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1H420060 机电工程施工资源管理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1H420061 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编辑]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编辑]

   1.影响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知名度,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员工的工资水平,企业工程项目数量,企业安装技术要求,国家和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员工流动率等。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分为现实人力资源需求、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和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三部分。
   3.收集、分析整理有关工作信息、内容、条件,以及现有员工状况等。
   4.人力资源需求定性分析方法有现状规划法、经验预测法、分合性预测法、散点图法、特尔菲法等。

二、人力资源配置[编辑]

   (一)施工现场项目部主要人员的配备
   1.项目部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必须具有机电工程建造师资格。
   2.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符合规定,且具有规定的机电工程相关专业职称,有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
   3.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大小和具体情况,按分部、分项工程和专业配备。
   4.项目部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质量员、标准员等必须经培训、考试、持证上岗。项目部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配备,应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施工员、质量员要根据项目专业情况配备,安全员要根据项目大小配备。
   5.项目部现场主要技术工人,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按分部、分项工程和专业配备。必须持证上岗。
   (二)机电工程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配置要求
   1.特种作业人员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指直接从事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作业的人员。涉及的作业范围通常有: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轮机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爆破作业、放射线作业等。
   (1)资格条件要求
    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具备相应工种的安全技术知识,参加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并成绩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2)管理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证复审年限,以相关主管部门规定为准。对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重新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要求
   (1)从事锅炉、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焊接的焊工的要求
   1)基本要求:焊接应由持有相应类别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合格证书”的焊工担任。
   2)合格证管理要求:焊工合格证(合格项目)有效期以相关主管部门规定为准。中断受监察设备焊接工作6个月以上的,再从事受监察设备焊接工作时,必须重新考试。
   (2)无损检测人员的要求
   1)级别分类和要求: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其中:
    I级人员可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并按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Ⅲ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解释检测结果,仲裁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持证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资格证级别、方法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2)资格要求:一是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资格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二是持证人员的资格证书有效期以相关主管部门规定为准。

三、员工的培训与激励[编辑]

   1.培训方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员工一般提供三种培训方式:技术培训、取向培训和文化培训。
   2.录用人员岗前培训的内容。熟悉工作内容性质、责任权限、利益、规范;了解企业文化、政策及规章制度;熟悉企业环境、岗位环境、人事环境;熟悉、掌握工作流程、技能。
   3.培训和开发需求的确定。组织需求分析;工作需求分析;个人需求分析。
   4.培训开发项目的实施。确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对象;选择培训方法;评估培训效果。
   5.员工激励。常用于激励的工作方法有:对于不同员工应采取不同的激励,适当拉开实绩效价的档次,控制奖励的效价差。注意期望心理的疏导、公平心理的疏导。恰当地树立奖励目标,注意掌握奖励时机和奖励频率,注重综合效价。

四、劳动管理[编辑]

    劳动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劳动力。对劳动力的管理关键在于合理安排、正确使用。使用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率、调动劳动力的积极性。
   (一)优化配置劳动力
   1.优化配置的依据
    项目所需劳动力的种类及数量;项目的进度计划;项目的劳动力资源供应环境。
   2.优化配置的方法
   (1)按照充分利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原则确定每项工作所需劳动力的种类和数量。
   (2)根据项目进度计划进行劳动力配置的时间安排。
   (3)进行劳动力资源的平衡和优化,同时考虑劳动力来源,最终形成劳动力优化配置计划。
   (二)劳动力的动态管理
    劳动力的动态管理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对劳动力进行跟踪平衡、协调,以解决劳务失衡、劳务与生产要求脱节的动态过程。
   (三)劳动保护
   1.劳动保护措施。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和消除工伤事故、中毒和职业病等方面釆取积极的有效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2.劳动环境管理。保护劳动者安全地进行生产劳动。开展工业卫生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

1H420062 工程材料管理要求[编辑]

一、材料管理责任制和计划要求[编辑]

   (一)材料管理责任制
   1.施工项目经理。施工项目经理是现场材料管理全面领导责任者。
   2.施工项目部主管材料人员。施工项目部主管材料人员是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直接责任人。
   3.班组材料员。班组材料员在主管材料员业务指导下,协助班组长组织和监督本班组合理领、用、退料。
   (二)材料计划要求
   1.材料计划编制依据
    根据施工图纸、整体施工进度安排及安装施工预算定额进行材料计划的编制。
   2.材料计划编制要求
   (1)供应备料计划。项目开工前,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依据。
   (2)调整供料月计划。在施工中,根据工程变更及调整的施工预算,及时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调整供料月计划,作为动态供料的依据。
   (3)加工制品计划。根据施工图纸、施工进度,在加工周期允许时间内,提出加工制品计划,作为供应部门组织加工和向现场送货的依据。
   (4)施工设施用料计划。根据施工平面图对现场设施的设计,按使用期提岀施工设施用料计划,报供应部门作为送料的依据。
   (5)按月检查。对材料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改进材料供应。

