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學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總論[編輯]

方劑是由單味中藥組合而成今日臨床所使用的藥方。
方劑學是研究治療方法,方劑的組成和臨床應用的一門學科。

解表劑[編輯]

主要用於發汗、解熱、透疹、鎮痛、抗炎、抗風濕等。

  • 辛溫解表劑
麻黃湯
桂枝湯
九味羌活湯
小青龍湯
人參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
  • 辛涼解表劑
桑菊飲
銀翹散
麻杏石甘湯

和解劑[編輯]

對於傷寒邪氣侵入少陽,症狀又在表裡之間的情形,可用和解劑來調和肝膽脾胃的功能。

  • 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
大柴胡湯
  • 調合肝脾
四逆散
逍遙散
  • 調和腸胃
半夏洩心湯

瀉下劑[編輯]

以瀉下藥為主要組成,用以治療裏實證的方劑稱為瀉下劑。

  • 寒下劑
大承氣湯
涼膈散
  • 潤下劑
麻子仁丸
  • 逐水劑
十棗湯

清熱劑[編輯]

  • 清氣分熱
白虎湯
石膏、知母、甘草、梗米
竹葉石膏湯


  • 清熱解毒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 清虛熱
青蒿鱉甲湯
青蒿、鱉甲、知母、生地黃、丹皮
當歸六黃湯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黃芪



  • 清臟腑熱
龍膽瀉肝湯
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黃、車前子、澤瀉、木通、甘草、當歸
瀉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梗米
清胃散
黃連、升麻、生地、丹皮、當歸
葛根芩連湯
葛根、黃芩、黃連、甘草
導赤散
木通、竹葉、生地、甘草


溫裏劑[編輯]

  • 溫中祛寒
理中丸
黨參、乾薑、白朮、甘草
小建中湯
飴糖、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甘草
吳茱萸湯
吳茱萸、黨參、生薑、大棗
  • 回陽救逆
四逆湯
附子、乾薑、甘草
  • 溫經散寒
當歸四逆湯
當歸、芍藥、桂枝、細辛、甘草、大棗、通草
黃芪桂枝五物湯
黃芪、桂枝、芍藥、生薑、大棗
暖肝煎
枸杞子、茯苓、當歸、茴香、沉香、烏藥、肉桂
陽和湯
熟地黃、鹿角膠、炮姜炭、肉桂、麻黃、白芥子、甘草

補益劑[編輯]

  • 補氣
四君子湯
黨參、茯苓、白朮、炙甘草
參苓白朮散
黨參、茯苓、白朮、白扁豆、陳皮、山藥、甘草、蓮子、砂仁、薏苡仁、桔梗、大棗
補中益氣湯
黃芪、白朮、陳皮、升麻、柴胡、黨參、甘草、當歸身
玉屏風散
黃芪、防風、白朮
生脈散
麥冬、五味子、人參
  • 補血劑
四物湯
熟地黃、芍藥、當歸、川芎
當歸補血湯
黃芪、當歸
歸脾湯
黃芪、白朮、黨參、當歸、甘草、茯神、遠志、酸棗仁、木香、龍眼肉、生薑、大棗
  • 氣血雙補
八珍湯
四物湯+四君子湯
泰山磐石散
八珍湯去茯苓加黃芪、黃芩、續斷、砂仁、糯米
  • 補陰劑
六味地黃丸
山萸肉、熟地黃、懷山藥、茯苓、澤瀉、丹皮
大補陰丸
熟地黃、龜板、知母、黃柏、豬脊髓、蜂蜜
一貫煎
熟地黃、沙參、枸杞子、麥冬、當歸、川楝子
百合固金湯
熟地黃、生地黃、玄參、貝母、桔梗、甘草、麥冬、芍藥、當歸
二至丸
女貞子、旱蓮草
  • 補陽劑
腎氣丸
熟地黃、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桂枝、熟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