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1H420120 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1H420121 施工质量控制的策划[编辑]

一、施工质量管理策划[编辑]

   (一)基本要求
   1.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文件的审批
   (1)施工企业内部审批。
   (2)向建设单位或监理方申报。
   2.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文件内容要求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17中对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定如下:
   (1)需与国家有关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相一致。
   (2)建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并实施从工程项目管理策划至保修(包括变更)管理的制度,对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活动加以规范,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包括质量终身责任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对项目负责人履行质量责任不到位的情况进行追究。
   (3)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评定考核制度,包括合理配备质量管理资源及明确各自的质量责任和义务,以监督落实项目负责人的质量终身责任。
   (4)质量管理需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循环过程原理,持续改进,并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5)质量管理需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包括达到发包人、相关方满意以及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产品的质量要求。
   (二)项目质量计划
   1.项目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
   (1)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标和要求。
   (2)项目的质量管理组织与职责。
   (3)项目质量管理所需要的过程、文件和资源;文件包括了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和规程。
   (4)实施项目质量目标和要求采取的措施。采取的措施已包括项目所要求的评审、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
   2.项目质量计划中的质量活动应清晰,应明确:要达到的目标、需要的资源、责任人、完成时间及效果评价等。

二、施工质量管理策划的分工及职责[编辑]

   (一)施工企业
   1.施工企业应收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所需的信息。
   2.施工企业负责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书是否符合合同、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进行审核。
   3.施工企业负责项目质量管理策划实施的动态管理,控制策划的变更过程,评审变更的风险,调整相关策划结果并监督实施。
   (二)项目部
   1.项目部应负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
   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活动可依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分阶段实施。质量策划书可以是一个或一组文件,可采用包括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在内的多种文件形式,内容需覆盖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其繁简程度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定。

三、施工质量管理策划的方法和主要内容[编辑]

   (一)施工质量管理策划的方法
   1.确定关键工序并明确其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方法。
   2.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应包括与施工质量有关的人员、施工设备和机具、工程材料和构配件、施工方法、环境因素和测量手段等。
   3.釆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不但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勘察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检测技术、先进的原材料和设备等。
   (二)施工质量管理策划的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主要内容
   (1)质量目标;
   (2)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依据;
   (4)影响工程质量因素和相关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活动分析;
   (5)人员、技术、施工机具及设施资源的需求和配置;
   (6)进度计划及偏差控制措施;
   (7)施工技术措施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项方法;
   (8)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检査和验收计划;
   (9)质量问题及违规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10)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11)信息、记录及传递要求;
   (12)与工程建设相关方的沟通、协调方式;
   (13)应对风险和机遇的专项措施;
   (14)质量控制措施;
   (15)工程施工其他要求。
   2.工程项目质量策划主要项目的规定
   (1)重要过程是指对工程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施工过程,包括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及其检验试验等。
   (2)特殊过程是指施工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试验加以验证(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特殊过程确认的关键是确保风险预防和风险控制。

四、施工质量管理策划的实施[编辑]