二、材料采购要求[编辑]

   (一)材料采购管理要求
   1.制定材料采购计划。需要经营部门、工程部门、项目部、施工工地和采购部门等共同的协作来完成。
   2.材料计划内容。应包括:材料种类、规格品种、数量、工程项目、使用时间、技术要求等内容。
   3.材料采购方式:
   (1)计划内采购的大宗材料一般均应采取招标、议标方式。
   (2)对特殊原因,供货商不足规定的招标单位数时,可采取议标。
   (3)对零星材料、工程急需材料、技术要求高和专业性强的材料以及业主对产品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可采用询价比价、协商价格采购方式。
   (二)供应商选择要求
   1.对供货商的调查与评价。应对若干个供货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向曾经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供货商商品的用户进行质量、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调查,征求这些用户的评价意见。
   2.对商品样品验证和评价。对供货商提供的商品样品进行质量验证和评价。
   3.对供货商对比和综合评价。对各个供货商对比,进行综合评价,为最后选择确定供货商做出判定。评价的方式和深入程度,应根据采购商品的类别、重要性和数量分别确定。

三、材料进场验收和库存管理要求[编辑]

   (一)材料进场验收要求
   1.进场验收、复检。在材料进场时必须根据进料计划、送料凭证、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进行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验收;要求复检的材料应有取样送检证明报告。
   2.按验收标准、规定验收。验收工作按质量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规定进行。
   3.验收内容应完整。包括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证件等。
   4.做好记录、办理验收。验收要做好记录、办理验收手续。
   5.不符合、不合格拒绝接收。
   (二)材料库存管理要求
   1.专人管理。实现对库房的专人管理,明确责任。
   2.建立台账。进库的材料要建立台账,账、物、卡、金额要相符。
   3.标识清楚。施工现场材料的放置要按平面布置图实施,做到标识清楚、摆放有序、码放合理,符合堆放保管制度;库区安全设施应完好,不存在安全隐患;库区环境应清洁、干燥、通风。
   4.安全防护。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储存要远离人员密集区的专门库房存放,并设专人管理,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详细说明该物质的性质、使用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伤害及应采取的救护措施,严格出、入库管理。针对不同要求的材料库房要有防雨、防洪、防碰、防火、防腐、防热、防潮、防冻、防爆、防有害气体泄漏的技术措施。对危险品存放的专用库,应有明显的标示,并配备相应的安全及消防设施和应急器材。
   5.分类存放。根据库存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科学分类,并分库或分区存放。库房内应设物资合格区、待验区、不合格区。
   6.定期盘点。仓库管理员对库存物资要定期盘点,根据盘点内容,做好盘点记录;库存物资应无超储积压、损坏变质,保证库存物资的完好。

四、材料领发、使用和回收要求[编辑]

   (一)材料领发要求
   1.建立领发料台账。记录领发和节超状况。
   2.限额领料。凡有定额的工程用料,凭限额领料单领发材料。
   3.定额发料。施工设施用料也实行定额发料制度,以设施用料计划进行总控制。
   4.超限额用料经签发批准。在用料前应办理手续,填写限额领料单,注明超耗原因,经签发批准后实施。
   (二)材料使用与回收要求
   1.统一管理。进入施工现场的物资,由施工单位统一管理,项目部物资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因管理不善造成物资损害、环境污染并危及人身安全的施工单位,项目部应予以处罚。
   2.合理用料。根据项目状况编制周转性材料的需用计划,并建立周转性材料领用、保管、维修、报废制度并严格执行;按规定进行用料交底和工序交接;按材料规格和设计参数合理用料。
   3.防止丢失。施工单位按照物资属性合理码放、标识,要有防雨、防潮、防碰、防渗漏、防挥发、防丢失等技术措施,保护好现场材料等。
   4.工完料清。做到随用随清、工完料清,及时办理退料手续。
   5.余料回收。对施工过程中的废旧物资、包装物、余料等必须回收,在限额领料单中登记扣除。
   (三)材料的搬运要求
   1.选用适宜的搬运设备和工具。根据采购合同条款及产品特性,选用适宜的搬运设备和工具搬运。在搬运中注意产品的标识。对超长、超宽、超高、超重、易燃、易爆、易碎、有毒等物品的特殊搬运,应有搬运措施,经批准后方可实施。产品由库房到施工地点或施工现场间的二次搬运,要选用合适的搬运设备和工具及方法。在搬运中要做好防护工作并保护产品标识,检验状态标识,由领料人负责监督检查。
   2.严格按照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规定要求,对易燃、易爆或对人身安全有影响的产品的搬运,要有详细的搬运措施,经批准后实施。

