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Ⅰ型超敏反应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超敏反应 - Ⅰ型超敏反应 - Ⅱ型超敏反应 - Ⅲ型超敏反应 - Ⅳ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或过敏反应(anaphylaxis),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编辑]

变应原(Allergen)[编辑]

凡进入机体能诱导产生特异性 IgE 类抗体,导致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有些变应原为完全抗原,也有些为半抗原。 一般变应原均属外源性抗原。
临床上常见的变应原有:药物、异种动物血清、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或羽毛、昆虫或其毒液以及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和某些酶类如枯草菌溶素、蜂毒中的磷脂酶A2等。
各种来源不同的变应原的化学本质都是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在(10~40)×10³之间,溶解性强。由于这些物理特性,所以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后能迅速弥散。

IgE抗体[编辑]

针对某种应变原的特异性IgE类抗体是引发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因素。正常人血清中其含量很低,一般为0.1~0,4μg/mL,发生Ⅰ型超敏反应的血清IgE抗体含量明显升高,有时可高达1000μg/mL。
IgE 主要在鼻咽、扁桃体、气管、支气管和胃肠道等处的粘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产生,这些部位也是变应原易于侵入和超敏反应常见的发生部位。
IgE为亲细胞抗体,能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结合。

效应细胞[编辑]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编辑]

致敏阶段[编辑]

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类抗体应答。

激发阶段[编辑]

当变应原原再次进入机体,依入侵途径而异,与局部或全身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细胞活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效应阶段[编辑]

此阶段是效应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过敏反应。

速发相反应[编辑]

在接触变应原后几秒钟至几分钟内迅速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该反应主要由预存生物活性介质组胺介导。

迟发相反应[编辑]

在接触变应原4~6h后发生,可持续1~2天或更长时间。该反应主要有效应细胞新合成的脂类介质(如白三烯和PAF等)引起,此外,炎症局部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MΦ、T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Th2型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酶类物质和脂类介质亦参与迟发相反应的发生。

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编辑]

呼吸道过敏反应[编辑]

多因吸入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变应原引起,常见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可表现有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

皮肤过敏反应[编辑]

消化道超敏反应[编辑]

少数人在食入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后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为主的过敏性胃肠炎。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全身过敏反应[编辑]

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编辑]

应变原检测[编辑]

脱敏治疗[编辑]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编辑]

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编辑]

药物治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