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的概念
[编辑]摄影构图就是指运用摄影的手段,在画面中经营位置,进行结构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
构图的一般规律
[编辑]构图是形式因素的综合运用,因此,它也是形式美体现的焦点。形式美是指从构成美的内容的物质材料的运用,从自然对象、社会事物,从人的观赏习惯中总结、推演出来的形式法则。它是客观存在,不可不予分析,同时,它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又不可过于墨守成规。
形式美的规律是客观世界的现实存在与人的美感满足相统一的结果。艺术形象的塑造、视觉因素的组合,越是与人对周围环境视觉习惯概念、经验感受相一致,越是符合人的审美意识,越能激起人们的直觉审美认同,就越能产生审美快感。在长期的实践当中,人们大体上总结出了以下这些规律:对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及节奏等。
对称
[编辑]在现实生活当中,对称的事物很多,如人体。其他动物的身体结构往往也是对称的。自然界中植物的枝、叶等也是对称的。人往往又将自身对称外化,所以,对称在人化自然中最为明显,如人们居住的房屋、宫殿、寺庙,人们发明的汽车、飞机、轮船等多是对称体。
对称从形式上看,大致有几种:一是左右对称,即被拍摄事物是左右对称体,事物的中轴线与画面的中轴线相重合,轴线左右两边完全对等;二是两侧对称,即以画面的中轴线为基准,轴线两边的事物外部形状完全一样,左右对称;三是宽泛的对称,即以画面的中轴线为基准,轴线两边的事物外部形状不完全一样,左右两边的事物不是完全对等的,而是具有某种相似性,或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确的相对性,我们仍然可以将其看成较宽松的对称;四是上下对称,以画面的横向中轴线为基准,或者以画面的中轴线为基准,画面上下部分完全对等;五是辐射对称,即以一点为中心,对应点可以在任何角度上构成对称关系。
对称结构的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划一、排列相等。因此可以使观看者身体两部分的神经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满足眼运动及注意活动对平衡的需要。对称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的心理反应,构成平稳、安宁、和谐、庄重感。
对称也有不足之处,绝对的对等往往对人视觉刺激不强烈,往往会产生呆板、单调、缺少变化之感。对称在古代建筑、雕刻及绘画中应用最广、最普遍,在近代只在少数建筑和装饰艺术中才采用,而在其他造型艺术中,打破对称几乎成为一种倾向。
均衡
[编辑]均衡是由对称变形演变过来的。对称的同形、同质、同量、同价可以造成绝对均衡感,但均衡感并非全然由对称分布产生。对称是一种物理性的等量排列;均衡则是一种心理性的体验。在摄影构图当中,均衡的画面不一定是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不一定是绝对的对等,而是被摄景物以形状、数量、大小等不同方式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一种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在均衡感的构成中,有两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重量和体积。在同类物中,重量取决于体积大小,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重。而在非同类物中,体积不是决定重量的主要因素。在欣赏中,决定均衡感的因素除重量和体积外,还有人的感知经验和心理体验。人们把重量感分成以下几种:
- 人比物重;
- 动物比植物重;
- 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重;
-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重(背景为浅色时),浅色物体比深色物体重(背景为深色时);
- 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重;
- 颜色鲜艳的物体比颜色灰暗的物体重;
- 距离近的物体比距离远的物体重;
- 离支点或画面中心远的物体比距离近的物体重;
- 物体位于画面上部比位于下部显得重;
- 物体位于画面右部比位于左部显得重。
造型艺术中的均衡,给人以安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成为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时的常用形式,均衡也成为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影视摄影构图中获得画面均衡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被摄对象位置安排:影视主体幅面位置安排自由度是最大的,主要视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而定。它既可能被安排在画面的几何中心,也可能被安排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位置,也可能被安排在画面的边角位置,在不同的位置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主体位置确定之后,根据主体位置再相应处理陪体、前景、背景等其他被摄对象的位置,最终求得画面的均衡。
