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网络探究/运用网络探究在学习成效的研究分析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运用WebQuest网络探究在学习成效的研究分析[编辑]

前言[编辑]

前面几章介绍了WebQuest如何操作,此章将借由整理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探究学生实际运用WebQuest在学习上之成效。

学习成效之意涵[编辑]

根据台南科技大学资管系讲师陈玉婷所撰写“影响网络学习成效之相关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学为例”之论文研究,学习成效泛指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进行的某种形式上评量之表现(詹秉钧,2002、谢孟颖,2003)。观其内容所引用关于学习成效之文献与作者自身之归纳,我们得知,学习成效可从两大层面衡量。

(一)学习满意度 学习满意可做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动机和参与学习结果之指标,此指标代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满意程度,可能影响之因素包括学生个人、教师、课程与学习环境等。 (二)课程测验成绩 学习成效主要是以课后之测验成绩为衡量依据,藉以观测学生在学习之后,对于课程内容之认知程度是否有所改变与增进。


壹、各领域实施网络探究之成效[编辑]

网络探究目前被许多教师尝试多方面施行于各个领域,观察研究其成效,以下是观察数篇论文后的整理,包括网络探究之学习施行于数学、英文、自然、社会、电脑资讯科技学习和艺术与人文等不同科目中的学习成效。

一、 数学领域[编辑]

(一) 文章:《网络教学辅助教室学习实施模式对学习成效影响之研究─以高一数学为例》 在高雄师范大学资教所副教授孙培真与高雄师范大学资教所研究生黄建晃的研究中,将网络探究教学方法施行于高中数学领域的课程中,同时采用质量并行,质的方面为对两班实验组之高、中、低分群各选取一名学生晤谈;量的方面为同时对三班进行“数学学期成就前后测”。 研究结果为针对整体学生而言,无论课前课后,采取网络教学搭配传统教学之学习成效,均优于只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尤其针对高中一年级高分群与中分群学生之数学学习成就是较有帮助的,咎其原因,根据学生晤谈资料显示,高分群学生能够具有较佳之学习成效,乃因其回家后得以重复播放、学习,进而强化其学习效果;低分群学生则因为学习态度较为被动,即使教学模式改变,仍无法建构自己的学习兴趣与概念,甚而被网络所诱惑。 亦即对低分组的学生而言,学习成效低落的因素在于缺乏对该科目之兴趣,故难以配合网络探究学习之任务发展,而无法展现出网络探究之成效。


二、 英文领域[编辑]

(一) 文章:《WebQuest教学策略对国小学生问题解决、英语学习成就及学习动机之影响》 成功大学李杏芳的研究中,针对就读于一所资讯教育种子学校的三个班级96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实施为期21周的WebQuest教学;欲探讨WebQuest教学策略对于国小学生在问题解决、英语学习成就及学习动机之影响,并调查学生及教师对于WebQuest之观点。 其研究结果发现:资讯科技、合作学习、时间管理和提供资源或不提供资源都会是影响WebQuest的成效。而WebQuest有助于学生在网络搜寻技巧、学习内容、英语学习、电脑技能及上台报告技巧的发展。

三、 自然领域[编辑]

(一) 文章:《施行WebQuest教学模式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科学学习成效之影响》 在2009年屏东教育大学学报中,陈明慧几位老师做了这份研究,在七年级学生身上,施行自然领域的网络探究教学,企图了解网络探究在七年级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且与传统资讯融入教学学习成效做比较。对照组的学生则以一般较传统的资讯融入上课方式,包含利用教学录像带、课堂教师以PowerPoint讲解课程,学生回家简报的制作,然后学生上台进行全班的报告。实验组与对照组全班皆采异质小组分组,且其常规以及小组竞赛各方面的规定皆相同。

结论:学生对于在自然课使用电脑搜寻资料完成任务,均呈现正向回应,并且认为收获很多,也让学生对学习自然更有兴趣。而且,这些任务类型很多都是小组任务。即使是个人任务,也需要与小组进行互动。且个人得分会并入小组竞赛,所以,每位学生都在时间内就将任务完成,并且呈现出作品。此与在课室中缴交作业的松散情形大为不同。因此,使学生在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向度上有所成长。

