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金融基礎教育/淺談金融基礎教育/正文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一、「金融基礎教育」的緣起

過去老百姓的儲蓄率高,處理金錢的方式也比較保守。但最近幾年台灣社會的變化迅速,金融商品不斷推陳出新,但人們在金融方面的知識顯然無法跟上變化的速度。前一陣子的卡債風暴和最近的金融海嘯所產生的經濟問題,以及這些問題所衍生出的社會問題,讓人民終於看到了,原來學習正確的理財及消費觀念真的很重要。

根據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所發行之《教育往前報》第二期內容可以了解,教育部與金管會在推行普及金融理財知識時,發現一般民眾不太容易理解,也不容易有充裕的時間來做觀念上的釐清。但是每個人從小都須接受學校教育,「所以要普及金融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學校。而且學校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公平的獲得知識的地方。」(註二)所以即使金管會想做宣導,但如果離開學校,就很難有辦法讓每個人民來接受這樣的知識。所以學校教育是推行「金融基礎教育」一個很重要的基礎。金融知識和民眾的生涯規劃與實現有密切關係,這個議題很值得學校來教。

教育部與金管會曾經到學校去宣導,可是發現短暫的宣導,比較沒有持續性,沒有辦法給學生帶着走的觀念,想要改善他們的基本態度和行為模式,就必須要深入到文化的塑造,才能養成良好的人格特質,未來才懂得謹慎處理自己的錢財,較不會無計劃地支出,讓他的人生不會朝下走。如果只懂得消費,不懂得努力工作,是沒有辦法往上爬的。這裏所說的「往上爬」的意思,不一定和收入有關,是指人民有能力去規劃自己的人生要做到些什麼,這個東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為了將金融知識納入學校教育的架構中,於是教育部與金管會開始編寫金融知識基礎教材。

二、「金融基礎教育」的目的

「金融基礎教育」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財金智慧」,主要架構是從個人的消費開始,先建立正確的金錢使用觀念;再談金錢的管理和規劃,就是指「你要如何對自己的收入和支出進行管理和規劃以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接着談到人生的各種風險與風險的管理;最後是認識「什麼是投資」。「金融基礎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學生如何賺錢累積財富,而是學習有關金錢使用的正確觀念、態度、知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註三)

正所謂「高獲利=高風險」,我們不應該教導「獲利最高才是最好的理財活動」,這是錯誤的觀念,而是要教導「獲利合理穩健且安全的理財活動才是好的理財方式」。學生一旦進入大學階段,在學業方面就開始分流了,如非商管學院的學生,其實不太有機會接觸到有關理財方面的課程,但是每個人在生活上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有關收入與支出的問題,所以必須在學生進入大學之前,就教導他們一些重要的理財觀念。如果在高中以前有一些基本的觀念,也較不會發生還未進入社會就信用使用過度的問題。這就是呼應了前段「金融基礎教育」的目的,希望學生能預防在先,這比事後幫他們解決問題要好得多。

三、「金融基礎教育」的觀念主軸

未來預定將於中學推行的「金融基礎教育」之教材共分為國中及高中兩種版本,教科書定名為《個人理財─國中篇》及《個人理財─高中篇》。國中與高中預定的教學節數各為六節,從教材的內容架構可以了解「金融基礎教育」所要教導的觀念主軸,所以接下來分別介紹國中與高中教材的內容架構。

(一)個人理財─國中篇

金融知識並不是一門艱澀難懂的學問,它是非常生活化的。政府有關部門期望透過「金融基礎教育」讓學生在國中階段首先可以「了解什麼是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及如何妥善做好金錢管理與金錢規劃」(註四);接着同時幫助國中生「建立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學會正確使用銀行服務,並認識一些常見的投資工具,進而培養正確的投資觀念。」(註五)所以《個人理財─國中篇》的課程內容安排為:單元1:金錢價值觀與金錢規劃,其中包含(1)正確的金錢價值觀、(2)妥善的金錢管理、(3)學習做金錢規劃;單元2:理財規劃,其中包含(1)具備風險管理概念、(2)正確使用銀行服務、(3)認識投資。