- 视线方向、线条走向、运动方向:影视中的人物不可能全然不动,视线方向更不可能不发生变化,视线的左右上下向度变化,也是影响画面均衡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视线投向空白较大的方向,画面一般显得均衡;视线投向画面空白较小的方向,画面一般显得失重,失去均衡感。所以,在影视摄影构图中,视线方向对画面均衡与否影响很大,有时会有“一瞥重千斤”的效果。同样道理,线条走向、运动指向也会对人的视觉心理造成影响。一般来说,其指向方会给人以较重的量感。在摄影构图中,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对画面均衡感的影响。
- 光影配置: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没有光就没有影,没有影也就没有较强的光感。在摄影构图中,尽管阴影不是实际存在的实体,但是它却有实际存在的形象。在对视觉的影响上,阴影的作用并不比实体的作用小。在画面中,它同样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面积,具有一定的量感,它的位置、大小处理对画面均衡有很大影响。
- 前景运用:前景作用很多,在静态构图中,调整画面平衡,只要配置得当,它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主体被安排在幅面的一边或一角,可运用适当的前景来达到均衡。
- 色彩、影调运用:利用色彩搭配、影调调整可以起到均衡画面的作用。不同的色彩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轻重、大小感觉,明暗不同的事物也会给人带来轻重不同的感觉。将事物的色彩、明暗与事物的位置、大小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形成画面的均衡感。
黄金分割
[编辑]黄金分割是一个数学比例关系。它是古希腊数学家在进行线段分割时,发现的一条具有美的价值的规律。它是将一段直线分成长短两段,使小段与大段之比等于大段与全段之比,比值约为1:1.618。这种比例自古希腊至19世纪一直被认为是最佳比例。它被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师和画家以及古典派雕塑家广泛应用于其创作中,被认为是最合适的分割比例,在造型上具有审美价值。
黄金分割运用于摄影画面构图,首先表现在画幅比例中,如135胶片的边比就是2:3的比例,电影、电视的画幅比例也是接近黄金分割的比例。黄金分割更主要地体现在画面内部结构的处理上,如画面的分割、主体形象所处的位置、地平线、水平线、天际线所处的位置等。
黄金分割是人们习惯的形式法则,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常以此进行构图,但是客观事物是有丰富变化的,创作意图也是各不相同的,黄金分割不应成为拘泥大家创作的规律,大家应努力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摄影创作。
对比
[编辑]对比又称对照,是把对象各种形式要素间不同的质和量进行对照,可使其各自的特质更加明显、突出,对人的感官有较大的刺激强度,易于使感官兴奋,造成醒目的效果。所以,对比就是有效地运用异质、异形、异量等差异的对列。
对比是造型艺术中最富有活力、最有效的法则,对比法则运用于艺术中,至少可以有如下几种作用:使原已存在但不鲜明的外形和内涵,在对比中更加突出、强烈对比带来变化;对比可产生第三种含义。对比有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两种。
具体到摄影画面,对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在摄影创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对比关系: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疏密的对比、大小的对比、点线面的对比、形状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动静的对比等等。在摄影创作中,结合创作主题可以有非常好的体现。
多样统一与变化和谐
[编辑]多样统一又称“杂多统一”、“对立统一”,它是“寓变化于整齐”,是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比例、变化、参差、虚实、节奏、韵律等规律的集中概括。它在组织、结构、安排对象时,要求多样、有差异,但又不是绝对对立,而是浑然融为一体。造型艺术总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表现,总是表现事物各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总是在空间位置、空间关系上对事物进行组织。如果这些复杂纷纭的视觉因素只有多样变化,没有和谐统一,就会显得纷繁杂乱;如果只有和谐统一,没有多样变化,就显得呆板单调。只有各自独立的差异因素在艺术组合建构中,不仅有外在关系的差异,而且有一定内在联系,构成统一整体,才能具有“赏心悦目”、“意悦情抒”的审美效果。
“多样统一”是在多样和差异中求得的,它表现在形状的方圆、长短、曲直,方向的正侧、上下、前后,质地的刚柔、粗细、平皱,量的轻重、大小、多少,势的动静、聚散、正斜,色的深浅、浓淡、明晦、冷暖,光的强弱、明暗,韵的强弱、缓急,境的疏密、虚实、隐显、扬抑等多方面。多样统一就是各个方面的有机组合。
变化和谐又称和谐,这是借用音乐的概念,是形式美的最高级。异形、异质、异量的事物在组合中相成相济就是和谐。在变化中,对象各要素由形、质、量的差异、对立、冲突转化为和谐一致。它不是不同事物整齐排列而形成的外在统一,而是经过“中和”达到内在统一,这就是形式美的最高级—“变化和谐”。“变化和谐”在影视构图中最宜体现。
