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秦漢與新朝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國中歷史 > 中國歷史 > 秦漢與新朝

秦國統一中國為秦朝後,被反秦運動推翻,後建立漢朝,但漢朝被王莽篡位,建新朝,之後又被漢朝收復。

秦朝

[編輯]

參見:世界歷史/三代與秦時的中國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秦朝 (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是繼周朝之後的朝代,採法家思想統治。首都為咸陽,贏政 (秦始皇)為第一位君主,子嬰為最後一位君主;被反秦運動所滅。

制度

[編輯]

皇帝制度由秦朝開始 (因贏政自稱始皇帝),且廢除封建制度,改行郡縣,長官由朝廷直接指派,不得世襲。為中央集權制。

建設

[編輯]

修築由燕、趙、秦所建的長城防止匈奴入侵。並派蒙恬征伐匈奴。另外,因為戰國時期有許多國家,自然也有不同的軌距,所以秦朝統一車軌以便利運輸。 以咸陽為中心,修築馳道,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經濟

[編輯]

統一貨幣為直徑3.5公分的硬幣 (稱作「孔方兄」),以幫助經濟成長。也統一了度量衡。

文化

[編輯]

秦始皇命李斯制定小篆,以統一文字。思想方面,秦始皇則控制思想、焚書坑儒。


西漢

[編輯]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西漢 (西元前202年-西元8年),又稱前漢。是繼秦朝之後的朝代,漢朝的一部分。首都為長安(聽從婁敬建議),劉邦 (漢高祖)為第一位君主,武帝有積極作為;因為外戚專政、王莽篡位而滅。

秦朝因為反秦運動滅亡後,便發生了楚漢相爭:由西楚的項羽和漢朝的劉邦互相打仗,最後由劉邦勝。漢朝為第一個由平民所建的朝代。


政治

[編輯]

漢武帝首創年號建元 (年號制度由此開始),且確立察舉制度 (地方推薦人才)。 漢惠帝(劉盈)時呂后干政

外交

[編輯]

漢高祖對外患匈奴採取和親政策。漢武帝即位後,派衛青、霍去病去征伐匈奴,但損失了不少人力。

漢武帝為了聯絡西域各國共同抵抗匈奴,指派張騫前往西域兩次:第一次要聯絡大月氏、第二次要聯絡烏孫,途中還有意外闖入匈奴地區兩次。

經濟

[編輯]

漢武帝實施鹽、鐵、酒專賣制度,以籌得征伐匈奴的資金。

文化

[編輯]

思想

[編輯]

漢高祖採道家思想統治,之後漢武帝即位,改採儒家思想,設立太學並由五經博士講授儒家經典 (中國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由此開始)。

史學

[編輯]

司馬遷的《史記》是第一部通史,也首創了紀傳體。 〈¤ǒǒ¤〉

新朝

[編輯]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新朝 (西元8年-西元23年),又稱新莽。是繼西漢之後的朝代。第一位及最後一位君主皆為王莽;因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導制改革失敗且匈奴入侵、天災不斷、四處引發動亂而滅。

歷史

[編輯]

西漢時,外戚長期掌權,王莽藉機篡位建立新朝。15年後滅亡,劉秀收拾殘局,光復漢朝,史稱光武中興。

政策

[編輯]
  • 解決社會經濟問題
  • 實施土地國有


東漢

[編輯]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東漢 (西元25年-西元220年),又稱後漢。是繼新朝之後的朝代,漢朝的一部分。首都為洛陽,劉秀 (光武帝)為第一位君主;因為黃巾之亂、群雄割據而滅。

歷史

[編輯]

光武中興

[編輯]

新朝改革失敗且匈奴入侵、天災不斷、四處引發動亂。之後劉秀結束新朝動亂、復興漢朝。史稱光武中興。

國勢衰弱

[編輯]

東漢自中期後常由幼主即位,母后臨朝,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政,導致東漢開始衰弱。

東漢滅亡

[編輯]

因連年天災,張角以太平道聚眾起兵造反,引發黃巾之亂。朝廷為了平亂,給予地方大權,導致群雄割據,加速東漢衰弱。最終,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外交

[編輯]

西域

[編輯]

河西走廊 (通往西域之路)被匈奴佔據,所以明帝指派班超前往西域聯絡各國共同抵抗匈奴。後控制西域各國。

絲路

[編輯]

參見:世界歷史/漢朝與貫通中西的絲綢之路

控制西域後,出現了絲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敦煌、西域、中亞、西亞,最後到達羅馬帝國 (大秦)。同時也引進了印度的佛教、西域的藝術及物產。

匈奴

[編輯]

南匈奴對東漢投降,併入漢朝。北匈奴則向西遷徙至羅馬帝國。

科技

[編輯]
  • 張衡的渾天儀可以推斷天體運行;地動儀可以測得地震發生的方位。
  • 張機的傷寒雜病論對中國醫學影響不小。後人稱為醫聖、中國臨床醫學之祖。
  • 華陀使用麻醉 (麻沸散)進行外科手術,程度高過於當時的歐洲。
  • 蔡倫改良了造紙術,使紙張逐漸普及於世。

文化

[編輯]

史學

[編輯]

班固的《漢書》模仿《史記》體例編寫,為中國第一部斷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