   (一)实施的准备
   1.交底的要求
   (1)施工企业应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进行交底,并应明确交底的层次、阶段及相应的对象、内容和方式,保存适当记录。
   (2)交底包括技术交底及其他相关要求的交底,需关注质量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的集成与兼容,以满足工程管理的整体需要。
   (3)通过交底确保被交底人了解本岗位的施工内容及相关要求。
   (4)交底可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交底的层次、阶段及形式需根据工程的规模和施工的复杂、难易程度及施工人员的素质确定。在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施工前,需按照规定进行技术交底。‘
   (5)交底的方式可根据需要采用口头、书面及培训等形式。
   (6)交底的依据需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施工工艺、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等。
   (7)交底的内容一般需包括质量要求和目标、施工部位、工艺流程及标准、验收标准、使用的材料、施工机具、环境要求、进度规定及操作要点。
   (8)对于常规的施工作业,交底的形式和内容可适当简化。
   2.资源条件的配置
    项目部需按照施工质量管理策划书,如项目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要求进行施工准备工作,配备项目需要的各种资源。按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选择供应商、分包商,组织施工设备与设施和人员进场。
   3.办理开工告知手续
   (1)向监理递交工程开工报告。
   (2)进行特种设备施工告知,详见本书1H431032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的许可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过程控制
   1.关键过程控制
    对于项目中的关键过程,项目部需通过任务单、施工日志、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各种检验试验记录等表明施工工序所处的阶段或检查、验收的情况,确保关键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特殊工序控制
    项目部应在特殊过程实施前或实施中进行下列确认:
   (1)对技术文件和工艺进行评审。
   (2)对施工机具与设施、人员的能力进行核实。
   (3)在人员、材料、工艺参数、设备、环境发生变化时适时进行确认。
   (4)记录必要的确认活动。
   3.施工过程标识控制
    通过现场标识和记录进行标识。要注意对现场标识的保护和标识移植工作;记录必须准确、详细、及时,具有可追溯性。
   4.质量信息和记录控制
   (1)应保持与工程建设相关方的沟通、协商,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并保存必要的记录。沟通、协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质量情况;	
   2)工程变更与洽商要求;
   3)工程质量有关的其他事项。
   (2)应建立和保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记录的形成应与工程施工过程同步,包括下列内容:
   1)图纸的接收、发放、会审与设计变更的有关记录;
   2)施工日记;
   3)交底记录;
   4)岗位资格证明;
   5)工程测量、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检查验收记录;
   7)施工机具、设施、检测设备的验收及管理记录;
   8)施工过程检测、检查与验收记录;
   9)质量问题的整改、复査记录;
   10)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规定的其他记录。
   5.工程质量检查
   (1)项目部应根据项目质量计划中质量检查的方法、内容和频次,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检查,并应跟踪整改情况,保存相应的检查记录。
   (2)施工企业应实施工程质量抽查,对项目部的工程质量检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1H420122 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的预控[编辑]

一、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的内容[编辑]