五、危险物资的管理要求[编辑]

   1.危险物资库区应建立健全防火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危险物资管理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了解和掌握各类危险物资保管知识。
   2.库区危险物资管理
   (1)危险物资采购。危险物资采购时,应向供货方索要有关安全数据、使用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等说明。
   (2)库区危险物资进库。库区危险物资进入库区时,管理人员应严格把关。性质不明或包装不符合规定的,管理人员有权拒收。对危险物资的搬运,要严格按照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规定要求,编制详细的搬运措施,经批准后实施。
   (3)危险物资的存放。危险物资应存放于危险物资专用库场区内。库区应阴凉通风,堆放要牢固,并标识清楚,防止混用,要有防渗漏、防挥发、防包装破损等措施,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应急器材。
   (4)危险物资提离库区。管理人员应认真核对品名、数量、标识和规格,按单发货,向领用单位做技术、使用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的交底。并对发放人、领用单位、领用人、领用数量和日期进行登记。
   (5)危险物资使用和回收。危险物资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操作,并由使用单位对危险物资包装物及时回收,交回项目部物资部门管理。回收的危险物资包装物应进行登记按类存放,并提出处理意见,通过领导审批后尽快处理。

六、材料管理方法[编辑]

   1.ABC分类法
   (1)计算项目各种材料所占用的资金总量。
   (2)根据各种材料的资金占用的多少,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并计算各种材料占用资金占总材料费用的百分比。
   (3)计算各种材料占用资金的累计金额及其占总金额的百分比,即计算金额累计百分比。
   (4)计算各种材料的累计数及其累计百分比。
   (5)按ABC三类材料的分类标准,进行ABC分类。
   2.存储理论应用
   (1)存储理论用于确定材料的经济存储量、经济采购批量、安全存储量、订购点等参数。
   (2)所需的材料是一次釆购,还是分批采购。若是分批采购是要分几批,每批的采购量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在制定采购计划时,是必须考虑的。
   3.价值工程应用
    价值工程用于材料管理,目的是要寻求降低材料成本、提高应用材料价值的主要途径。如材料功能不变,降低其成本,工程项目中使用岩棉板代替聚苯板即是如此。

1H420063 工程设备管理要求[编辑]

一、大件工程设备运输管理要求[编辑]

   1.大件设备运输路径选择
    大件设备运输方案中的路径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路以及水陆路等。进口大件设备往往采用水陆联运,货到港码头后直接落驳,用拖轮拖运至港口码头,再用浮吊卸到运输车辆后陆运至工程现场。
   (1)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方便、可靠的优点,可作为首选方案。采用此方案涉及的工作量较大,需一定的准备工作周期和道路、桥梁加固等措施费。
   (2)铁路运输快捷,且避免公路运输中桥梁加固等费用的支出。如有铁路专用线,则可优先釆用。
   (3)水路运输费用低,但需要的时间长,同时需要有码头或港口作支持。
   2.大件工程设备运输的要求
   (1)沿途公路作业。在大件设备运输前应会同有关单位对道路地下管线设施进行检查、测量、计算,由此确定行驶路线和需采取的措施。
   (2)沿途桥梁作业。按照车辆运输行走路线,按桥梁的设计负荷、使用年限及当时状况,车辆行驶前对每座桥梁进行了检测、计算,并采取了相关的修复和加固措施。
   (3)现场道路作业。道路两侧用大石块填充并盖厚钢板加固;车辆停靠指定位置后,考虑顶升、平移、拖运等作业工作,在作业区内均铺设厚钢板增加承载力;沿途其他施工用的障碍物要尽数拆除和搬离。
   (4)大件运输作业确保可靠性、安全性。全过程均委托有关主管单位部门对重要道路、路段及所有桥梁进行引导、监护、测试,确保运输作业时车辆及设施的可靠性、安全性。
   (5)运输作业前备齐所有的书面证明资料,制定运输作业方案报公司审批,并组织讨论,明确各单位工作范围、职责、监督人。运输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对作业车辆及工器具作全面检查,以确保大件设备运输万无一失。
   3.大件设备运输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对各种设备运输方案的技术经济特征进行论述和比较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益。