学生普遍认为网络资料搜寻能力有增加,也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增加。经由WebQuest教学后,他们更会搜寻资料,与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学习习惯。 (二) 文章:《具自律学习辅助机制的网络探究学习系统之研究》 由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工业科技教育系与国立暨南国际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萧显胜等老师,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让学习者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探究学习,并利用本系统记录课堂学习历程。属于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的教学,以环保肥皂课程教材进行为期五周之网络探究学习教学实验。 本研究以高自律程度与低自律程度在一般的网络探究学习为主,探究任务的成绩呈现显著差异,显示低自律程度学习者进行网络探究学习时不易完成任务的要求,透过本研究之具自律学习辅助机制,确实能辅助低自律程度学习者完成探究任务,使其探究任务的成绩与高自律程度学习者间无显著差异。但对于网络探究在自然领域上学习成效如何,并未特别严明。

(三) 文章:《美国网络探究课程对台湾学生学习科学之成效》 张欣怡老师于2009年中华民国第25 届科学教育学术研讨会发表此篇研究,其研究分别实行网络探究于国中“氢燃料汽车”课程与国小“温度与热”课程,及探讨网络探究对于台湾学生自然领域之学习成效。 结果在这九个实验班级中,接近八成(78%)使用TELS 课程明显增进学生的测验成绩;而如前述,本研究之测验系测量学生的课程目标概念与科学探究如实验设计与解释能力。因此,使用TELS 课程对七个班级的学生平均而言可以促进其科学概念的理解与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即在自然领域中,网络探究的教学法,对于学生之科学概念与探究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助益。

四、 社会领域[编辑]

(一) 文章:《WebQuest学习活动对国小六年级社会领域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成就之研究》 屏东教育大学张安临在此研究中,以在屏东的两班小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采传统式教学法,另一班则利用作者自行设计之WebQuest教材实施学习活动,以此比对两组同学,在学习态度与学业成就上的差异,并访谈学生对于WebQuest学习活动实际想法。 唯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在学业成就与学业态度上皆无明显差异。 实验组学生在使用网络探究学习后,大部分同学表示较喜欢传统教学,认为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成效比WebQuest教学方式好。研究发现虽然班级学生资讯能力均能应付WebQuest教学法,且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同学们也乐意用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仍希望用传统教学方式上课。

五、 电脑资讯科技学习[编辑]

(一) 文章:《探究式网络学习对中学生学习之影响》 在民国九十四年期刊东海科学第七卷中,李宜静等老师,在计算机概论的课程中,将网络探究施行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该研究显示:探究式网络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对计算机概论课程产生较多兴趣,同时学生也对课程的重要性与效用持较肯定的态度。探究方式对学习任务价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二) 文章:《影响网络学习成效之相关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学为例》 台南科技大学资管系讲师陈玉婷的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学修习“电脑与资讯应用”课程的部分大一新生为样本,施行网络探就的学习,将学习型态、学习动机、电脑先备素养等定义为自变项,学习成效为其依变项,再根据文献分析、统计检定、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其间之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指出:学习型态、学习动机、电脑先备素养与学习成效的相关分析:三者自变项中彼此具有正相关。电脑先备素养的高低程度不同在学习成效上是具有显著的差异,电脑先备素养程度较高者比程度较低者具较好的表现。学习型态、学习动机与电脑先备素养对于学习成效的影响力:参者变项当中,以“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成效最具影响力。 故,根据此研究结果,作者更进一步提出下列建议:(1) 教师在规划教学时,能够明确而有意义的阐述目标,让学生能够自发产生学习兴趣。因为再好的学习方法皆应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会最大的成效(2) 设计积极的合作学习环境,并对于学习结果给予建议或改善等具体回馈。(3) 建构一套学习辅导系统,更深入了解学生个人学习特质与背景,以提升其学习成效。

六、 艺术与人文[编辑]

