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WaveWSBS/Draft/2019版思想政治必修1
请注意,此书由2019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1》改写而来,并不是原书内容,如果学习的时候遇见偏差请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为准
教材编写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的关键作用,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编辑]我们之所以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社会发展的总规律。例如,阶级和国家是怎么产生的?不同的社会形态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为什么资本主义必将失败,而社会主义必将成功?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从而增强我们对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编辑]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编辑]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和最低的阶段是原始社会。这个阶段持续了二三百万年,可以说就跟人类的童年一样。其中大部分时间是旧石器时代。在那个时代,人们靠收集自然界的食物为生。大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人们从收集食物变成了生产食物。在那些因为农牧业而实现了人类定居的地方,往往孕育了人类文明的起源。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期间,曾经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赠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然而,接受赠物的居民将被子撕成了一块块的布片,分发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完好无损的被子 转眼间变成了无用的碎布片,这令来访的欧洲人感到非常困惑。其实,这样的行为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必须合作劳动,共享生产资料,建立起平等互助的生产关系,劳动成果也要平均分配。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 在原始社会,人们以血缘为纽带组成氏族,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来处理集体事务,所有重要的事情都要由全氏族成年人一起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有近亲关系的氏族形成部落,有的部落还联合成为部落联盟。
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不存在人对人的压迫现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机构。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仅依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他们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
原始社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生产工具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从事个体劳动。原来以氏族为单位进行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个体劳动取代,生产资料也相应地从氏族公有变成了家庭私有。最先变成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成了私有财产,这意味着私有制的建立。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导致他们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瓦解了。
观点一,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观点二,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观点三,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阐明你的理由。
原始社会结束后,形成了两个地位相反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是剥削者,后者是被剥削者。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集团。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控制生产资料并完全控制奴隶;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所有产品都被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 据《史记·夏本纪》等古籍载,禹之子启平定有扈氏之乱后,将有扈氏一族俘虏,使其为牧畜之奴役,名曰“牧竖”。
- 根据历史文献,古希腊阿提卡半岛上曾遍布各式各样的债务石碑。石碑上刻着某年某月这片土地被抵押给某人的情况,以及债务金额和偿还期限。土地被抵押后,如果仍然无法偿还债务,债务人就不得不将自己和家属一并作为抵押品。结果,到了偿还期限,债务仍未清偿,不仅土地被贵族占有,而且债务人及其家庭都沦为奴隶了。
1.运用上述材料,说明奴隶主与奴隶产生的过程。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持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出现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古代亚非大陆,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诞生的地方。在北非的尼罗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 格里斯河、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中国的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建立了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印度、古代中国四大闻名的古代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说:“新建的有防御设施的城市周围高耸着 厚重的城墙,这并非偶然:它们的壕沟成了氏族制度的坟墓,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取代后,人类开始广泛使用金属工具,建立城市,发明和应用文字,以及分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些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让人类从蒙昧野蛮的状态走向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编辑]
- 在古罗马,奴隶主将生产工具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能言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类是 “有声的工具”或“哞哞之工具”,指牛等牲畜;第三类是“无声的工具”,如车辆等。在奴隶 主看来,奴隶与畜类、器物无异,是可以随意转让、租赁、赠送、买卖甚至杀害的。
- 我国两汉时期,承租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显著增加。从 东汉晚期到魏晋,战乱导致更多的农民受到豪强地主的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交纳地租, 还要服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独立户口,而隶属于主家户籍,世代相传,非自赎或 主人释放不得离籍。但是,他们又都拥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比较上述两段材料,说说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期间,曾经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赠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然而,接受赠物的居民将被子撕成了一块块的布片,分发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完好无损的被子 转眼间变成了无用的碎布片,这令来访的欧洲人感到非常困惑。其实,这样的行为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必须合作劳动,共享生产资料,建立起平等互助的生产关系,劳动成果也要平均分配。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 在原始社会,人们以血缘为纽带组成氏族,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来处理集体事务,所有重要的事情都要由全氏族成年人一起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有近亲关系的氏族形成部落,有的部落还联合成为部落联盟。
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不存在人对人的压迫现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机构。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仅依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他们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
原始社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生产工具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从事个体劳动。原来以氏族为单位进行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个体劳动取代,生产资料也相应地从氏族公有变成了家庭私有。最先变成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成了私有财产,这意味着私有制的建立。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导致他们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瓦解了。 在奴隶社会结束时,生产力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催生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出现。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据大部分土地,通过索取地租等 方式,夺走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跟奴隶不同,有一定的人身自 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了缴纳地租外,还能 留下一部分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由地劳动,有了生产积 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奴隶制阻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时 ,就被封建制所替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对农民进行剥削。地主阶级正是靠着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赖于地主,服从于地主阶级的压迫。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地租有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除此之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迫使农民交纳重税杂费、做各种苦役来剥削农民。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基本的阶级,它们之间 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一直在进行反抗斗争。这种斗争,往往从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开始,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拥有所有的生产资料,没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资本家的雇员,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夺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为了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首先,要存在大量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享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出售劳动力的人群;其次,要拥有 足够的货币作为资本,用于开设资本主义企业。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通过掠夺方式 促成了这两个条件的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绝非一个和平演变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斥着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刻入 人类编年史的”。马克思指出:“资本降临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淌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具有了巨大的优势。然而,封建制度的存在阻碍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这种优势的充 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铲除障碍。因 此,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倡了“自由、平等、博爱”等 原则,动员了劳动人民的力量,发起了针对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空前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爆发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 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 需求而言,社会生产的商品呈现出过剩的状态,而非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 求相对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的顽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生产资料大量闲置,生产企业、银行大量破产,工人大量失业,生产急剧下降,信用关系遭到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张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萎缩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序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序性之间的矛盾。当矛盾激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衡,一方面社会生产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导致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经济危机难以根治,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失去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最苦难的阶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 社会的具体表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源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 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 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替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