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商品化的产品和一定的市场规模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后得到飞速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是应社会的需要而诞生的,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也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取得进展。

1984年,Apple公司在苹果机Macintosh上引入了位映射(Bitmap)的概念来进行图形处理,并使用窗口(Window)和图标(Icon)作为用户界面,这标志着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增加了语音压缩和真彩色图形系统等,使苹果机成为当时最好的多媒体计算机,如Macromedia公司著名的多媒体创作系统Director最早的版本只支持苹果机。

1985年,Commodore公司推出了Amiga系统,它可以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1986年,Philips公司和Sony公司联合推出了交互式紧凑光盘系统(Compact Disc Interactive,CD-I),能够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数字化并存储到光盘上。同时它们还公布了CD-ROM文件格式,得到了同行的承认,并成为ISO国际标准。

1987年3月,在第二次Microsoft CD-ROM会议上,RCA公司首次公布了交互式数字视频系统DVI(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技术的研究成果。1989年Intel和IBM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推出了DVI技术第一代产品Action Media 750。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抢占多媒体市场,1990年11月,Microsoft和Philips等十多家厂商召开了多媒体开发者会议,会议成立了多媒体计算机市场协会,并制定了多媒体计算机MPC的市场标准MPC-1。

MPC-1标准规定多媒体计算机包括5个基本的部件:个人计算机(PC)、只读光盘驱动器(CD-ROM)、声卡、Windows 3.1操作系统和一组音箱或耳机,并对CPU、存储器容量和屏幕显示功能等有最低的规格标准。

1990年,MPC-1标准诞生,硬件厂商发展了多媒体系统的标准操作平台。

1993年5月,MPC联盟又制定了第二代多媒体计算机标准MPC-2,提高了基本部件的性能指标。

1995年6月,第三代标准MPC-3出台。在进一步提高对基本部件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全屏幕、全动态(30帧/秒)视频及增强版CD音质的视频和音频硬件标准。

后来又推出了MPC-4标准。MPC-4在普通微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4类设备:

  • 声/像输入设备——如普通光驱、音效卡、麦克风、扫描仪、录音机、录像机等。
  • 声/像输出设备——如刻录光驱、音效卡、录音机、录像机、打印机等。
  • 功能卡——如电视卡、视频采集卡、视频输出卡、网卡、VCD压缩卡等。
  • 软件支持——音响信息、视频信息和通信信息以及实时、多任务处理软件。

由于多媒体市场潜力巨大,参与竞争的多媒体厂商越来越多,各厂商形成了各自的多媒体技术标准,要求有关的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多媒体技术标准。例如,扩展结构体系标准CD-ROM/XA填补了原有音频标准的漏洞,增加了静止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标准(JPEG)、运动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标准(MPEG)、电视编码标准、视频编码标准(H.261和H.263)等。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多媒体技术由单机系统向网络系统发展,使多媒体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从市场驱动背景来看,有两大方面的原因在推动多媒体与通信技术结合产品的迅速发展:一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建设的快速推进,二是企业、家庭及个人对多媒体信息的需求。从技术背景看,通信是传输信息的工具,无论是从本地还是从远程获取信息,必须使用通信手段,多媒体计算机与通信本来就是一个信息系统中的两个部分。多媒体计算机的核心任务是获取、处理、转发或分发多媒体信息,使多种媒体信息(本地或远程)之间建立逻辑链接,消除空间和时间的障碍,为人类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Web浏览、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VOD)、交互式电视、电视会议、网络购物和电子贸易等。未来的多媒体计算机将集成和控制录音、录像、电视、电话等各种设备,构成新型办公室信息中心和家庭信息中心,高速网络将提供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通信服务。这样,多媒体技术可提供全方位、全球性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