(一) 文章:《应用web quest在国民中学艺术与人文领域学生学习动机与成效之研究─以歌仔戏欣赏教学为例》 淡江大学教育科技学系研究生吴品萱同学,在其学位论文中,分别针对十个九年级班级学生,实行六周的网络探究课程,研究结果后,修正课程内容再对一个八年级学生,实行七周九节课程做出的研究。 发现:在学习动机方面,大多数学生对于WebQuest的学习方是有正向的看法,觉得此种学习方法创新有趣,且具有挑战性,完成任务后能带给他们成就感,故认为此种学习方式有句体的努力目标与方向,觉得很欢,而对学生学习动机之提升有显著之帮助。 且研究也显示,学生对于在自己动手所查询的资料与小组合作中的学习内容,印象较深刻、不易忘记,另外WebQuest的学习方式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原本认知程度较差、或较抽象之概念的学习成效;但对于学生原本认知度高,或具体的学习项目,学习成效并无明显提升。 多数学生皆能认真的参与WebQuest任务式的合作学习,结束后也表现出高度愿意再尝试的意愿,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此种学习方是很麻烦,不愿再使用。 课堂讨论时间不足是学生在学习历程中,遭遇到最大的困难,因为施行于九年级的课程中,该阶段之学生课业压力繁重,课余时间有限,对于小组合作之协调有一定的困难度。

七、 小结[编辑]

目前在各领域皆有使用WebQuest网络探究教学策略之研究,尤其以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和电脑资讯科技学习方面的研究最为丰富,在各领域共同的研究结果指出,学习动机仍是影响WebQuest教学策略之学习成效的最大因素,在数学领域、英文领域中,当学生对于科目兴致缺缺,则设计完善的WebQuest任务也无法发挥其功效,在社会领域方面,可能研究对象为国小学生,年龄尚幼,缺乏对资讯、知识理解、综合、判断组织的高层次能力,故成效亦不佳,多数学生表示较喜欢传统教学法。 在艺术与人文领域的研究,可发现学生的课业压力也是影响WebQuest施行成效的关键,当学生课业繁忙,缺乏课余时间讨论、收集资料时,对于非考试科目之艺能科的学习兴趣降低,WebQuest任务型的学习方式就是一种扰民的学习。但在八年级的学生眼中,用此种活泼、创新、生动的学习方式,可以带给他们成就感、提升他们学习的意愿,且对于原本认知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提升学习成效的效果。对于抽效概念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故在实行WebQuest网络探究教学策略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纪、认知思考能力、时间,并尽可能提升学生对于该科目领域学习之动机,才能发会较优的学习成效。

贰、依阶段之别视网络探究的学习成效[编辑]

一、国小[编辑]

(一)成大:苏美菁 〈WebQuest教学策略对国小高年级学童高层是思考与学习动机之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作者以台南市东光国小六年级三个班级(两班音乐班、一般普通班)进行实验操弄,资料搜集采量化与质化方式进行,将教学策略分成三项,分别为:传统教学、WebQuest-未提供资源、WebQuest-有提供资源。 2.研究目标 测验这些接受不同教学策略的学生,在“高层次思考”上(包括:批判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异,以及“学习动机”上的差异。 3.实验结果 (1)电脑背景状况与网络技能结果 三组学生接触电脑时间并无明显差异,家中有电脑的比例、可上网的比例分布、学生平均一周上网时数都很接近,亦无差异。而各组同学的电脑基本技能与网络能力亦无差异。 (2)高层次思考能力结果 在批判思考能力方面,三组间无显著差异;另外在问题解决能力,WebQuest-有提供资源组之学生能力最高,次之为传统教学组,最后则为WebQuest-未提供资源组学生。 (3)学习动机结果 三组学习动机并无显著差异。 (4)访谈结果

(二)屏教大:张安临 〈WebQuest学习活动对国小六年级社会领域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成就之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屏东的两班小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采传统式教学法,另一班则利用作者自行设计之WebQuest教材实施学习活动。 2.研究目的 以此比对两组同学,在学习态度与学业成就上的差异,并访谈学生对于WebQuest学习活动实际想法。 3.研究结果 两组学生在学业成就与学业态度上皆无明显差异。 访谈实验组学生表示: 1. 较喜欢传统教学 2. 认为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成效比WebQuest教学方式好 3. 学生资讯能力均能应付WebQuest教学法 4. 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友邦 住的 5. 大部分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6. 学生希望用传统教学方式上课

二、国中[编辑]