二、设备的卸车与搬运管理[编辑]

   1.制订卸车、搬运方案
    大件设备以及重要设备的搬运、卸货,应编制具体施工技术措施,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供货方如对所供设备有专门的卸车、搬运要求,按供货方提供的搬运方案执行。
   2.卸车与搬运管理的实施
    大型设备进入设备库区首先组织专业的起重人员,根据设备的体积、重量及设备的保管级别选择库区,使用适当的起重及搬运机械,确保第一次卸车到位,避免二次及多次搬运。并按照设备的性质、类别确定其搬运方式,确保设备在卸车及搬运过程中安全完好无损。

三、设备验收管理[编辑]

   1.验收工作的组织和人员要求
   (1)验收工作在业主的组织下进行。
   (2)设备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了解有关技术协议以作为设备开箱验收、入库、发放的依据。
   (3)开箱检验以供货方提供的装箱单为依据,验收结果让各方代表签字存档。
   2.验收的内容
   (1)随机资料,尤其是对压力、焊接、渗漏等有特殊要求的试验报告。
   (2)按规定的标识方法进行编号、挂牌、隔离。
   (3)特种设备随附的安全技术文件、资料,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说明书。

四、设备出、入库及仓储管理[编辑]

   1.设备入库保管
    设备入库后,必须由设备负责人、采购人员及设备管理员三方共同对采购的设备材料进行确认。确认内容包括质量证明资料,设备外观检查,规格型号确认,数量核对;核对无误后,由三方在设备入库单上共同签字,入库底单由设备管理员存档。
   2.设备仓储管理
   (1)设备的保管工作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实施多级化管理。对于设备保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建立岗位责任制。
   (2)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对所到设备,分别储存,进行标识。对保管在露天的设备应经常检查,采取防雨、防风措施。
   (3)按照供货方提供的保养资料及性能资料,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做好防潮、防锈、防霉、防变质及保温、恒温,做好认真记录等工作。
   (4)库内应设置消防设备,消防器具放置要保证取用方便,并经常检查,保证其合格。认真做好防火、防盗工作,以确保保管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3.设备出库管理
    设备的出库必须由施工班组负责人填写设备领用单,并经管理人员确认签字后方可发放设备,设备出库时,设备管理员和设备领用人必须对其外观质量、规格型号、数量逐项进行确认,核实无误后在设备领用单上签字确认。

五、设备追溯[编辑]

   1.设备追溯要求
    实现设备的可追溯性,应对设备做出唯一性的标识,追踪设备应用情况,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设备追溯方法及内容
   (1)跟踪内容有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批号、数量、出厂日期、生产厂家、质量证明、性能试验报告、设备经手人等。
   (2)设备资料要按归档分类存放,每份资料要编档案号,建立资料档案台账,便于查找。

1H420064 施工机械管理要求[编辑]

一、施工机械管理的一般要求

   1.施工机械管理的主要任务
    施工机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正确选择机械设备,保证在使用中处于良好状态,减少机械设备的闲置、损坏,提高使用效率及产出水平。
   2.施工机械选择的方法
   (1)应用综合评分法。综合考虑机械设备的主要特性进行评分选择。
   (2)单位工程量成本比较法。根据机械设备所耗费用进行比较选择。
   (3)界限使用判断法。单位工程量成本受使用时间的制约,若计算出两种机械单位工程量成本相等时的使用时间,并根据该时间进行选择,则会更简单,也更可靠。
   (4)等值成本法。如机械设备在项目中使用时间较长,且涉及购置费用,则在选择机械设备时往往涉及机械设备原值、资金时间价值等问题,这时可采用等值成本法进行选择。等值成本法又称折算费用法,是通过计算折旧费用,进行比较,选择费用低者。

二、大型施工机械管理要求[编辑]

