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紀昀)
外觀
滄州②南一寺臨河干③,山門④圮⑤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⑥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⑦二石獸於水中,竟⑧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⑨,曳鐵鈀⑩,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注釋
[編輯]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題目是編者加的。紀昀(yún),(1724-1805),字曉嵐,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清代學者,文學家
②【滄州】地名,今屬河北
③【河干(gān)】河岸
④【山門】佛寺的外門
⑤【圮(pǐ)】倒塌
⑥【閱】經過,經歷
⑦【求】尋找
⑧【竟】終了,最後
⑨【棹(zhào)數小舟】劃着幾隻小船。棹,劃(船)
⑩【曳(yè)鐵耙(pá)】拖着鐵耙。曳,拖。鐵耙,農具,用於除草、平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