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疾病文學/內容/吳明益《睡眠的航線》(2007)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作者簡介

[编辑]

吳明益(1971年6月—),台灣作家及藝術家,1971年6月20日出生,目前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擔任教授,除2007年出版的《睡眠的航線》,亦著有被改拍為劇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布克國際獎的《單車失竊記》,以及獲外國出版社主動洽詢購買版權的《複眼人》。

書籍簡介

[编辑]

《睡眠的航線》以身處現代,受到「睡眠規律」影響的「我」,以及「我」夢境中所看見的,年少時的父親三郎兩人的遭遇為主軸,並輔以菩薩、烏龜「石頭」、三郎家人等等視角來敘事。作者並用此書,從自然界的角度,對戰爭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觀察。

角色介紹

[编辑]

[编辑]

上有父母及兄,現從事記者,曾有著詩人的夢想,卻被嚴肅且權威不容質疑的父親直接摧毀。近期開始出現睡眠問題,睡意會十分規律且不可抵擋地襲來。

三郎

[编辑]

「我」的父親。年輕時曾至日本作學徒,協助日軍打造軍機。戰後回台生兒育女,後來定居中華商場,並以維修電器維生。由於其個性沉默,三郎不只在鄰居眼中是個安靜的電器師傅,也與自己的妻兒有著隔閡。

阿莉思

[编辑]

「我」的女友,既美麗又聰明,擔任記者。後期離開了「我」。

在「我」的夢境中,為其引導路途的少年。是個有著健康膚色、深邃輪廓,以及稚氣笑容的青年,有著一雙難以描述顏色的眼睛,背上則有著萎縮的觀鳥翅膀。

石頭

[编辑]

三郎小時候抓回家養的烏龜,生命力強韌,什麼都吃,在三郎離家以後,被三郎母親誤認為真正的石頭,而被拿來當作墊床石,從此石頭失去自由,於是改變食性,靠著漏水和房中的壁虎、蟑螂活了下來,並在日日夜夜受到的壓迫中,期盼著夢境。

菩薩

[编辑]

唯一能用眼睛看見聲音的神明,其心中有著連自己都進不去的圖書館,收錄著世間所有的祈禱,但菩薩卻對這些祈禱無能為力。

文本描寫創傷的句子

[编辑]
  • 我開始當我母親聽眾以後,發現她的故事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含有教訓意味的故事,最常見的是她說完故事後會轉到勸誡我不要亂說話或亂寫報告這個話題上,有時還會在這類故事的結尾加上依據,「不愛烏白講烏白寫,無日本人就會來將汝抓去灌水」。
  • 這首由並木路子唱的電影主題曲,有著歡快、輕鬆的調子,在失去一切的日本很快地受到熱烈的歡迎。走到每個地方,收音機都在撥放著「蘋果之歌」。凍死、餓死,開始重新生養下一代,被炸彈炸掉雙腿,懷著機型嬰兒,失去一切財產的人們的耳畔,都同時響起「紅色蘋果靠近嘴唇 藍色青空沉默凝望」的輕快曲調,而開始尋找可以讓自己活下去的工作。

相關研究

[编辑]

李慈惠,《吳明益《睡眠的航線》之夢境書寫與歷史記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博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

本文以夢境和歷史記憶來剖析《睡眠的航線》。並將本文與周婉窈相關研究進行對照,從而發現吳明益藉由年輕的三郎,去具體描繪殖民地居民心中的想法,以及當時生活的情形,也同時觀察到作者以脫俗的方式去解讀台灣作為殖民地的歷史,以未經歷戰爭的新世代作家角度,來描寫戰爭。

邱圭麗,《吳明益小說中的記憶與空間書寫——以《睡眠的航線》、《天橋上的魔術師》和《複眼人》為例》,台南,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該論文的重點包括作者數篇作品中所囊括的歷史想像、生態環境,而本文對於《睡眠的航線》則著重於探討三郎自己的身分認同,以及其子如何透過夢境,理解和讀取父親的戰爭記憶,另外也觀察了,觀世音是如何將「我」、「我的」母親、和三郎三人之間的戰爭記憶連結,以及此舉塑造出的歷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