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学生物/目录/群落/群落的演替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群落是动态系统,它不断发展变化。如果群落结构受到干扰和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他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最后,群落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掩体。比如,从光裸的岩地上最终也可能演替出森林。

演替的类型

[编辑]

初生演替

[编辑]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我们以裸岩为对象,来研究它的演替过程。

这块裸岩一开始处于裸岩阶段。接着,它可能进入到地衣阶段。在地衣阶段,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有机酸使岩石的风化加速而形成土壤,于是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之后群落可能进入苔藓阶段。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扩散。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群也越来越丰富。

苔藓阶段之后可能进入草本植物阶段。在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时,草本植物的种子就能够萌发生长。竞争的结果是较高的草本植物逐渐占据了优势。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接着,群落将会来到灌木阶段。灌木和小树开始成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剥夺了草本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于是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的多样化使得群落的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最终,群落可能进入森林阶段。在灌木群落所形成的湿润土壤上,各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出来。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

[编辑]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我们以弃耕农田为对象来研究它的演替。

农田被弃耕以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杂草。在杂草的覆盖下,土壤条件会得到改善,一些多年生的杂草就会接踵而至。土壤表层的有机物质逐渐增多,保水能力也逐渐增强,这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几年后,一些小灌木便会生长起来,并成为灌木丛,在经过一段时间,乔木开始出现。高大的乔木占据了更多的空间,灌木逐渐减少,乔木逐渐蔚然成林。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弃耕的农田演替出树林,需要数十年时间。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退行性演替

[编辑]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编辑]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