   (一)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控制内容
   1.明确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负责,不能搞“以包代管”,过分强调项目承包的自主权,技术和质量管理权力过度下放,使管理力量分散,削弱了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能力。
   2.建立质量责任制,主要包括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建立考核标准,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赋予相应的质量责任和权力。通过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这一手段,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除了明确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上的技术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外,还应该明确企业技术和施工管理负责人,以及对该工程所应承担的技术责任。如:施工组织设计,应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或相应的技术和质量部门批准,工程质量验收应由企业质量和技术部门参加或主持等。此外,还应确定工程项目上的其他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如各工种的工长等施工管理人员。
   4.监督检查项目部执行企业质量管理制度情况、施工质量现状。
   (二)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预控的内容
    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通常包括人、机、料、法、环、测等。
   1.施工人员的控制内容
   (1)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编制人员需求计划,明确人员数量、专业、技能、资质、年龄及身体等条件要求。
   (2)按照人员需求计划对进场人员进行验证,建立人员资格控制台账。
   (3)对从事关键、特殊过程作业的人员要求进行设定,控制施工人员的资格,包括身体、心理和生理条件等。
   (4)施工前对有持证要求的岗位人员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测试,确定能否上岗。
   (5)施工过程中对人员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抽检及数据监测,及时采取措施。
   (6)施工前组织业务培训和技术交底,下达工艺技术文件,明确技术质量要求。
   (7)对人员的质量意识、职业道德、错误行为等进行过程监督评价,实施质量奖罚制度。
   2.施工机具、设备的控制内容
   (1)编制机具、设备使用(或需求)计划,明确性能要求。
   (2)对进场施工机具、设备的性能、完好情况进行验收。
   (3)加强使用过程和保养、维修监督管理,确保机具、设备的完好状态,杜绝带病作业。
   (4)制定机具、设备操作规程,并监督正确使用。
   3.工程材料、设备的控制内容
   (1)审核材料计划,明确产品生产标准、采购程序及特殊要求。
   (2)审核供应商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生产许可证、供货能力等,必要时可到厂家现场考察。
   (3)对设备材料采购合同进行评审,确定满足工程需要。
   (4)对进场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验收,审核材料和设备规格型号、材质、数量、批次、执行的标准,查验质量证明文件,建立登记台账。
   (5)必要时对工程设备及材料进行复验和试验。
   (6)根据材料和设备特性,确定搬运、储存和保管方式。
   (7)对材料进行有效标识及标识的移植,对不合格材料、不适用设备进行隔离存放,避免错用。
   (8)确定有效的材料储存、发放管理制度。
   3.施工方法的控制内容
   (1)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检验和试验计划内容全面、质量控制点设置准确。
   (3)关键工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措施完备,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4)现场总平面布置和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管理。
   (5)有效进行施工过程的标识和标识移植,具有可追溯性。
   (6)控制分包工程,分包商的能力。
   (7)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划分准确,及时实施质量验收。
   (8)做好施工图纸会审,规范管理设计变更和材料代用。
   (9)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碰撞分析。
   (10)制定有效质量预防措施和成品保护措施。
   5.施工环境的控制内容:
   (1)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自然条件(包括风、雨、温度、湿度、粉尘、地质条件等)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合理规划施工平面布置。
   6.测量手段的控制内容
   (1)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计划(或需求计划),设备数量和检测能力满足项目检测需求。
   (2)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及周检计划。做好新购置设备的首次检定和再用设备的周期检定,确保测量传递的有效性。
   (3)设专人专柜进行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管理和储存,保证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4)加强使用过程监督管理,发现设备失准应及时维修和检定。
   (5)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状态进行有效标识和隔离存放,防止混用。
   (三)施工过程质量预控内容
   1.质量计划实施控制
   (1)质量计划的实施应确保实施过程的各种输入;实施过程控制点的设置;实施过程的输出;各个实施过程之间的接口满足规定的要求。
   (2)项目管理机构应在质量控制过程中,跟踪、收集、整理实际数据,与质量要求进行比较。发现偏差,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对纠正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复查,确认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3)设计、采购、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应符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分包的质量控制应纳入项目质量控制范围,分包人应按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其分包的工程质量向项目管理机构负责。
   2.关键(特殊)过程质量控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可以采用关键施工过程控制法,对关键施工过程和过程节点实施控制。
   3.不合格品控制
   (1)对检验和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规定进行标识、记录、评价、隔离,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采用返修、加固、返工、让步接受和报废措施,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二、施工质量影响因素预控的方法[编辑]

    施工质量预控的原则是“预防为主”,其控制内容包括:施工前对质量影响因素的预控和施工过程中根据质量发展趋势所进行的预控。
   1.施工前对质量影响因素的预控方法
   (1)确定质量预控的对象,它可能是某一或几个分布工程,也可能是某一或几个分项工程,也可能是某一施工工序。
   (2)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WBS(项目结构图)工作分解。如合金钢管道安装分项工程,可分解为:领料、下料、坡口加工、组对、焊接、支架安装、管道安装、检验等过程。
   (3)针对每个工序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4)对每个质量问题,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分析可能的影响因。
   (5)利用统计工具从众多的原因中找到并确认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制定对策。
   (6)对策实施和对策实施后效果的检查。
   2.施工过程中对质量影响因素的预控方法
    施工过程中,通过对过程质量数据的监测拥挤,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找出质量发展趋势,分析产生质量不合格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采取对策消除不合格,是工程质量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三、质量预控方案[编辑]

