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汉语/文字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汉语的文字,一般称作汉字,或称作中文字,你现在所观看的维基教科书即是以汉字写成的。汉字相当的多,光正体文字就有数万字,再加上简体中文和许多的异体字,就连以中文为母语的教授都不一定能将所有汉字一个一个背出解释和读音。汉字是目前全世界最广为通行的表意文字(汉字已非象形文字,详见w:象形文字),不论是繁体字、简体字、日文汉字或韩文汉字,都是从汉字来的,其中繁体字即为旧汉字书法体中楷书,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汉字有六义,分叙如下:
Hànyǔ de wénzì, yībān chēng zuò hànzì, huò chēng zuò zhōngwénzì, nǐ xiànzài suǒ guānkàn de wéijī jiàokēshū jí shì yǐ hànzì xiěchéng de. Hànzì xiàng dāng de duō, guāng zhèngtǐ wénzì jiù yǒu shù wàn zì, zài jiā shàng jiǎntǐ zhōngwén hé xǔduō de yìtǐzì, jiù lián yǐ zhōngwén wèi mǔyǔ de jiàoshòu dōu bù yīdìng néng jiāng suǒyǒu hànzì yīgè yīgè bèi chū jiěshì hé dúyīn. Hànzì shì mùqián quán shìjiè zuì guǎng wèi tōngxíng de biǎoyì wénzì (hànzì yǐ fēi xiàngxíng wénzì, xiáng jiàn w: Xiàngxíng wén zì), bùlùn shì fántǐ zì, jiǎntǐzì, rìwén hànzì huò hánwén hànzì, dōu shì cóng hànzì lái de, qízhōng fántǐ zì jí wèi jiù hànzì shūfǎ tǐ zhōng kǎishū, gēnjù dōnghàn xǔshèn “shuō wén jiě zì” de shuōfǎ, hànzì yǒu liù yì, fēn xù rúxià:

中文字六义

[编辑]

根据许慎《说文解字》,汉字有六义,然而今日的汉字,不论繁体字或简体字,都已经很难看出当年的造字法则了,但是犹将六义解说如下:
Gēnjù Xǔ shèn “shuō wén jiě zì”, hànzì yǒu liù yì, rán'ér jīnrì de hànzì, búlùn fántǐzì huò jiǎntǐzì, dōu yǐjīng hěn nánkàn chū dāngnián de zào zì fǎzéle, dànshì yóu jiāng liù yì jiěshuō rúxià:


前面四种称为造字法,为造出文字的方法。
Qiánmiàn sì zhǒng chēngwéi zào zì fǎ, wéi zào chū wénzì de fāngfǎ.

象形

[编辑]

即字的形状是仿照事物的形体而成的。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就是模仿日、月、山、水之形书写并逐渐演化而来的。保留著原始的绘画特征,并反映自然界的真实形象。
Jí zì de xíngzhuàng shì fǎngzhào shìwù de xíngtǐ érchéng de. Rú “Rì” “Yuè” “Shān” “Shuǐ” děng sì ge zì, jiùshì mófǎng rì, yuè, shān, shuǐ zhī xíng shūxiě bìng zhújiàn yǎnhuà érlái de. Bǎoliú zhe yuánshǐ de huìhuà tèzhēng, bìng fǎnyìng zìránjiè de zhēnshí xíngxiàng.

《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诘,音ㄐ丨ㄝˊ、jié。诎:音ㄑㄩ、qū。)
“Shuō wén jiě zì xù”: “Xiàngxíng zhě, huà chéng qí wù, suí tǐ jié qū, rì yuè shì yě.”

指事

[编辑]

在象形文字上加一些标记之类的符号以表明此文字的意思。例如“刀”字在锋利的地方加上一点“丶”成为“刃”,即是指刀的锋利部分。

《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

[编辑]

将指事或象形文字合成一个字来表示其意义。例如:“人”站在“木”旁边,就是“休”,即指一个人在树木旁休息。

《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比,音ㄅ丨ˋ、bì,并列。谊,音丨ˋ、yì,即“意”。见,音ㄒ丨ㄢˋ、xiàn,即“现”。㧑,音ㄏㄨㄟ、huī,一作𪴗(木为),即“挥”。)比类: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在一起。合谊:会合其意。指㧑:所指向之事物。

形声

[编辑]

以部首为有意义之部分,部件为表音部分,将两字和为一个字。例如:“銅”一字,部首为“金”表示这是一种金属类的东西,部件“同”表示这个字与“同”的发音相同或者是相当相近,由于这种造字方法相当快速,汉字约有80%都是以这种造字法所造出来的。

《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以事为名:依事物的共同特性为类别,即形符。 取譬相成:与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新字的读音,即声符。)

后两种称为用字法,本身没有再造出文字,只是文字的意义有所变化。

假借

[编辑]

比如说古文中用“说”来表示“悦”的意思(因为当时没有“悦”字)

转注

[编辑]