屏教大:陈明慧 杨子莹 林凯胤 王国华 〈施行WebQuest教学模式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科学学习成效之影响〉

1.研究对象 七年级 领域:自然与生活科技教学(演化、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学生则以一般较传统的资讯融入上课方式,包含利用教学录像带、课堂教师以PowerPoint讲解课程,学生回家简报的制作,然后学生上台进行全班的报告。 实验组与对照组全班皆采异质小组分组,且其常规以及小组竞赛各方面的规定皆相同。 3.研究目标 (1)以WebQuest教学进行自然与生活科技教学,对七年级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并与传统资讯融入教学学习成效做比较。 (2)以WebQuest教学进行自然与生活科技教学,对七年级不同学习风格学生学习环境的态度包含电脑焦虑、学习动机、电脑喜好、学习习惯影响为何?并与传统资讯融 入教学做比较。 4.研究结果 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之间成就测验并无显著差异。亦即表示施行WebQuest教学,均可让各种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有所收获,并无偏好任何一种学习风格的学生。由此可知WebQuest是一种可以广为使用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学生。 在第一单元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经过教学后,调整过的成就测验后测成绩为调适者>发散者>收敛者>同化者。在第二单元以及第三单元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经过教学后,调整过的纸笔成就测验后测成绩为发散者>收敛者>调适者>同化者。

三、高中[编辑]

(一)高师大:黄建晃 〈网络教学辅助教室学习实施模式对学习成效影响之研究─以高一数学为例〉 1.研究对象 以某入学分数在高雄市各公立学校中属于中等程度之高中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取样二个班,使之成为实验组,再选取另一班为对照组。 2.研究方法 以准实验研究法为主,但同时采用质量并行,质的方面为对两班实验组之高、中、低分群各选取一名学生晤谈;量的方面为同时对三班进行“数学学期成就前后测”。 3.研究目标 (1)探究“网络教学(E-learning)”的相关理论与研究。 (2)探究学生于课前预习时使用“网络教学”配合“传统教学”与学生只接受“传统教学”在高中数学学习成就上的差异。 (3)探究学生于课后复习时使用“网络教学”配合“传统教学”与学生只接受“传统教学”在高中数学学习成就上的差异。 (4)探究学生于课前预习时使用“网络教学”配合“传统教学”与学生于课后复习时使用“网络教学”配合“传统教学”在高中数学学习成就上的差异。 (5)探究学生于课前预习时使用“网络教学”与课后复习时使用“网络教学”的接受度与相关建议。 4.研究结果 (1) 接受课前预习使用“网络教学”配合“传统教学”的学生之数学学习成就表现优于只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且已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2) 接受课前预习使用“网络教学”配合“传统教学”的学生之数学学习成就表现优于只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且已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3) 接受课后复习使用“网络教学”配合“传统教学”的学生之数学学习成就表现优于只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且已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4) 接受课前预习使用“网络教学”配合“传统讲述教学”的学生之数学学习成就表现优于只接受“传统讲述教学”的学生,且已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5) 接受课后复习使用“网络教学”配合“传统讲述教学”的学生之数学学习成就表现优于只接受“传统讲述教学”的学生,且已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二)东海科学第七卷:李宜静、朱延平、杨朝成 〈探究式网络学习对中学生学习之影响〉 1.研究对象 以高中二年级两班学生共九十四人为样本。在计算机概论课程上,以电脑新知为主轴进行主题探究活动。 2.研究方法 假设一:使用探究式网络学习较使用一般探究学习的学生有显著较佳的自我效能。 假设二:使用探究式网络学习较使用一般探究学习的学生有显著较佳的学习任务价值。 假设三:主动实验者较被动观察者有显著较佳的自我效能。 假设四:主动实验者较被动观察者有显著较佳的学习任务价值。 假设五:使用探究式网络学习时,主动实验者较被动观察者有显著较佳的自我效能。 假设六:使用探究式网络学习时,主动实验者较被动观察者有显著较佳的学习任务价值。 3.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探究式网络学习的学生之自我效能及学习任务价值,皆显著优于使用一般探究学习者;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之自我效能及学习任务价值无显著差异;而探究方式与学习风格之间也无显著的交互作用;使用探究式网络学习时,主动观察者较被动观察者有显著较佳的学习任务价值。