單元1:金錢價值觀與金錢規劃,(1)正確的金錢價值觀:要傳達給學生的學習概念為「資源有限、欲望無窮,必須做選擇」、「分辨需要和想要」、「如何做選擇」、「錢從哪裏來」及「理性消費」。其中「錢從哪裏來」的內容中,提到了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任何一項消費都需要用到錢,成年人主要的收入來源是薪資收入,及其他收入(例如利息、房租)等。而國中生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父母給的零用錢及過年時拿到的壓歲錢。學生的零用錢及日常生活花費都是父母辛苦賺來的,我們應該學習妥善管理金錢、理性消費,並「專心於學業與學習投資自己,培養未來的工作能力,才是身為國中生目前最重要的努力方向。」(註六)讓國中生了解現階段雖沒有賺錢能力,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唸書、投資自己。

單元1:(2)妥善的金錢管理:要傳達給學生的學習概念為「運用記帳管理個人金錢」及「儲蓄為達成想要的目標之第一步」。運用記帳來管理金錢是最簡單的金錢管理方式,藉由記帳的過程,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錢究竟花在哪裏,並藉以檢討自己的消費習慣,漸漸地,會瞭解哪些花費是沒有必要的,如此就能事先做預算,以更有效的方式來管理金錢。「「收入-儲蓄=支出」才是妥善的金錢管理觀念,透過有計劃性的支出,錢才有可能真正存下來。」(註七)

單元1:(3)學習做金錢規劃:要傳達給學生的學習概念為「想要目標的資料搜尋」、「擬定儲蓄計劃,達到想要的目標」及「及早開始個人金錢規劃」。確定想要的目標是進行金錢規劃時的首要步驟,多花些時間搜尋相關資料、做比較,確定想要目標所需要的費用。目標確定後,就可以進一步編列預算、着手儲蓄計劃與執行,並控制支出以達成儲蓄計劃,便能早日實現目標。國中生若能及早開始個人金錢規劃而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未來在面對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如大學時想出國遊學,或者出社會工作時想買車,便能藉由這樣的能力逐步滿足人生各階段的需求與夢想。

單元2:理財規劃,(1)具備風險管理概念:要傳達給學生的學習概念為「具備風險概念讓理財更完整」、「風險的種類」及「管理風險的方法」。「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生活中可能發生無法預測的天災或人禍,這些危險事故不僅可能造成我們生命或財務上的損失,也可能使我們無法維持穩定的收入。像這樣「發生財務損失的不確定性,就是所謂的風險。」(註八)為了避免風險產生時讓財務發生重大危機,做理財規劃的同時也要把各種可能的風險考慮進去。「學習風險管理的方法可以減少個人或家庭在遭逢意外或巨災的損失並獲得保障」(註九),所以在做理財規劃時,具備風險管理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單元2:(2)正確使用銀行服務:要傳達給學生的學習概念為「合法收受存款的金融機構」及「珍惜個人信用資產」。不論是儲蓄、貸款、保險或投資都要選擇合法的金融機構才有法律上的保障。而一般人所稱的地下錢莊、吸金公司,是以賺取暴利為目的,從事高利借貸、非法吸收存款,如果與這些機構往來,不但可能使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也可能會造成血本無歸,無法得到合法的保障。而我們從事消費時,應考慮自己的消費能力,不要養成借錢來消費的習慣,應該珍惜自己的信用。

單元2:(3)認識投資:要傳達給學生的學習概念為「投資的目的」、「投資工具」、「正確的投資態度」及「正確的理財觀」。隨着台灣投資法令開放,大眾能選擇的投資工具越來越多,不管選擇哪種方式,正確的投資態度才是最重要的。何謂正確的投資態度呢﹖包括「與合法的金融機構往來、投資前應做準備、了解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建立分散風險的觀念及不要借錢投資」(註十)。理財不應該被簡化成累積金錢,人生真正的財富應該還包含知識、人際關係、健康、家庭、興趣等,有良好的理財規劃才能擁有豐富的人生。