在汉语文字的使用过程中,常有古书破缺、使用假借字或字体抄错的现象,而造成后人使用文字意义完全改变,使文字原意几乎接近消失,迫使原意必须额外造出新字,此种字则称为转注字。例如“北”字,原是指背对背的意思,为象形字,但因后人使用不知为何让原意完全改变,变成现今使用的意思,即北方,则此字变成象形转注字;原本的意思已完全消失,后人为了要表示出具意思未改变前的字,只好再另行创造出“背”字。另一例“西”字,音ㄑㄧ、qī,原本指的是鸟栖息在树上,但后人使用后变成了“西方”的意思,音也变成ㄒㄧ、xī;为了表示原意,只好再创出“栖”字,音ㄑㄧ、qī,但这个字最后也变了意思,音改为ㄒㄧ、xī;最终只好再创“棲”字,为现今使用的字。

文字演变

[编辑]

甲骨文

[编辑]

甲骨文是古人早期刻划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出现于商代,甲骨文所记的多是祭祀、征战、田猎、风雨及疾病等事情,当时的人常用龟甲兽骨来占卜吉凶,一般在上面刻上占卜时间、占卜者名称、占卜的事情及结果等。所以甲骨文又称卜辞。又因它用契刀刻的,所以又叫契文。这些字虽然接近图画,但已经不算是图画,在书写的形式上已经基本固定化了,它被用作词语表达。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就是在这个基础演变下来的。又称:契文、卜词、殷墟文字。

金文

[编辑]

金文是周代刻在钟(乐器)、鼓(乐器)、鼎(礼器)等铜器上的文字,因此又称钟鼓文、钟鼎文或铭文。金文跟甲骨文非常接近,只是在写的方法上变得更方正、笔画更简化。

孔壁古文(蝌蚪文)

[编辑]

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由坏壁之中发现古书,有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都以古文字书写。其文字当时人多不能识,其笔画尾部纤细,状似蝌蚪,故称为蝌蚪文。

篆书

[编辑]

篆书是周代后期形成的书体,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又叫籀文或石鼓文,字体很像金文,但结构较繁复,笔划圆匀,字体狭长。周代后期秦国一带应用的文字就是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书同文”,将大篆加以整理和简化于是形成了小篆,也因此又称秦篆。小篆比大篆更加简省,而且还要求写法划一,形成汉字方块状的雏型。

隶书

[编辑]

隶书是由篆书简化的一种书体,此过程称为“隶变”汉字在此时期经过了相当大的简化。起初跟篆书的区别不大,后来才发展成两种不同的书体。初期的隶书在办普通文书的官吏阶层使用,后来扩阔至社会的上层。到了汉代,隶书成为正式的书体了。早期隶书具承上起下的作用,是古今文字的过渡。即“古隶”或“秦隶”。后期的“今隶”(汉隶),为今所用之文字的开端。带有图画性的符号逐渐消失。

草书

[编辑]

广义地说,自有汉字以来,各种字体都有草率的写法,到了汉代,草书已成为一种字体的专称,它已发展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字体了。草书共有三种,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隶书加以变化的,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从汉代末年流传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只是任意删增笔划,恣意连写,兴于唐代。

行书

[编辑]

自楷书通行后,又有一种调和草书与楷书的字体,叫做行书。它以楷书为基础,加入一些草书的写法,既工整也不潦草,所以从魏晋以降就成为了日常应用的字体。

楷书(正书、真书)

[编辑]

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它改变了隶书的笔势,又适当地加以简化而成的。跟隶书比较,楷书的笔划平直一些,结构更方正,既没有隶书那样费事;又没有草书那样难辨。楷书由汉代末年应用至今。

异体字与俗体字

[编辑]

除了通用的字体外,一个字或许有多种外形与写法,此种就称为异体字。但若异体字已用到多数人都能接受并使用,就可称为俗体字。

现代文字系统(楷书)

[编辑]

正体字

[编辑]

历经多年流传下来的通用字体,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用简化字,现在只在中华民国实际治理地区(即台湾、澎湖、金门、马祖)、香港、澳门及部分地区(北美)通用。(各地标准中,也有采用了俗体的情况)

因与简化字相对,故中国大陆称为繁体字。

简体字

[编辑]

简体字可以指汉字众多异体字中笔画较少的字。

自清代末期,汉字简化或以拉丁文书写的呼声出现,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一些历代俗字、书法作品字形中字数比较少,但不一定能解释得通的字形作为官方字体,也通过自行改变字形、合并汉字、借用日本新字体等方式,最终成为现今中国大陆推行的简化字系统。但简化字的合理性一直有争议。政府并不推荐并限制在一般场合下使用繁体字。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也采用了简体字。

其他汉字

[编辑]

朝鲜人民共和国(北韩)最近也宣布采用了部分简体汉字与谚文合用,大韩民国(南韩)近期有有恢复使用汉字的呼声窜起。而日本则是长久以来都广泛的使用汉字,现今采用简化过的新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