四、大学[编辑]

台南科大:陈玉婷 〈影响网络学习成效之相关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学为例〉 1.研究对象 南部某科技大学修习“电脑与资讯应用”课程的部分大一新生为样本。 2.研究方法 将学习型态、学习动机、电脑先备素养等定义为自变项,学习成效为其依变项,再根据文献分析、统计检定、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其间之相关性分析。 3.研究目标 (1)了解学习型态、学习动机、电脑先备素养与学习成效是否有关连? (2)探讨不同的学习型态、学习动机强弱与电脑先备素养程度的高低,在学习成效上是否有显著的差异表现? (3)探讨学习型态、学习动机与电脑先备素养对于学习成效是否有显著的影响力? 4.研究结果 (1)学习型态、学习动机、电脑先备素养与学习成效的相关分析:三者自变项中彼此具有正相关。 (2)不同的学习型态、学习动机强弱与电脑先备素养程度的高低与学习成效的关系。

    a.學習型態與學習成效:不同學習型態者在學習成效上具顯著差異,主動參與者學習成效較好。
    b.學習動機強弱與學習成效:學習動機愈強者在學習成效表現也愈好。
    c.電腦先備素養程度與學習成效:電腦先備素養的高低程度不同在學習成效上是具有顯著的差異,電腦先備素養程度較高者比程度較低者具較好的表現。

(3)学习型态、学习动机与电脑先备素养对于学习成效的影响力:参者变项当中,以“学习动机”对于学习成效最具影响力。


五、成人[编辑]

彰师大:杨子莹、王国华、余安顺 〈科学教师试行资讯融入探究教学与学生成效之研究〉 1. 研究对象 共有四位教师参与研究,分别为钱老师、任老师、贾老师、温老师。 2. 研究方法 质:课程观察、录影、晤谈、心得及学生学习单。 量:学生学习前后测成绩。 3. 研究目标 主要探讨四位任教“国中自然与科技课程”的个案教师,修习暑期“资讯融入探究教学”专业成长课程后,回到任教学校,实施教学情形与学生学习成效。 4. 研究结果 (1)、科技的支援与合作讨论增进学习的自主性与正向态度。 (2)、学生学习成就前后测的改变。

参、不同学习风格利用网络探究学习之成效[编辑]

一、学习风格[编辑]

学习风格是指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时,经由知觉、记忆、思惟等心理历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带有认知、情意、生理性质的习惯性特征 Kolb将四个学习阶段分两相互垂直的构面,一是学习者在接收新资讯时的偏好(Perception),包含具体经验与抽象概念。具体经验着重的是具体、有形的经验;抽象概念着重的则是概念的解释与符号的呈现。另一个垂直的构面则是指学习者如何处理新知识的方式(Processing),包含主动实验和省思观察。主动实验的是对外在环境的操控,由实作的经验来学习(learning by doing);省思观察则着重个人内在的反应,以看及听来学习(learning by watching and listening)。 如此可区分四种学习风格:发散者(Diverger)、调适型(Accommodator)、收敛者(Converger)、及同化者(Assimilator)(Smith & Kolb, 1985)。

1.发散者(Diverger)是喜好省思观察与具体经验。以图像或整体观点来帮助学习,不喜欢同侪互动学习。 2.调适型(Accommodator)是喜好主动实验与具体经验。擅长于动手做事情、实现计划、参与新事物。在理论与情境不相符的情况下,会放弃理论,相信直觉。需要同侪的互动学习。 3.收敛者(Converger)是喜好主动实验与抽象思考。是实用主义者,善于找到理论的实际应用方式与难题解决方式,以亲自实验的方法获得知识。且擅长于解决问题、做决策和将想法实际应用。 4.同化者(Assimilator)是喜好省思观察与抽象概念,是思考者,善于归纳推理及建立理论架构的能力。能同化完全不同的发现,而提出一完整的解释。

二、实施WebQuest的教学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探讨其学习成效[编辑]