(二)個人理財—高中篇

政府有關部門期望透過「金融基礎教育」讓學生在高中階段首先可以「培養理財的基本觀念、建立財務規劃能力並妥善做好風險管理」(註十一);接着幫助高中生了解「維持良好信用的重要性,並學會正確使用金融與借貸服務、認識常見的投資工具,進而培養正確的投資觀念」(註十二),並運用於實際生活中。所以《個人理財─高中篇》的課程內容安排為:第1課--建立財務規劃能力、第2課--正確使用金融服務、第3課--維持個人良好信用、謹慎使用借貸服務及第4課--正確的風險及投資概念。

第1課--建立財務規劃能力:在貧窮與富有中,遠離貧窮、追求富有,是大部份人所嚮往的。可是,「人生的目的不是要追求最大的財富,健康的理財觀是透過金錢管理讓自己的期待與實際生活品質相當」(註十三),不做金錢的奴隸,而是要做金錢的主人。俗話說:「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屬於你的一塊錢 。」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財務決定負責,而負責的表現首先就要避免過度消費。消費時釐清「需要」與「想要」,以自己的收入為基礎,進行日常生活消費,而且不論是處於任何艱難的情況,都要養成儲蓄的習慣。要達到財務規劃的目標首先要靠及早、持續不斷地儲蓄,然後運用投資賺取合理的報酬,以保障儲蓄的資產不因通貨膨脹而縮水,所以理財的意義不是藉由投資來致富,而是逐步做好金錢管理、透過財務規劃,確保未來的生活並完成人生中不同階段的夢想。

第2課--正確使用金融服務:要傳達給學生的主要基礎概念大部份和「《個人理財─國中篇》單元2:(2)正確使用銀行服務:傳達給學生的學習概念為「合法收受存款的金融機構」及「珍惜個人信用資產」。」雷同,只有在內容上有些許增加及較深入,但是有相當大的篇幅介紹了「信用卡」這項台灣民眾常用的塑膠貨幣,對於尚未使用過信用卡的學生而言,有了基礎的認識,包含信用額度、循環信用利息、年費及最低應繳金額等概念。

第3課--維持個人良好信用、謹慎使用借貸服務:「隨着時代的變化,透過「借貸」來完成人生目標已漸被大眾接受,「借貸」已成為一種輔助理財規劃的工具。」(註十四)只是利用「借貸」來滿足需求的同時,也要養成準時還款的習慣,在借貸前更要衡量自己的還款能力,深思熟慮後再使用借貸工具,才不至於債臺高築,讓自己的信用破產。個人信用是借貸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它的影響層面非常廣,是人生的重要資產,因此,在求學過程中,就應運用下列三種方法:「(1)投資自己,增加自我能力,使日後有穩定收入、(2)量力而為、不輕率借錢、(3)養成有借有還、準時還款習慣」(註十五)。逐步建立個人信用,如此才能永續經營自己的信用資產,達成人生目標。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若借款人有良好的信用條件,就能向銀行爭取較低的借款利率。貸款是有成本的,因此在借貸前要謹慎思考,考量是否有能力償還,透過事前的謹慎評估,貸款便可以發揮理財的功能,協助個人完成目標。

第4課--正確的風險及投資概念:要傳達給學生的主要基礎概念大部份和「《個人理財─國中篇》單元2:(3)認識投資:要傳達給學生的學習概念為「投資的目的」、「投資工具」、「正確的投資態度」及「正確的理財觀」。」雷同,只有在內容上有些許增加,並在「投資工具」這部份有較深入的分析,除此之外,並無太大不同。

四、「金融基礎教育」的特色

在閱讀完《個人理財─國中篇》及《個人理財─高中篇》兩份教材內容後,可以發現這套預定推行的「金融基礎教育」教材,有以下四點特色:(一)側重「觀念」與「態度」的培養、(二)教材內容充份與個人理財做連結、(三)強化學生財務規劃的執行能力,及(四)認識正確金融資訊的來源。

(一)側重「觀念」與「態度」的培養:我們在搜集與閱讀寫作小論文所需資料的過程中,發現目前坊間現有的理財書籍大多以專業知識和理財資訊為主,例如一般的市售書籍中,總是從「錢是什麼」,或者「錢可以做什麼」來作為主軸,很少有一本書完整的討論個人理財管理的正確價值觀,但對於國中階段的孩子來說,建立「觀念」遠比知識重要,而這套「金融基礎教育」的教材傳遞的是個人正確的金融觀念,而非金融的專業知識或者資訊。因此在國中的教科書中,第一單元就提到了「資源有限,慾望無窮」必須做選擇、分辨「想要」和「需要」、如何做選擇、錢從哪裏來、理性消費這五大重要觀念,而不從「錢」的角度切入,這樣一來,不只在理財上,在觀念上也建立了正確的思考方向。