   1.施工机械的技术管理要求
   (1)运用施工机械磨损规律,减少磨合阶段的磨损,延长正常使用期限,避免早期发生事故性磨损。
   (2)全过程的施工机械技术管理。机械磨损规律对机械开始走合、使用,直到报废的全过程都起作用。
   (3)减少施工机械的磨损。机械技术管理的各项工作如使用、保养、维修等都是为了减少机械的磨损。
   2.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要求
   (1)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应进行安装验收,保持性能、状态完好,做到资料齐全、准确,属于特种设备的应履行报检程序。
   (2)强化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平衡、调动,合理组织机械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完好率,降低项目的机械使用成本。
   (3)执行重要施工机械设备专机专人负责制、机长负责制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
   (4)严格执行施工机械设备操作规程与保养规程,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防止机械设备带病运转和超负荷运转。及时上报施工机械设备事故,参与进行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5)严格实行专业人员进行的定期保养和监测修理制度。
   (6)大型解体进场的吊装机械,现场组装调试后必须试吊,试吊的重量必须满足在同等条件下需吊装的最重设备的重量,经相关负责人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7)大型移动式起重机吊装前,需对行走道路、吊装场地的空间障碍物进行清理、地基(路基)进行夯实,确保吊装时无障碍、地基不下沉等。
   3.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
   (1)严格按照操规程作业,搞好设备日常维护,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行。
   (2)特种作业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审查证件的有效性和作业范围。
   (3)逐步达到施工机械的“四懂三会(懂性能、懂原理、懂结构、懂用途;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的要求。
   (4)做好机械设备运行记录,填写项目真实、齐全、准确。

三、施工机械使用相关制度[编辑]

   1.机械使用管理的“三定”制度
    “三定”制度指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是人机固定原则的具体表现。是保证机械合理使用、精心维护的关键环节。
   2.使用保养制度
   (1)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是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根据各种机械的运行规律、结构、工作条件和磨损规律制定强制性的制度。
   (2)机械的技术维修保养,按作业时间的不同分为定期保养和特殊保养两类。
   (3)分级保养一般按机械的运行时数来划分保养级别内容。如停用保养、换季保养等。
   (4)日常保养是操作人员在上下班和交接班时间进行保养作业。
   3.严格操作制度
   (1)劳动纪律和安全知识。如健康状况、精神状态、防火防爆、工作纪律、交接班规定等。
   (2)不得超负荷作业,发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措施,走合期规定,夜间作业规定,危险部分的防护要求以及对内燃机或电动机的安全使用要求等。
   (3)专业技术内容。针对各种机械不同的结构、性能、用途等特点而制定的安全正确使用要点,随机而异,反映不同机械各自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操作要求。
   4.安全操作的规程
   (1)全面检查确认起重机已具备安全可靠使用条件,并做好保养作业和检查记录,方可按指挥信号作业。对违章指挥,司机有权拒绝执行。
   (2)操作时要集中精力,注意信号和作业场区,避免发生过卷和碰撞。起重机起落臂杆、行走、回转时要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另一司机负责监护。
   (3)操作室应有操作规程、润滑图表、操作保养责任制及机长、值班司机挂牌,操作室内其他人员不准进入。起重机发生异常要及时报告处理,严禁带故障作业。
   (4)检查保养起重机时必须停止作业。实行多班作业要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记录和检查工作。
   (5)起重机轨道和电缆要符合规定,经常检査并做好记录。安全保护装置要齐全、灵敏、可靠。

1H420065 施工技术与信息化管理要求[编辑]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编辑]

   1.技术组织机构和技术管理的岗位职责
    公司施工组织机构随公司的组织形式而异。建立分级技术责任制,设置分级技术负责人,实行技术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针对项目的具体技术工作落实到人,明确职责。
   2.技术管理制度内容
    技术管理制度一般包括: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材料和设备检验制度、工程质量检验验收制度、技术组织措施制度、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等。
   3.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工作要求
    执行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就要按照标准与规程开展技术工作。所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首先应熟悉有哪些标准和规程,然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格遵照执行。
   4.“四新”技术
    不断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促进施工水平不断提高。在项目实施中,材料、设备、工艺方案、一些技术参数的确定等问题,可能需要通过开展科学实验的方法辅助决策。
   5.技术培训工作要求
   有计划地事先开展对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以满足项目施工技术的要求。
   6.检查指导和处理问题的要求
   (1)项目部主管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技术情况;指导施工作业,严格照图施工,执行技术方案;纠正违章作业,制止违反工艺程序的行为;及时处理出现的施工技术问题。
   (2)对施工中发现的设计问题或需要优化的设计问题,应及时提出技术核定并请设计单位确认,办理变更手续;针对施工环境或其他客观条件的变化,应及时修改完善原有的施工技术方案;指导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的应用,处理应用中技术问题;制定调试及试运行方案,做好调试运行的技术交底,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参加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处理,分析事故原因,提岀技术改进和处理意见。

二、施工图纸会审管理[编辑]

   1.组织施工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会审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一般按班组到项目部、各专业到综合的顺序进行。
   2.施工图纸会审要求
    为使图纸会审有好的效果,会审前应通知会审人员仔细阅图,核对数据,联系实际,做好参会准备。会后应对会议记录汇总,分送相关单位。