(一) 文章:《施行WebQuest教学模式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科学学习成效之影响》 在2009年屏东教育大学学报-教育类,第三十二期中,陈明慧等教师研究以WebQuest教学进行自然与生活科技教学,对七年级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并与传统资讯融入教学学习成效做比较。 其文献探讨中,罗列诸多相关研究,包括施贺建(2003)研究结果指出,学习风格对学习成效均达到显著影响,且学习风格与学习方式存在交互效果;林钰婷(2003)网络辅助教学应用于国小自然学习领域之研究研究中发现,不同学习风格之学生,其自然科学习态度在不同教学方法中没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学习风格之学生,其自然科学习态度在接受网络辅助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法间有显著差异。其中以收敛者以及调适者表现较佳,而且以收敛者表现大于调适者。龚侨立(2007)合作学习、电脑概念构图与学习风格对自然科学习成效之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童学习成就均无显著差异。有就是对于WebQuest实行在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身上的成效,正反两极的研究结果皆有。 而在此篇研究中,与施建贺(2003)、林玉婷(2003)研究结果相似,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之间成就测验均呈现正向回应,但并无显著差异。亦即表示施行WebQuest教学,均可让各种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有所收获,并无偏好任何一种学习风格的学生。由此可知WebQuest是一种可以广为使用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的学生。 最初,在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经过教学后,调整过的成就测验后测成绩为调适者>发散者>收敛者>同化者。学习历程中后段,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经过教学后,调整过的纸笔成就测验后测成绩为发散者>收敛者>调适者>同化者。 在最初的学习历程对所有学习者都是一种新的改变,不论学习风格的特性而言,调适者较属于随遇而安型的学习者,而且调适者较喜爱同侪式的学习 其后的教学更开放,在习惯此种教学模式后,对学习风格为发散者的学生而言比较游刃有余,是一个脑力激荡的机会。而加入设计实验的动手实验部分,对偏好主动实验的收敛者和调适者而言表现也会提升。在纸笔测验上,整体表现以同化者的表现较不凸显。 学习风格为同化者学生使用WebQuest教学于动手实验之开放教学,优于一般使用录像带以及PowerPoint教学。

结论[编辑]

资讯流通、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新兴教学方式对于未来教育现场以是不容小觑之趋势,但于教育实务现场,网络探究之运用与传统教学之抗衡一直是教学者与学习者所必须共同面对之问题,也是未来欲投入教学工作者必须做的准备。 故本组选择“网络探究在学习成效的研究分析”为主题,搜集网络探究在学习成效之分析相关论文文献,希望借由文献资料之分析整理,观察并同时思考网络融入教学对于学习者在学习成效是否具有正面帮助,与其可能产生之影响为何? 我们总共搜集10篇文献,并将文献内容分为学习领域、学习者阶段、学习风格等三大层面做一分析比较,探讨网络探究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不同学习领域的学习者、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之学习成效始否有所差异。

(一)学习领域[编辑]

本组之论文研究学习者阶段横跨国小、国中、高中与大学,因此,我们便以各领域为应变项,探究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是否会有学习成效之差异,进而得知运用网络探究学习,对于该领域之学习成效之可能结果。 1.自然与生活科技 (1) “施行WebQuest教学模式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科学学习成效之影响”以七年级为研究对象,而其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WebQuest融入教学呈现正向回应。 (2)“具自律学习辅助机制的网络探究学习系统之研究”之研究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其研究结果显示透过网络探究学习,学习者之成绩达显著差异。 (3)“美国网络探究课程对台湾学生学习科学之成效”分别以国小和国中之课程进行研究,显示了网络探究课程对于多数学生之科学概念有助益。 (4)“科学教师试行资讯融入探究教学与学生成效之研究”亦以国中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探究教学能够增进学生学习态度与成绩表现。 2. 电脑与资讯领域 (1) “影响网络学习成效之相关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学为例”以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得到学习型态、学习动机、电脑先备素养与学习成效之相互关联性。 (2) “探究式网络学习对中学生学习之影响”以高中二年级为样本,获得探究式网络学习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增近期自我效能,与能够适应学生知个别差异。 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得知,在“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以及“电脑与资讯领域”上,网络探究学习对于学习者会带来学习态度的转变或者前后测成绩的差异,对于学习者之学习成效是具有正面助益的。

(二)学习者阶段[编辑]