(二)教材內容充份與個人理財做連結:『這套金融基礎教材與目前書商出版的教科書最大的不同,就是充分與個人做連結,亦即我們常講的個人理財。』(註十六)現今國中和高中的教科書有關經濟方面的內容都是得從經濟學的架構做出發,偏向於知識面的教法,對於學生個人技能的養成與行為的培養其實是較少的。

(三)強化學生財務規劃的執行能力:(1)在課文內容上,有部份觀點不同於過去的觀念,也不同於市場上專門寫給小孩的理財書,例如從零用錢所衍生而來儲蓄觀念,市售的理財書提到,在零用錢方面,『歐美與日本家庭大都採「定期定額」型 ,韓國與一些東南亞國家大多採「協調式」 的零用錢發放方式。』(註十七)在台灣方面,大多都是兩者混合版,有時採「定期定額」,有時又採「協調式」,這容易讓孩子對經濟的掌握較無所適從,有點隨機的感覺,反而不容易展現零用錢的教育功能。若有了固定的零用錢,就得學會儲蓄,一般人都知道「收入-支出=儲蓄」,但這是較一般的作法,在《個人理財─國中篇》教科書中,教導的是進階版的做法,就是「收入-儲蓄=支出」,這方法能夠讓我們保證一年可以存下多少錢,並控制每月支出,只要發現透支,就能立即踩煞車,才不會陷入過度消費,能夠徹底擺脫存不到錢的惡性循環。(2)在課本的編排上,除了課文之外,還設計了非常豐富的習作練習活動,這些習作最大的特色就是從學生個人的生活出發,以生動的實例讓學生能夠應用課文的概念,並思考與檢視自己的消費行為。

(四)認識正確金融資訊的來源:由於金融方面的訊息變化迅速,來源又很龐雜,所以教會學生認識正確的金融資訊很重要。這套教材的參考資料大部分都是由金管會提供,而金管會是一個政府的金融監督單位,所以提供的訊息會是比較中立客觀的。

五、「金融基礎教育」預期的影響與效果

政府有關單位希望藉着推動「金融基礎教育」,讓大家具備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念、理性的消費態度,例如能判別想要跟需要,跟提早養成儲蓄的習慣,並同時可以有財務、保險跟投資規劃等相關知識和能力,如果審慎規劃和投資理財那麼能達到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標,如此一來就能讓人擁有安全感、財務自由及有品質的生活,有助於縮短貧富及城鄉的差距。「金融基礎教育」就是為了讓國人懂得如何善用金錢,讓每個家庭都能夠豐衣足食。

如果「金融基礎教育」達成效果的話,能減少許多經濟問題,以及因這些經濟問題所衍生出的社會問題,例如一個人懂得理財,就會善用資金,就能分辨想要跟需要的差別,使得拜金族減少,也就較不會有人因為價值觀錯誤,而去出賣自己身體或家人、或任意刷卡的情形,又例如一個人如果可以具備金融方面的基礎知識,就可以減少詐騙案件的發生,因為當他遇見有人用高投資報酬率來遊說他投資時,就會立刻聯想到「高報酬 = 高風險」。所以具備完善的「金融基礎教育」,不但可以達到儲蓄的效果也可以防止被騙。「理財的目的是為了以備不時之需提升生活品質跟實現人生夢想,結果卻讓自己陷入困境,那根本是不對的。」(註十八)

教育部所推行之「金融基礎教育」,目的是為了改善青少年的金錢價值觀,於是側重「觀念」與「態度」的培養,如果過度一昧地教導學生理財方法與工具,可能會造成學生扭曲的價值觀。所以「金融基礎教育」不是教導學生「獲利最高才是最好的理財活動」,這是不對的;而是教導「一個合理、穩健、安全的理財活動,才是好的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