中外的古典艺术都追求和谐,严格遵循形式美的规律。近代的美学观念则追求对立、复杂、动荡,具有双重性,要求对立趋向统一。它不完全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并力图冲破规律。强化矛盾,突出对立而后达到统一是近代文艺的特点。现代艺术追求独特的情感表现,推崇强烈刺激,在打破平衡、和谐中求得新异和变形。以非理性主义为指导的现代派艺术追求的是荒诞、怪异和神秘莫测,它既不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变化和谐,也不追求多样统一,而是对一切进行反抗、互换,希望的是不和谐、不稳定、不对称、不合比例,希望的是畸形、丑陋。不管美学观念如何变迁,真正的现实主义艺术必须表现出丰富的情感,把美和崇高合为一体,表现事物的多层性、深刻性,以多样变化、对立统一的形式美来满足现代人多层次的审美要求。
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
[编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评价一幅图片或一个影视节目的画面拍摄的好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往往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无论人们的评价标准差异有多大,总会有些评价标准是相同的,这种相同的评价标准往往就是大家取得共识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在讨论画面构成和画面创作规律之前,我们先来确定一些简单的、具有共性的评价画面优劣的标准,以便我们在学习后面的内容时有一个共同的语言基础。
一幅好的画面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并且这个主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影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首要任务是传播信息,个性化的纯艺术实验在这里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影视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必须是大多数人能够认同和理解的。影视画面的认知还具有时限性和线性传播的特点,影视画面往往是一闪而过,它不可能给观众充足的时间反复进行研究、品味,这也要求影视画面必须用大众的形象传递大众的信息。
摄影画面应该追求画面形象自身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我们应当把画面当成一种视觉语言,它和文字语言、口头语言一样重要,并且在某些方面它还具有优势,因为它是跨国界、跨文化的,要学会运用视觉语言表情达意。人们常说“一图胜千言”,好的画面形象可以直接影响人的直觉和情感。
摄影画面通常应简洁明了,一幅画面只有一个主要的表现对象,整个画面的中心只能有一个,应尽量运用各种手段突出它,否则就会引起歧义和误解。只有简洁明了,主题才会突出,才能充分显现。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画面中与主题无关的景物要全部舍弃。摄影画面的简化与绘画画面的简化不同,它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现实景物,只能采用避开、舍去、隐没、遮挡等手段,通过景深控制、角度选择、光线处理、景别调整等方法来实现。绘画则是艺术家将对事物的观察内化以后,面对空白的画布添加画面形象。所以,有人说“绘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
摄影画面必须重视形式美的追求。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对于一名优秀的摄影师而言,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首先要有很好的观察力,只有“眼到”,才有可能“心到”、“手到”。很好的观察力不仅包括能够观察到日常生活中不同寻常、富有内涵的情节、细节,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还包括能够观察到事物之中包含的摄影造型的元素,能够以“摄影眼”观察。想象力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在实际拍摄之前,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经验设想不同的拍摄方法,广开思路,将技术操作与艺术构思进行各种组合,并能够设想最终的画面效果。对于新闻摄影、纪实摄影而言,摄影师在拍摄现场发现细节、捕捉细节的能力重于其画面造型能力。在许多情况下,为了快速拍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细节,对于画面的光影、色彩、构图等形式美的追求会被置于较次要的位置,这也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的重要区别之一。
边框与画幅