同样的,本组网罗英语、社会、自然与科技等多元领域,欲探究在某一领域中,学习者学习阶段的不同对于其学习成效是否会具有影响,以下,便做进一步之归纳。 1. 国小阶段 (1) 从“WebQuest学习活动对国小六年级社会领域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成就之研究”之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学生较偏爱传统教学方式。 (2) 从“WebQuest教学策略对国小学生问题解决、英语学习成就及学习动机之影响”之研究结果,问题解决与英语学习成就有所提升,但于学习动机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3) 从“美国网络探究课程对台湾学生学习科学之成效”之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探究课程对于多数学生之科学概念有助益。 (4) “具自律学习辅助机制的网络探究学习系统之研究”之研究结果显示透过网络探究学习,学习者之成绩达显著差异。 2. 国中阶段 (1) “科学教师试行资讯融入探究教学与学生成效之研究”之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探究教学能够增进学生学习态度与成绩表现。 (2) “美国网络探究课程对台湾学生学习科学之成效”,显示了网络探究课程对于多数学生之科学概念有助益。 (3) “施行WebQuest教学模式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科学学习成效之影响”之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WebQuest融入教学呈现正向回应。 3. 高中阶段 (1) “探究式网络学习对中学生学习之影响”获得其研究结果为探究式网络学习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增近期自我效能,与能够适应学生知个别差异。 (2) “网络教学辅助教室学习实施模式对学习成效影响之研究─以高一数学为例”之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教学”配合“传统教学”之学生学习成就表现会达到统计上之显著差异。 根据文献资料,我们仅能就特定领域来做一归纳,如“科学”、“电脑科技”等相关领域,学习之学习成效较不因学习者阶段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若于“语文”、“社会”等相关领域,小学阶段的学习者也许仍较适应传统教学模式。 当然,我们仅能就本组所搜集之文献做一可能之归纳,较严谨的结果还是得经过更大量的资料搜集与统计分析才得以呈现。

(三)学习者个人特质[编辑]

1. “施行WebQuest教学模式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科学学习成效之影响”之研究显示WebQuest之教学可以适用于个别学生的差异。 2. “影响网络学习成效之相关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学为例”指出学习型态、学习动机与电脑先备素养对于学习成效是有正相关的,尤其以学习动机最具影响力。 3. “WebQuest教学策略对国小高年级学童高层是思考与学习动机之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电脑背景与网络技能、高层次思考能力、学习动机等三变项无显著差异,唯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采用WebQuest教学策略之学生能力最高。 由以上论文研究统计,我们可以知道,WebQuest教学策略之采用在不同的变项分析当中,分别具有其不同的优点存在。 综合论述,我们认为,WebQuest之教学策略具有不可否认之教学上之助益,惟教师是否采用,乃端视教学领域、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最重要的学生学习成效之改变等做一全面更加完善之评断,期能截长补短,萃取WebQuest之以学习者学习角度出发之菁华,设计出兼具实用与学习效益之教学策略,以能达到提促进学生学习满意度与学习成就表现之提升学习成效之目标。

参考文献[编辑]

1.苏美菁,〈WebQuest教学策略对国小高年级学童高层是思考与学习动机之影响〉。

2.张安临,〈WebQuest学习活动对国小六年级社会领域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成就之研究。

3.陈明慧、杨子莹、林凯胤、王国华,〈施行WebQuest教学模式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科学学习成效之影响〉。

4.黄建晃,〈网络教学辅助教室学习实施模式对学习成效影响之研究─以高一数学为例〉。

5.李宜静、朱延平、杨朝成,〈探究式网络学习对中学生学习之影响〉。

6.陈玉婷,〈影响网络学习成效之相关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学为例〉。

7.杨子莹、王国华、余安顺,〈科学教师试行资讯融入探究教学与学生成效之研究〉。

8.萧显胜、洪琬谛、蔡忠洁,〈具自律学习辅助机制的网络探究学习系统之研究〉。

9.张欣怡,〈美国网络探究课程对台湾学生学习科学之成效〉。

10.吴品萱,〈应用 WebQuest 在国民中学艺术与人文领域学生学习动机与成效之研究:以歌仔戏欣赏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