   1.质量预控方案编制
    通过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特性分析,编制质量预控方案(或质量控制图)及质量预防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加以实施。质量预控方案可以针对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如:管道焊接)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某个质量问题(如:焊接裂纹)来制定。
   2.质量预控方案的内容
    主要包括:工序(过程)名称、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的质量预控措施三部分。质量预控方案的表达形式有:文字表达形式、表格表达形式、预控图表达形式等三种。
   (1)文字表达形式
    以叙述的方式列出,包括:预控方案名称、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缺陷、提出质量预控措施等三个部分。这种方法实际上与表格表达方式非常类似,在共性问题表达上较为简便,但不如表格更直观清晰。例如,“合金钢管道焊接裂纹的质量预控方案”制定如下:
   1)预控方案名称:合金钢管道焊接裂纹质量预控方案。
   2)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焊接裂纹。
   3)制定的预控措施:①检查焊接人员的合格项目;建立焊接指令卡,明确焊工可以施焊的部位、材质和焊接方法。②施焊前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工艺卡并进行交底。③检查焊材质量,控制焊材发放,防止材料错用;对焊材进行烘干,配备焊条保温桶。④检查设备完好情况。⑤焊前预热,焊后进行缓冷或热处理。⑥控制焊接电流、电压。
   (2)表格表达形式
    即用列表的方式分别列出工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应的质量预控措施。表格方式针对性强,表达直观,但对于多项问题的共同原因表达不便。例如,管道焊接过程质量控方案,采用表格表达形式下表。
管道焊接过程质量预控表
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质量预控措施
裂纹 控制焊材发放,防止错用;进行焊前预热,釆取焊后缓冷或热处理
夹渣 严格按工艺卡施焊;控制清根质量;保持现场清洁;釆取防风沙措施;确保设备完好
气孔 进行焊材烘干;配备焊条保温桶;采取防风措施;控制氩气纯度;焊接前进行预热
未焊透 检查坡口质量;控制组对间隙;控制焊接电流电压;对电焊机仪表进行检定
未融合 组对后由技术人员检查对口错边量;对管子壁厚不一致进行过渡处理
外观成型差 控制设备故障;按工艺卡控制电流电压;控制焊接层数;控制持证项目
   (3)预控图表达形式
    用框图来表达质量预控方案的方法:在预控图中按照分部或分项工程,列出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部过程,然后对应每一个过程分别在左右侧列出与过程有关的技术工作和质量控制措施框图。该方法更适用于对某一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质量预控。

1H420123 施工质量检验的类型及规定[编辑]

一、施工质量检验的分类[编辑]

   1.按质量检验的目的划分
    施工质量检验按质量检验目的通常可分为:施工过程质量检验、质量验收检验和质量监督检验三种。
   (1)施工过程质量检验
    由施工单位组织对施工过程各阶段实施的检验,一般包括自检、互检、专检,以及企业内部主管部门的检验。
   (2)质量验收检验
    针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工程(子单位)及隐蔽工程所进行的质量验收检验,一般由施工单位申请,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参加验收。
   (3)质量监督检验
    由独立的质量监督部门对施工质量停止点、监检点进行的检验,一般由质量监督站、市场监督管理局、供电部门或消防等部门实施。
   2.按施工阶段划分
    施工质量检验按施工阶段通常分为: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三种。
   (1)进货检验
    主要对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及工艺设备的检验,包括原材料检查验收、材料复验、材料报检等。
   (2)过程检验
    施工期间各方所进行的检验,包括质量控制点检验,隐蔽工程检验,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检验,过程试验,检验批和分部分项验收等。
   (3)最终检验
    即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检验,包括单位工程验收、联动试车、质量监督检查核定等。

二、施工质量检验的依据和内容[编辑]

   1.施工质量检验主要依据:
    施工质量检验主要依据:有关的质量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范、规程;施工合同;设计文件、施工图纸;产品技术文件;企业内部标准等。
   2.质量检验的内容
    施工过程质量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的配置、人员持证情况、持证项目;
   (2)施工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编审和执行情况;
   (3)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及设备质量控制情况;
   (4)质量标准配备及执行情况;
   (5)质量控制点、检验和试验计划设置及执行情况;
   (6)工序质量检验、隐蔽工程控制情况;
   (7)纠正措施制定与实施情况;
   (8)质量记录管理情况;
   (9)实物质量控制情况;	
   (10)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质量验收。

三、施工质量“三检制”[编辑]

