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物理學
熱力學是從18世紀末期發展起來的理論,主要是研究功與熱之間的能量轉換。在此功定義為力與位移的內積;而熱則定義為在熱力系統邊界中,由溫度之差所造成的能量傳遞。兩者都不是存在於熱力系統內的性質,而是在熱力過程中所產生的。
四大定律[編輯]
- 熱力學第零定律:只要A和B同時與C處於熱平衡, 則A和B處於熱平衡狀態。
-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的一種特殊形式──能量不能被憑空創造,也不會憑空消失。
- 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有的自然過程都增加熵,簡言之,熱不能自發的從冷處轉到熱處,任何高溫的物體在不受熱的情況下,都會逐漸冷卻。
- 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273.15℃)存在,但絕對零度永遠不可能達到。
功與能[編輯]
溫度測量[編輯]
溫度是表徵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表示物體溫度的標準叫溫標。常用的有攝氏溫標(°C)、華氏溫標(°F),而國際單位制中的熱力學溫度單位為開爾文(K)。 通常開爾文(K)與攝氏溫標(°C)的關係為 開爾文(K)一般用於天體和原子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