評估和表達。例如,目前尚不清楚世界上76.2億人口中有多少人的經濟活動大部分都反映在這些估值中。

根據麥迪遜的說法,直到19世紀中葉,全球產量一直由中國和印度主導。西歐和北美的工業革命浪潮將股份轉移到西半球。截至2017年,以下15個國家或地區按名義或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至少2 萬億美元的經濟:巴西,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土耳其,英國,美國和歐盟。

二戰後的四十年內,由於戰爭的強行扭曲導致財富的分配平均了許多,0.5%的富人掌握了國民總收入30%至40%左右,總體來說較為平均。可是大托拉斯並不滿足,他們開始了資產吞併和泡沫經濟。

統計指標[編輯]

  • GDP(GWP)(世界總產值):(購買力平價匯率) - 59.38萬億美元(2005年估計),51.48萬億美元(2004年),23萬億美元(2002年)
  • GDP(GWP)(世界總產值):(市場匯率) - 60.69萬億美元(2008年)
  • GDP (實際增長率):
    • 發達經濟體 2.2%(2017年),2.0%(預測2018年)
    • 發展中國家 4.3%(2017年),4.6%(預測2018年)
    • 最不發達國家 4.8%(2017年),5.4%(預測2018年)
  •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 9,300美元,7,500歐元(2005年估計),8,200歐元,6,800歐元(92)(2003年),7,900歐元,5,000歐元(2002年)
  • 世界收入中位數:購買力平價1,041美元,950歐元(1993年)
  • 國內生產總值 - 按部門構成:農業:4%; 行業:32%; 服務:64%(2004年估計)
  • 通貨膨脹率(消費者價格); 個別案例的國家通貨膨脹率差異很大,從日本的價格下降到幾個第三世界國家的惡性通貨膨脹(2003年):
    • 世界2.6%(2017年),2.8%(預測2018年);
    • 發達經濟體通常為1%至4%
    • 發展中國家通常為5%至60%
    • 最不發達國家 1.4%(2017年),8。3%(預測2018年)
  • 衍生品 OTC未償還名義金額:601萬億美元(2010年12月)
  • 衍生品交易所交易的未償還名義金額:82萬億美元(2011年6月)
  • 全球債券發行:5.187萬億美元,3萬億歐元(2004年),4.938萬億美元,3.98萬億歐元(2003年),3.938萬億美元(2002年)
  • 全球股票發行:5050億美元,4500億歐元(2004年),3880億美元。320億歐元(2003年),3190億美元,250萬億歐元(2002年)

主要經濟指標[編輯]

全球經濟[編輯]

國民生產總值:

  • 世界生產總值(GWP)$77.069 兆(2014年)

國民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

  • 3.8%(2008年)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 購買力平價- $15,073(2014)

各行業國民生產總值:

  • 農業:4%
  • 工業:32%
  • 服務業:64%(2008年)

通貨膨脹率(零售價):

  • 發達國家1% 到4%;發展中國家5% 到60%;各國通貨膨脹率相差很大,既有日本的價格下滑,又有幾個第三世界國家的惡性通貨膨脹(2004年)

失業率:

  • 在許多非工業化國家失業和不充分就業率達到30%;發達國家則是4-12%。

工業[編輯][編輯]

技術飛速發展,特別是在計算機科學、機械人學、電信,以及醫學和醫療設備領域;這些大多發生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只有少數的非經合組織國家迅速的成功調整了他們的科技力量;新興的工業(和農業)技術的加速發展,使已經嚴酷的環境問題更加複雜化。

工業生產增長率:

  • 3%(2003年)

能源[編輯]

電力生產:

  • 15.29 兆kWh(2002年)

耗電量:

  • 14.28 兆kWh(2002年)

電力輸出:

  • 5008億kWh(2002年)

電力輸入:

  • 4976億kWh(2002年)

石油生產:

  • 76.01 百萬bbl/天(2001年)

石油消耗: 77.04 百萬bbl/天(2001年)

已探明石油儲量:

  • 1.025 兆bbl(2002年1月1日)

天然氣生產:

  • 2.637 兆cu.m(2001年)

天然氣消耗量:

  • 2.599 兆cu.m(2001年)

天然氣- 出口:

  • 6937億cu.m(2001年)

天然氣- 進口:

  • 7187億cu.m(2001年)

已探明天然氣儲量:

  • 161.2 兆cu.m(2002年1月1日)

國際貿易[編輯]

出口:

  • $8.819 兆f.o.b 。(2003年)

出口商品:

  • 全球範圍內的工業和農業產品及服務

出口夥伴:

  • 美國16.4%, 德國7.9%, 英國5.2%, 法國5.1%, 中國5%, 日本4.6%(2003年)

進口:

  • $8.754 兆f.o.b 。(2003年)

進口-商品:

  • 全球範圍內的工業和農業產品及服務

進口- 夥伴:

  • 美國9.9%,德國9.4%,中國7.9%,日本6.7%,法國4.7%(2003年)

外債:

  • $12.7 兆(2004年)

經濟援助:

  • 政府開發援助(ODA)$1540億

通信[編輯]

固定電話:

  • 843,923,500(2003年)

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

  • 10,350(2000年)

互聯網用戶:

  • 604,111,719(2002年)

交通運輸[編輯]

鐵路:

  • 共計:1,370,782 公里

(2006年)

口岸和港口:

軍費[編輯]

軍事開支:

  • 1999年全球在武器上的實際開支依然接近於1998年的水平,一兆美元(1999年)

軍費所佔GDP:

  • 大約2% 的世界生產總值(1999年)

[1]

  1. IMF Historical Data (October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