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原理/第三节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外观
< 城乡规划原理
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编辑]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有着百万年的悠久发展历史,但城市的出现还只有几千年,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各种力量组合推动下的复杂过程,这些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地域空间形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也会随着时间和地点不同而发生变化,现代城市的发展开始凸显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 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发展很多都是依托丰富或独特的自然资源,走资源开发型、加工型的发展模式,进而带动整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发展;但是随着资源存量的减少、枯竭或是当特色资源遭到破坏时,城市大都面临再次定位、转型的选择,否则只能走向衰退。由此可见,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并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 2.科技革命与创新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3.全球化与新经济 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席卷世界,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门类不断涌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经济发展不仅诞生了很多新兴产业,更使得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节点建立起更大尺度上的全球性联系网络,从而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4.城市文化特质 城市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产物,深入挖掘优秀的城市文化、积极培育先进的城市文化,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构筑城市的人才高地,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确保城市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可以说城市文化特质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二、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编辑]城市发展的历程是连续变化的,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城市发展阶段的划分也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习惯上我们将城市的发展阶段分为农业社会城市、工业社会城市以及后工业社会城市。 1.农业社会的城市 在农业社会历史中,尽管出现过少量相当繁荣的城市(如我国的唐长安城和西方的古罗马城),并在城市和建筑方面留下了十分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但农业社会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对于农业的依赖性决定了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规模及职能都是极其有限的,城市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城市内手工业和商业不占主导地位,而主要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农业社会的后期,以欧洲城市为代表孕育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出现,使得西方市民社会显现雏形,为日后技术革新中的城市快速发展奠定了思想领域的基础。 2.工业社会的城市 从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状态。工业化带来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及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而且促进了大量新兴工业城市的形成,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与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蒸汽机的发明和交通工具的革命以及工业生产本身的扩张趋势,加速了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市聚集,使城市规模扩张、数量猛增,产生了世界性的城镇化浪潮,城市真正成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心。但同时,工业文明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堵、生态失衡等诸多城市问题。 3.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我们正在逐步进入后工业社会,概括而言,后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将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如信息网络、快速交通)为生产与生活的支撑,文化趋于多元化。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制造业的地位明显下降,服务业的经济地位逐渐上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飞机等现代化运输工具大大削弱了空间距离对人口和经济要素流动的阻碍。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城市的建设思想也由此走向生态觉醒,人类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并向“生态时代”迈进。后工业社会种种因素导致了人们对未来城市发展形态及空间基础的多种理解,也为城市研究、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无比广阔的遐想空间。
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编辑]1.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 (1)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随着城镇化的进展,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重组,建立适应现代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多中心开发结构成为主流趋势。这种多中心的开放结构不仅适应了城市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城乡区域的发展互动。 (2)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随着城市的扩展和空间资源的日益短缺,城市的空间形态也有农业社会的平面延展逐步向立体利用转变,如城市道路的立体化、城市空间向地下发展等,共同组成一个立体交错的城市空间。 (3)从生产性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宜居”为代表的生活性概念开始深入人心,公共空间的构建、消费空间的塑造、生活尺度空间的设计等成为高质量城市空间环境所追求的目标。 (4)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现代的城市空间环境已经从传统的独立、均质城市向连续的城市区域空间转变,从大尺度的大都市带、城市连绵带的出现,到城市内部的各种分异空间的出现,都从尺度和要素构成上塑造了一个多样性的城市空间。 2.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 城市空间环境演化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交织作用的物化,是在特定的建设环境条件下,人类各种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 (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条件例如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土壤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发展,他们主要体现在城市选址、城市空间特色、空间环境质量等方面。 (2)社会文化因素。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3)经济与技术因素。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变化,加剧了城市功能与既有空间形态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演化。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营造技术水平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构建方式。 (4)政策制度因素。城市从产生到发展,每一过程无不与政策、制度有关,从行政区划、投资区位、城镇化战略、城建政策、经济政策到城市规划、权力干预等无不带有政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