三、施工技术交底管理[编辑]

   1.施工技术交底组织
    技术交底应分层次展开,直至交底到施工操作人员。交底必须在作业前进行,并有书面交底资料。在工程开工前界定重要项目,对于重要项目的技术交底文件,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或批准,交底时技术负责人应到位。
   2.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1)施工技术交底是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制度内容,交底应在开工前进行,并贯穿施工全过程。施工技术交底有: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施工方案交底,设计变更交底等。
   (2)技术交底主要包括施工工艺与方法、技术要求、质量要求、安全要求及其他要求等。
   (3)机电安装工程技术交底的重点:设备构件的吊装;焊接工艺与操作要点;调试与试运行;大型设备基础埋件、构件的安装;隐蔽工程的施工要点;管道的清洗、试验及试压等。
   (4)安全技术交底要点是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项目提出技术性的安全措施。其主要包括的项目有:大件物品的起重与运输、高空作业、地下作业、大型设备的试运行以及其他高风险的作业等。
   (5)技术交底人员应认真填写表格并签字,接受交底人也应在交底记录上签字。交底资料和记录应由交底人或资料员进行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竣工后作为工程档案进行归档。

四、设计变更管理[编辑]

   1.设计变更的要求和类型
   (1)如发现设计有问题或因施工方面的原因要求变更设计,应提出变更申请,办理签认后方可更改。
   (2)设计变更分为以下三种:小型设计变更、一般设计变更、重大设计变更。
   2.设计变更审批手续
   (1)小型设计变更。由项目部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单,经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审核,由现场设计、建设(监理)单位代表签字同意后生效。
   (2)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部的专业工程师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单,经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审签后,送交建设(监理)单位审核。经设计单位同意后,由设计单位签发设计变更通知书并经建设单位(监理)会签后生效。
   (3)重大设计变更。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研究、论证后,提交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一步论证、审核,决定后由设计单位修改设计图纸并出具设计变更通知书,还应附有工程预算变更单,经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会签后生效。
    超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审批权限的设计变更,应先由建设单位报有关上级单位批准。

五、技术检验管理[编辑]

   1.技术检验的内容、方法和标准
   (1)技术检验是用科学方法对工程中的设备和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热工、电工测量元件并包括施工用各类测量工具等进行检验、试验和监督,防止错用、乱用和降低标准,以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2)检验的内容、方法和标准应按国家和行业颁发的有关技术规程、规定和标准以及制造厂技术说明书的要求执行。
   2.技术检验的要求
   (1)公司或项目部各类试验室的资质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规定和标准,并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认证。
   (2)试验室应及时、准确、科学、公正地对检测对象的规定技术条件进行检验,出具试验报告,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发现问题应立即向质量管理部门或委托单位报告,及时研究处理。
   (3)计量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和行业有关计量管理工作的法令、法规和标准。项目部和公司下属的生产单位都应设专职计量员。计量员应持证上岗。

六、工程建设工法[编辑]

   1.工法的对象和类别
   (1)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2)工法按类别分为三类,即房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安装工程三个类别;工法又按级别分为三级,即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级三个级别。
   2.工法的编写要求和规定
   (1)工法文本的编写内容应完整齐全。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
   (2)企业申报国家级工法。必须经省(部)级工法批准单位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并提供规定主管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国资委管理的企业)等单位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鉴定,关键技术必须是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当关键技术属填补国内空白时,应有科技查新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由省级以上技术情报部门提供。
   (3)企业申报的工法是企业标准。经过两个工程实践,编制总结形成为公司的标准文件(企业标准),方可逐级申报。工法的申报也推动着企业标准工作的进步。

七、机电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编辑]