    施工质量的三级检查制度,简称“三检制”,即操作者的“自检”,施工人员之间的“互检”(交接检)和专职质量检验人员“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1.自检。指由施工人员对自己的施工作业或已完成的分项工程进行自我检验,实施自我控制、自我把关,及时消除异常因素,以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
   2.互检。指同组施工人员之间对所完成的作业或分项工程进行互相检查,或是本班组的质量检查员的抽检,或是下道作业对上道作业的交接检验,是对自检的复核和确认。
   3.专检。是指质量检验员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验,用以弥补自检、互检的不足。
   4.“三检制”的实施程序:
    工程施工工序完工后,由施工作业队(或施工班组)负责人组织质量“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项目部,组织上下道工序“互检“,互检合格后由现场施工员报请质量检查人员进行“专检”。“自检”记录由施工作业队(或施工班组)负责人填写并保存,“互检”记录由领工员负责填写(要求上下道工序施工负责人签字确认)并保存,“专检”记录由各相关质量检查人员负责填写。

四、施工质量检验[编辑]

   1.材料质量检验。对材料质量的检验包括:材料实体质量检验、质量证明文件检查和试验复验等内容。
   2.工序质量检验。机电工程工序质量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感官检验法、实测检验法和试验检验法等。

五、不合格品管理[编辑]

   1.不合格品
    指不符合现行质量标准的产品。经过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质量与相关技术要求和施工图纸、规程规范相偏离,不符合接收准则。包括不合格物资和不合格工序。
   2.不合格品处置
   (1)不合格物资处置
   1)当发现不合格物资时,应及时停止该工序的施工作业或停止材料使用,并进行标识隔离;
   2)已经发岀的材料应及时追回;
   3)属于业主提供的设备材料应及时通知业主和监理;
   4)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应联系供货单位提出更换或退货要求;
   5)已经形成半成品或制成品的过程产品,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提出处置措施;
   6)实施处置措施。
   (2)不合格工序处置
   1)返修处理:工程质量未达到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缺陷,但通过修补或更换器具、设备后,可使产品满足预期的使用功能,可以进行返修处理。
   2)返工处理:工程质量未达到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质量问题,但通过返工处理可以达到合格标准要求的,可对产品进行返工处理。
   3)不作处理:某些工程质量虽不符合规定的要求,但经过分析、论证、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和设计等有关部门认可,对工程或结构使用及安全影响不大、经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或经检测鉴定虽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也可不作专门处理。
   4)降级使用(限制使用):工程质量缺陷按返修方法处理后,无法保证达到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又无法返工处理,可作降级使用处理。
   5)报废处理:当采取上述方法后,仍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或标准,则必须报废处理。

六、施工质量验收[编辑]

   1.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基础上,由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关单位共同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抽样复验,对质量合格与否做岀书面确认。
   2.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应按照所划分的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分部、子单位、单位工程依次进行。
   (1)检验批验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专业工长等进行验收。
   (2)分项工程验收: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建设单位专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业技术质量负责人进行验收。
   (3)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在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报验申请,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和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
   (4)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单位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报验申请,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
   3.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工程是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某一道工序所完成的工程实物,被后一工序形成的工程实物所隐蔽,而且不可逆向作业的工程。
    例如,直埋电缆敷设工程施工中,电缆将被土所覆盖,即是隐蔽工程,隐蔽方式为覆土掩埋。由于隐蔽工程被后续工序隐蔽后,其施工质量就很难检验及认定,所以在工程具备隐蔽条件时,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并在隐蔽前48h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单位进行验收。通知内容包括:隐蔽验收的内容、隐蔽方式、验收时间和地点等。
   4.工程专项验收
    工程专项验收主要包括:消防验收、环境保护验收、工程档案验收、建筑防雷验收、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安全验收和规划验收等。专项验收应在分层质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在工程总体验收前进行。
   5.当工程由分包单位施工时,其总包单位应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并应由总包单位报验。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填写质量验收记录,参加验收的各方代表进行签字确认。
   6.经过验收,如果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相关人员应在验收记录上签字确认,施工可以进行下道工序。如果验收不合格,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限定的时间内修改后,重新申请验收。

七、质量监督检验[编辑]

