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融基礎教育/淺談金融基礎教育/前言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一、研究動機

教育部預定自民國100年起,對於國中生及高中生實施「金融基礎教育」,部分社會大眾會對於教育部與金管會共同在國、高中即將推動的「金融基礎教育」有些疑問?例如:「學生哪有財可理」、「偏遠地區的小孩連三餐都吃不飽了,學什麼理財啊」。

『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說,「教育是替未來做準備」,不是要解決現在的問題。』(註一)金融基礎教育是教學生金融素養,不是要學生現在就去投資。況且,現在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零用錢,常會受到各種商品廣告的誘惑,具備正確消費習慣是很重要的。

有些人因為少了必要的金融知識概念,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財務搞砸,像是最近幾年台灣社會的卡奴問題;也有人因此在晚年讓養老積蓄損失殆盡,例如:去年金融海嘯下的美國雷曼銀行連動債。對於這些問題,如果民眾能及早接受相關的教育,使他們具有正確理財知能,問題將可能減少。所以「金融基礎教育」有其實施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而課程所要傳達的觀念究竟包含哪些?這就是本文的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倘若及早接觸「金融基礎教育」,對於建立「基礎的金融知識概念」和「正確理財知能」勢必有益,但對於社會的影響、價值觀的判斷,真的有利無弊嗎?現階段對於中學生實施「金融基礎教育」的確有其必要性,但應該教授哪些內容才是合適的呢?目前教育部所編定的「個人理財--國中篇」與「個人理財--高中篇」內容是否恰當?以上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本論文主要採取的研究方法是「文獻分析法」,「文獻分析法」係指從前人所蒐集資料而得的研究發現為基礎,截取與研究主題相關的部份資料進行分析,資料處理技術選用歸納、比較的方法。本論文之研究,將蒐集並閱讀有關中學生「金融基礎教育」、「理財教育」等相關教科書籍、學術論著、書報雜誌等,以作為理論及實務之分析基礎,在此基礎下就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推理,以了解未來即將實施之中學生「金融基礎教育」的制度與內容,並加以系統歸納分析。

四、研究內容

民國一百年起實施九年一貫新課綱,理財預定將正式納入國三上學期公民課程中,未來的國中基測也有可能會加考理財的相關課程內容,對於未來要在中學教育中加入的十二堂「金融基礎教育」課程,本文將探討即將來臨的中學「金融基礎教育」所帶來的影響,並了解中學「金融基礎教育」的課程內容,以下是本文的研究內容:

(一) 「金融基礎教育」的緣起

(二) 「金融基礎教育」的目的

(三) 「金融基礎教育」的觀念主軸

(四) 「金融基礎教育」的特色

(五) 「金融基礎教育」預期的影響與效果

五、研究流程

File:研究流程圖.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