   (一)机电工程新技术
   1.基于BIM的管线综合技术
   (1)实现深化设计优化,多专业有效协调。
   (2)实现现场平面布置合理、高效,现场布置优化。
   (3)进度优化,实现对项目进度的控制。
   2.机电管线及设备工厂化预制技术
   (1)工厂模块化预制技术从设计、生产到安装和调试深度结合集成,实现建筑机电安装标准化、产品模块化及集成化。
   (2)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建筑机电工程建造成本,减少现场施工工程量、缩短工期、减少污染、实现建筑机电安装全过程绿色施工。
   3.工业化成品支吊架技术
    可满足不同规格的风管、桥架、系统工艺管道的应用,尤其在错层复杂的管路定位和狭小管笼、平顶中施工,更可发挥灵活组合技术的优越性。
   4.金属矩形风管预制安装技术
    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适用于通风空调系统中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500Pa的系统、风管边长尺寸小于等于2000mm的薄钢板法兰矩形风管的制作与安装。
   5.金属圆形螺旋风管制安技术
    可用于送风、排风、空调风及防排烟系统;用于送风、排风系统时,采用承插式芯管连接;用于空调送回风系统时,采用双层螺旋保温风管,内芯管外抱箍连接;用于防排烟系统时,采用法兰连接。
   6.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安装施工技术
    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给水、热水、饮用水、排水供暖等管道系统中。
   7.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
    机电消声减振综合施工技术是实现机电系统设计功能的保障。适用于大、中型民用建筑工程机电系统消声减振施工,如广播电视、会议中心、高端酒店及住宅等。
   8.内保温金属风管施工技术
    该技术的运用,使得现场风管安装后省去了二次保温工序,因此可节省风管施工空间,提升吊顶标髙,同时有利于现场施工效率的提高和现场环境噪声的控制。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处于推广阶段,具有一定新颖性和发展潜力。适用于低、中压空调系统,但不适用于净化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等。
   9.超高层垂直高压电缆吊运敷设技术
    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电气垂直井道内的高压电缆吊运敷设,特别是长距离大截面电缆的敷设。
   10.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
    建筑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技术覆盖建筑机电系统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其执行者可以由独立的第三方、业主、设计方、总承包商或机电分包商等承担。目前最常见的是业主聘请独立第三方顾问,即调试顾问作为调试管理方。适用新建建筑的机电系统全过程调试。
   11.导线连接器应用技术
    通过螺纹、弹簧片,以及螺旋钢丝等机械方式,对导线施加稳定可靠的接触力。能确保导线连接所必需的电气连续、机械强度、保护措施,以及检测维护4项基本要求。适用于额定电压交流1kV及以下、直流1.5kV及以下建筑电气细导线(6mm2及以下的铜导线)的连接。
   12.可弯曲金属导管安装技术
    可弯曲金属导管是我国建筑材料行业新一代电线电缆外保护材料,已被编入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大量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的强、弱电系统和明、暗敷场所,逐步成为一种较理想的电线电缆外保护材料,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建筑物室内外明敷和暗敷场所,包括在现浇墙体、现浇混凝土楼板、土壤及末端与电气设备、器具连接。
   (二)信息化管理
   1.建立信息管理任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融合,信息化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提供有效的工具与管理平台,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改善企业的管理行为。
   2.信息管理要求
    建立技术信息管理体系,促进信息的传递和应用。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运用互联网收集外部有关技术信息。建立技术信息快存快递的机制,避免信息过时失效。
   3.信息技术应用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相对比较成熟的平台有:项目管理系统(PMS)、协同办公系统、二维码以及基于BIM成本管控平台等。

八、施工科技情报与施工技术档案管理[编辑]

   1.施工科技情报管理
    对科技情报工作,要提高准确性和速度,提高检索效率,提高情报质量,提髙网络能力,加强成果前的情报服务。
   2.技术档案管理
   (1)建立施工技术档案是施工单位保存工程原始记录、积累施工经验的重要手段。工程项目管理部负责竣工文件记录的归档。
   (2)施工技术档案归档的内容有:
   1)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及施工方案;
   2)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记录;
   3)规程、规范、标准和工程所需其他技术文件和资料;
   4)主要原材料、构件和设备出厂证件;
   5)设计变更、材料设备代用记录;
   6)施工技术记录(按验收规范要求的内容);
   7)隐蔽工程与中间检查验收签证;
   8)材料的检验、试验记录;
   9)重大质量事故处理情况记录;
   10)竣工图纸;
   11)有关工程建设的和运行单位生产所需的有关协议、文件和会议记录;
   12)工程总结和工程音像资料;
   13)其他为积累经验所需的资料。
   (3)质量记录的填写及管理应严格执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各种要求。
   (4)文件、资料的发放
   1)文件资料的发放部门在发放前应编写《文件资料发放登记表》,文件领用人签名登记,每份文件都要编制发放编号,便于追溯。
   2)未领到文件时,不得擅自借用他人文件复印。
   3)当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应到文件管理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换领新文件,新文件的发放号仍应沿用原发放号,破损文件由文件管理部门销毁。
   4)文件资料丢失时,应及时向文件管理部门申报销号,并重新办理领用手续。
   (5)文件、资料的更改
   1)文件或资料更改时,更改人或部门负责人应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审批)单》,说明更改原因,对重大的更改应附充分的证据说明。
   2)文件更改需经原审批人审批,若原审批人不在,可委托他人审批。
   (6)施工技术档案的移交
   1)施工技术档案按照规范要求及建设、监理单位的要求汇编,在工程结束后,经建设、监理单位检验合格后,移交给运行单位。
   2)施工技术档案除分发、移交运行单位外,还应移交技术档案管理部门一套用以长期保管使用,若份数不足,应优先满足工程移交的需要。