   1.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1)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指建设工程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实施监督。
   (2)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的内容:
   1)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2)抽查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
   3)抽查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工程质量行为;
   4)抽查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
   5)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
   6)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7)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8)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处罚。
   2.特种设备监督检验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情况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者设区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监督检验手续和监督检验约定后方可施工。
    特种设备施工过程中监督检验单位对工程质量及管理过程实施监督,项目结束后出具监督检验报告。

1H420124 施工质量统计的分析方法及应用[编辑]

一、质量数据分类[编辑]

   (一)按质量特性值的性质分类
    通常质量数据都是由各个单体产品的质量特性值组成,根据数据的特点可分为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
   (二)按抽取样本的次数分类
    按抽取样本的次数将抽样检验分为:一次抽样、二次抽样和多次抽样。

二、质量数据收集方法[编辑]

    质量数据是通过对产品的观察、测量、试验中获得的数据信息,是对质量检验和试验结果的记录。在质量管理中,主要通过“全数检验法“和“抽样检验法“获得质量数据。
   (一)全数检验法
    对所检测对象的全部个体逐一进行观察、测量、试验、记录,从而获得对检测对象总体质量水平的评价结论的方法。适用于对重要或特殊材料的检验,或对工程质量安全有重要影响过程的检验。
    全数检验法的优点:结果相对比较可靠,风险较小并能提供大量的质量信息。
    全数检验法的缺点: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不能用于具有破坏性的检验和试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抽样检验法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全部检测对象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根据对样品的检测结果,推断检测对象的质量水平。抽样检验法又分为:简单随机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和整群抽样法。适用于:破坏性检验、数量众多的产品检验、对流程性材料的检验和对检验批的检验。
    抽样检验法的优点: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能节省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
    抽样检验法的缺点:存在误判的风险较大。
    随机抽检检验存在两类错误和风险。抽样检验中我们有可能把质量合格的一批材料或工序当成不合格的对待、处理,这样犯了第Ⅰ类错误,称为“弃真”错误。我们还有可能把一批不合格的材料或工序当成合格的对待、处理,这样我们就犯了第Ⅱ类错误,称为“取伪”。

三、质量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编辑]