[编辑]边框对于画面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边框是画面的分界线,它可以排除次要的、没有价值的内容,使得主要的、有价值的内容显得更鲜明、更集中、更精练、更典型。从某种意义上说,边框之外的世界被舍弃,出现了一个新的画面世界,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新系统。构图诸元素的组织安排、位置确定都是相对于边框而言,没有边框就没有构图。从形式来看,边框是两对横平竖直的直线,它成为画面构成的参照物,并与画面诸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边框是一个重要的视觉要素,应根据不同的需要确定边框的形式。确定边框形式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景物线性结构的骨架来确定。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打破常规,选择特殊的边框。
横画幅
[编辑]横画幅是看上去最自然、用得最多的一种画幅形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人的生理特点,人的两眼是水平的,眼睛的横视场角远大于纵视场角;其次,因为地平线是水平的,大多数事物都是在水平面上延伸,人们沿水平高度观察事物要比沿垂直高度观察事物更自然、更舒服。在横画幅中,水平线被强调,使画面有一种内在的稳定性,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事物的横向排列、运动体的水平运动可以得到突出体现,如宽阔的地平线、平静的海面、人物之间的交流等。横画幅还有利于表现高低起伏的节奏感,如桂林山水等。如果横画幅被加宽,则水平线的造型力将更加被强化。
竖画幅
[编辑]竖画幅也是一种常用的画幅形式,它有利于表现垂直线特征明显的景物,往往显得高大、挺拔、庄严等。在竖画幅中,欣赏者的视线可以上下巡视,可以把画面中上下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竖画幅还有利于表现平远的事物,它往往结合俯拍角度,展现事物在一个平面上的延伸,突出远近层次。如果竖画幅被加长,则可以增强其画面力度。
方画幅
[编辑]方画幅四边等长,四角相等,属于中性画面,它往往显得均衡、稳定、静止、严肃,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稳定状态,有利于表现庄重的主题。方画幅既照顾了水平线,又照顾了垂直线,严谨是方画幅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方画幅容易让人产生单调的感觉,有时会显得呆板和缺乏生气。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的画幅形式之外,我们还常常见到倾斜画幅,它可以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可以充分地运用画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会给画面带来强烈的不稳定感,还可以起到增强画面动感的作用。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画幅形式,如圆形画幅、椭圆形画幅、扇形画幅等等。
幅面划分
[编辑]我们一般将摄影画面分成四个部分,即画面几何中心、画面趣味中心、画面意味中心、画面的边角,这四个部分对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处理画面主题具有不同的意义。
画面几何中心
[编辑]在一幅画面中,画面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画面的几何中心点,它位于画面最居中的位置,比较容易集中观众的注意力。 将被摄事物处理在画面几何中心的位置,容易形成对称式构图,表现安静、稳定、严肃、庄重的主题。
将被摄事物处理在画面几何中心的位置,也容易造成另外一种感觉,就是容易使画面显得呆板、单调,缺少变化和动感。
在实际拍摄中,要注意结合主题运用画面几何中心位置,或有意运用,或有意回避,或加强其特定效果,或避免其与艺术效果不符。
画面趣味中心
[编辑]在一幅画面中,将横竖边线各自分成三等份,将相对的分割点相连接,就会在画面中出现四条分割线以及四个相交的点。四个相交点的连线形成了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所包含的范围就是画面的趣味中心。
画面的趣味中心是根据人的眼睛的生理特点来划分的,在人的正常看视过程中,画面趣味中心的部分是最清晰的部分,往往也是人的注意力集中的部分。
画面趣味中心包括画面几何中心,同时又大于画面几何中心。在这个范围内处理被摄对象,不仅容易集中观众的注意力,还比较灵活、多变,可以产生多种画面效果。趣味中心在生理上是最佳的视野范围,在艺术上也是最佳的表现幅面。
画面意味中心
[编辑]在一幅画面中,处于画面趣味中心范围和边框之间的幅面空间被称做画面意味中心。一般情况下,这个范围不是观众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在这个部分安排被摄的主体对象,往往是为了表现一种特殊的意味,更多是一种心理反应、一种主观态度。将被摄主体处理在画面意味中心的位置,要注意通过各种手段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这其中包括光线明暗处理、色彩对比处理、虚实处理、线条指向处理等等。
画面边角
[编辑]画面的边角位置一般不是表现主要被摄对象的区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画面边角是处理陪体、前景、背景景物的位置,主要起着保证画面和谐、突出主要对象的作用。如果将主要被摄对象处理在画面边角的位置,一般是为了表现反常的视觉效果,带有强烈的主观审美态度和评价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