1H420066 资金使用管理要求[编辑]

一、资金使用管理要求[编辑]

   (一)资金使用计划管理
   1.制定资金使用定额
    施行资金使用计划管理,其基础就是将各项使用资金制定对应的定额,为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提供依据。定额制定的方法有:
   (1)定额日数法
    资金定额数=平均每天需要占用资金数×定额日数
    这种方法计算严密准确,但计算工作量大,—般适用于主要材料等资金的核定。
   (2)因数分析法
    计划期资金定额数=(历史基数或上期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占用额)×(1+计划期产值增减率)×(1-计划期资金加速周转率)
    此方法计算简便,但较粗略。一般在历史资料或上期数额准确可靠、计划期变动因素比较确切的情况下采用。可用于一些资金占用少,种类多的项目资金定额的确定。
   (3)比较计算法
    计划产值资金率=(历史基数或上期实际流动资金平均余额-不合理占用)÷历史基数或上期总工作量
    此方法计算简单,有一定局限性。
   (4)余额计算法
    计划期资金定额=计划期期初资金余额+计划期增加额-计划期减少额
    余额计算法一般只适用于占用资金比较稳定的项目。
   2.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原则
   (1)资金使用计划要留有余地,不搞“赤字预算”。
   (2)要保证施工需要又要注意节约使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果。
   (3)项目资金管理应本着促进生产、节省投入、量入为出、适度负债的原则,合理使用。
   (二)执行结算制度
   1.结算制度的原则。严格执行结算制度,做好工程项目的往来结算和竣工结算。要坚持“钱岀去、货进来,货出去、钱进来”的原则,慎重处理预付款项。
   2.结算纪律。不准出租、岀借账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准套用银行信用。不准高估冒算和虚报冒领工程价款。不准无故拖欠分包施工企业工程款。不准违反现金管理规定办理结算。
   (三)建立健全资金管理责任制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作为管理资金的专职部门,进行集中管理。
   2.根据内部核算管理体制,把资金使用管理权责,按“管用结合”的原则,归口给有关部门。
   3.从材料的采购储存,一直到施工和结算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对资金运转负主要责任的部门。
   4.明确管理责任。根据“权责结合”的原则,进行资金计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建立资金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5.实行限额用款。对各个归口分管部门,要核定、分配使用资金的定额。

二、资金使用的控制[编辑]

   1.储备金控制
    控制的方法有:认真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加强库存管理,掌握库存动态,做到账实相符。实行限额领料。严格控制材料耗用、材料代用和材料串用。
   2.生产资金控制
    控制方法有:合理安排施工,严格施工管理,正确处理施工过程的矛盾。准确掌握施工进度。尽量做到资金供应、物资供应、材料供应和工程进度相一致。缩短工期,收回资金。节约生产费用,不断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材料消耗,提高工程质量,避免返工损失。
   3.结算资金的控制
    主要包括:应收工程款、应收销货款和其他应收款。对结算资金控制的主要要求是:尽快收回,转化为货币资金。具体措施有:经常清理检查,严格执行结算纪律。
   4.资金使用考核
    考核资金使用效果的指标主要有资金周转率、资金产值率、资金利用率等三种。
   (1)资金周转率。是资金占用量和它所完成的周转额之间的比例。它反映了一定时期内资金的周转速度,以此可考察资金总的利用效果。
   (2)资金产值率。是指完成一定施工产值占用资金数额的比例,它概括地说明了资金利用效果的一个方面。
   (3)资金利润率。是把一定时期内资金的平均占用额同所实现的利润进行对比,反映资金利用的经济效果。

三、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的组织形式[编辑]

   1.项目资金使用管理
    在施工项目资金管理中,组织建设是管理机制的保障。由于施工企业规模的不同和性质的差别,其资金使用的组织不尽相同。大型施工企业引进商业银行的信贷与结算职能和方式于企业内部,来充实和完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在运用和发展责任会计基本功能上,将“企业(基础)管理”“金融信贷(银行机制)”“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三者融为一体,是一种施工项目资金管理组织的好形式。
   2.企业内部银行建设
    企业内部银行即内部各核算单位的结算中心,按照商业银行运作机制运行。其基本管理原则是:对存款单位负责,谁账户的款谁用,不许透支,存款有息,借款付息,违章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