    数据收集后需要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规律性、趋势性的东西。质量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有很多,施工常用的有统计调查表法、分层法、排列图法和因果分析图法。
   (一)统计调查表法
   1.统计调查表法
    调查表也称检查表、核对表、统计表,是一种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的统计图表。利用统计调查表收集数据,具有简便灵活,便于整理的优点。
   2.常用的统计调查表
    主要有: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质量数据分布调查表和矩阵调查表。
   3.调查表的应用程序
   (1)明确收集数据和资料的目的;
   (2)确定所收集数据的种类和范围;
   (3)确定对资料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4)确定分析方法和负责人;
   (5)设计调查表的格式和内容、栏目;
   (6)对数据进行检查审核、对比分析,找出主要问题。
   (二)分层法
   1.分层法
    也称分类法或分组法,是一种对数据进行分类、归类、整理、汇总和分析的方法,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收集的统计数据,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为一类,以便找出数据的统计规律的方法。分层法应用原则是:同一次的数据波动幅度要尽可能小,层与层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大,否则起不到归类汇总的作用。
   2.常用的分层方法
    主要分层方法包括:按施工班组或施工人员分层;按施工机械设备型号分层;按施工操作方法分层;按施工材料供应单位或供应时间分层;按施工时间或施工环境分层;按检查手段分层。
   3.分层法的应用程序
    收集数据,确定分层方法,将数据按层归类,画出分层归类图。
    例如,在管道安装焊接中,所用焊材为两家企业生产的同规格、同牌号焊条,但不同的焊工抽查合格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分析原因,对3名焊工焊接的100道焊口的焊接质量无损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总计合格率达到89%,获得的数据分别按施工人员和生产厂家进行分层。
按施工人员分层表
焊工 接口焊接数 不合格数 不合格率(%)
35 3 8.57
35 5 14.29
30 3 10.0
合计 100 11 11.0
按生产厂家分层表
焊厂 接口焊接数 不合格数 不合格率(%)
A厂 62 6 9.68
B厂 38 5 13.16
合计 100 11 11.0
    从两个列表分析可以看出,按人员分层表的3个焊工中,焊工甲的质量较好,不合格率为8.57%。按厂家分层表中,A厂好于B厂,但两个表不能反映每个焊工使用两个厂焊条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
    从按施工人员、生产厂家组合分层表中可以看出,在使用A厂焊条时,按焊工乙的方法施焊合格率较高。使用B厂焊条时,按焊工甲的方法施焊,含格率较高。因此在安排施工时应针对不同厂家进行焊接方法的调整。
按施工人员、生产厂家组合分层表
焊工 A厂 B厂 合计
焊口数 不合格数 不合格率 焊口数 不合格数 不合格率 焊口数 不合格数 不合格率
22 3 13.6 13 0 0 35 3 8.57
21 1 4.76 14 4 28.57 35 5 14.29
19 2 10.5 11 1 9.09 30 3 10.0
合计 62 6 9.67 38 5 13.16 100 11 11.0
   (三)排列图法
   1.排列图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法,通常是把影响质量而需要改进的项目按照最重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起来,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集中人、财、物理解决,忽略“次要的多数”以后处理,以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质量改进效益。
   2.排列图结构形式
    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左侧的纵坐标是质量问题或缺陷的频数,右侧的纵坐标是质量问题或缺陷的累计百分比;横坐标代表质量项目或数据分段。矩形的宽度代表质量项目,高度代表该质量项目或该数据段的频数;折线是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通常按累计频率划分为主要因素A类(0〜80%)、次要因素B类(80%〜90%)和一般因素C类(90%〜100%)三类。
   3.排列图应用的一半步骤
   (1)根据要解决的质量问题,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
   (2)根据质量分析的项目,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
   (3)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间隔。
   (4)画横坐标,按度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自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量值较小的项目归并成“其他”项,放在最右端。
   (5)画纵坐标,分别画出频数纵坐标和累计百分比纵坐标。
   (6)根据每个项目的频数画出矩形。
   (7)根据每个项目累计频数画出帕累托曲线。
   (8)对排列图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质量改进的“关键的少数项”。一般认为,累计频率在80%以内的项目属于A类因素,是主要的质量问题。
    例如,某电气工程中的铜排安装质量检查分析,铜排安装质量不合格点数统计表见下表。
铜排安装质量不合格点数统计表
序号 检查项目 不合格点数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平整度 75 75 50.0 50.0
2 水平度 45 45 30.0 80.0
3 垂直度 15 15 10.0 90.0
4 标高 8 8 5.3 95.3
5 支架间距 4 4 2.7 98.0
6 其他 3 3 2.0 100.0
合计 150 150 100.0
    由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铜牌安装质量不合格的主要问题是“平整度”“水平度”,两项占到累计频率的80%。
   4.排列图应用的注意事项
   (1)利用排列图的目的是寻找“关键的少数项”,如找不到,则应重新考虑数据的分类或分层。
   (2)找到的“关键少数项”,必须是现场有能力解决的,否则应重新分类、画图和寻找。
   (3)频数较小的项目可以合并,放在“其他”栏内,这样可以缩短横坐标的长度,“其他”栏应放在最右边。
   (4)确定了主要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为了检查实施效果,还要收集采取错术后的数据并画排列图。
   (四)因果分析图法
   1.因果图
    因果图也称石川图、鱼刺图、特性要因图,它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隐含)原因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原因关系的一种图表。应用因果图有利于找到问题症结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因此因果图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2.因果分析图应用步骤
   (1)明确因果图结果(质量问题)。
   (2)对导致结果的原因进行分类,规定其主要类别(人、机、料、法、环、测)。
   (3)根据因果图的一般形式,画出因果图的主干部分,即画出结果和主要的原因类别。
   (4)召开“诸葛亮会”,利用“头脑风暴法”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层层分析,原因分析必须彻底和具有改进质量的可操作性,并将寻找到的各个层次的原因逐一画在相应的枝上。
   (5)画图时要注意确定的主要质量问题不能笼统,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只能画一张因果图,多个主要质量问题则应画多张因果图,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标的分析。
   (6)对分析出来的所有末端原因,都应在现场进行观察、测量、试验等,以确认主要原因。
   (7)注意:对问题的原因分析不能无限制进行,分析到能采取对策的地步就行。

