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疾病文學/內容/郭強生《何不認真來悲傷》(2015)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何不認真來悲傷》一書出版於2015年,是作者郭強生在面對自己的母親、哥哥過世,父親高齡,而自己又是同志身分的種種自我剖析。以插敘的手法深入描寫作者內心世界,探尋家族三代隨著國民政府播遷來台、經歷各種變遷後,最終導致家庭幾乎破碎的原因與現況。

作者簡介

[编辑]

郭強生,1964年4月15日出生,台灣英美文學學者、文學評論家、作家,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大學戲劇碩士、博士。曾任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英美語文學系教授,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著有多篇長、短篇小說、散文及戲劇作品。

書籍簡介

[编辑]

作者郭強生敘述他在51歲,面臨母親與哥哥罹癌離世,只剩下九十歲、罹患失智症的爸爸和單身的他。作者在一連串的變故下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與家庭,探尋著讓這個家庭走到堪稱破碎的階段,其中有著哪些原因與遺憾,深入剖析家族與作者內心的探尋之作。

角色介紹

[编辑]

[编辑]

作者,同志身分,是家中第二子,有一個年紀相差十歲的哥哥。本書即以作者的視角,看待家庭成員之間感情的變遷,訴說照護罹癌母親、逐漸失智的父親的過程,並試圖釐清家庭走向崩解的過程。

母親

[编辑]

作者的母親,台大商學院畢業,個性堅毅,長年操持所有家務與經濟,因為丈夫出國留學,她曾經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小孩、一邊完成學業,在當時是少見的職業婦女,獨自一人將兩個孩子拉拔長大。最後二度罹癌病逝。

父親

[编辑]

作者的父親,考上公費後到法國學習藝術,離家前叫中壢,後來又改名君逖。作者說他習慣拈花惹草,晚年在失去了能幹的母親操持家務之下,被一位中國的有夫之婦及大兒子盜領存款,最後由作者與外籍幫傭照顧。

哥哥

[编辑]

作者的哥哥,比他年長十歲,是父親出國前就有的孩子,大學就讀成大,之後到美國念書。與母親有心結,認為母親比較疼愛幼弟,與家庭關係疏遠。最後罹癌病逝。

文本描寫照護的句子

[编辑]
  • 盡量不去思考疾病多麼凶險,也不去問結局究竟會如何,這過程是長,是短,也不做任何預測。在病者與老者面前,我盡量以一種不顯露強烈期待的方式,就是與他們過日子。
  • 我漸漸地抓到了訣竅,照顧老人就是一個慢字,有話慢慢說,說快了他就不理你。散步慢慢走,走快了他就要回家。吃飯當然也得慢慢來。
  • 陪伴父母的同時,除了學習照顧未來的自己,更要好好活出此刻的自己。

相關研究

[编辑]

陳心儀,《現代散文中的中年視角和親情書寫—以張曼娟《我輩中人》、郭強生《何不認真來悲傷》、《我將前往的遠方》為論》,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班在職專班,2020。

[编辑]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郭強生在承受母親的病苦、病逝之後,接著要面對原本與自己形同陌路的父親生病,他必須承擔起照顧失智父親的責任,此時,遠在美國的哥哥也病逝了,步入中年的他只能自己一個人,重新適應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的生活。此研究想探究在這樣的中年親情書寫當中,給讀者帶來怎樣的鼓勵與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