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競賽/雜化理論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1.理論的基本要點[編輯]

①能級相近的價電子軌道才能有效混雜,形成雜化軌道;

②雜化前後軌道的數目保持不變;

3.雜化後軌道伸展方向、形狀以及能量發生改變,但是總能量保持不變。

下面以甲烷分子的形成過程來說明:

①激發:C原子為了能與4個H原子結合,必須要有三個成單電子,為此2s軌道的1個電子被激發到空的2p軌道上,這樣就出現了4個成單電子。電子激發所需的能量可以通過形成共價鍵放出的能量來補償。

②雜化:處於激發態的一個2s軌道和三個2p軌道線性組合成新的軌道——即雜化軌道,在這裏為雜化軌道。要注意的是,孤立原子的軌道不會雜化,在形成分子的過程中才會雜化,並且只有能量接近的原子軌道才能發生有效的雜化。

3.成鍵:在甲烷分子中,4個H原子的1s軌道在四面體的4個頂點時,與C原子的4個雜化軌道重疊最大,所以甲烷為正四面體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