1H420125 施工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划分及处理[编辑]

一、施工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划分[编辑]

   (一)施工质量问题
   1.施工单位对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应当负责返修。
   2.质量监督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时,有权签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改正;发现存在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严重质量缺陷、工程质量管理失控时,有权责令暂停施工或局部暂停施工等强制措施,以便立即改正;对发现结构质量隐患的工程有权责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构,要求建设单位整改。需要行政处罚的,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政府委托部门查处。
   3.组织应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输出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组织应根据不合格的性质及其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影响釆取适当措施。这也适用于在产品交付之后,以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二)施工质量事故
   1.工程质量事故
   (1)工程质量事故,是指由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违反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使工程产生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质量缺陷,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93号)条文释义中,按照《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令第3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分为4个等级,被《建设部关于废止〈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等部令的决定》(建设部令[2007]第161号)终止。
   (3)《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0]111号)中规定:根据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工程质量事故分为4个等级。每个等级人员伤亡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额度基本等同于生产安全事故划分的4个等级,略不同之处为:一般质量事故规定了直接经济损失下限100万。
   2.特种设备事故
   (1)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因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严重损坏或者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等突发事件。
   (2)特种设备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建设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的风险有:发生工程垮塌事故;存在影响结构安全的重大隐患;影响使用功能。

二、施工质量问题的调查处理[编辑]

   (一)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1.工程质量事故
   (1)发生施工质量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
   (2)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2.特种设备事故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二)施工质量事故调查
   1.工程质量事故调查
   (1)发生质量事故后,建设单位(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应参与质量事故调査。
   (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发生质量事故,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人民政府的授权或委托,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2.特种设备事故调查
   (1)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重大事故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较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一般事故由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三)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1.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1)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人民政府对事故调査报告的批复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实施行政处罚。处罚权限不属本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应当在收到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15个工作日内,将事故调查报告(附具有关证据材料)、结案批复、本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建议等转送有权限的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2)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事故负有责任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测等有关单位分别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其中一项或多项处罚,对事故负有责任的注册执业人员分别给予罚款、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终身不予注册其中一项或多项处罚。
   2.特种设备事故处理
   (1)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复,并报上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有关机关应当按照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3)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2)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3)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三、施工质量问题的调查处理[编辑]

   1.施工质量问题调查处理程序 
   发现质量问题→质量问题调查→原因分析→质量问题评审处置(如果不处理,直接提交整改结果)→制定纠正措施→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如果验收不合格,重新制定纠正措施)→提交整改结果。
   2.质量问题调查
    发现质量问题后,现场人员应及时通知项目部,项目部应迅速采取措施,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现场作业,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和记录,并对质量问题展开调查。
    质量问题调查的内容包括:质量问题发生的范围、部位、性质、影响程度、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等。项目应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本单位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
   3.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在充分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项目部应组织召开项目质量分析会,必要时可邀请建设、设计、监理和部门人员参加,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评审。原因分析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从影响质量的因素人、机、料、法、环等方面逐项进行分析,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4.质量问题处理
   (1)根据质量问题的范围、性质、原因和影响程度,确定处置方案,例如:返工、返修、降级使用、不作处理、报废等。
   (2)项目制定的处置方案应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并批准。对于能够通过返工处理达到标准要求的,由项目针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方法、质量要求、整改时间和整改人员,整改完成后按原施工验收规范进行验收。
   (3)对于需要进行返修处理的,必须经监理或建设单位代表批准,并商定接受标准。对于必须进行报废处理的,项目应制定拆除方案,明确拆除范围、拆除方法、防护措施、人员要求等,对重新制作的工程要制定质量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