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Wikijunior:鳥/麻雀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麻雀是常見的鳥,學名Passer montanus。在中國,它還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樹麻雀、霍雀、嘉賓、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賊、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賓雀、厝鳥;客家人稱之為屋角鳥、屋檐鳥。

麻雀生活在哪裏

[編輯]

麻雀是一種與人親近的鳥類,喜歡在人類聚居區活動,它們的棲息所和覓食地常就在城鎮村落中。但它僅生活在平原,在山區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因為麻雀非常近人,僅在有人類活動的環境出現,因此有人形象地將他們稱為「會飛的老鼠」。

麻雀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歐洲、中東、東南亞、東亞均可見到本物種,中國全境有本物種分佈。在歐洲這種麻雀居住在鄉間;在部份亞洲地區,這種麻雀則是城市常見的鳥類(比如,香港)。在東南亞則在都會,鄉村,和野外都可發現它的蹤影,它們常成群棲息在電線上,特別是在清晨時。在澳洲它們分佈在野外和人口不密集的地區,在都市中則沒有發現。

有時可以發現它們在個別的樹上築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個季節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樹群,通常是它們最喜愛的築巢地點。它們的巢比較不工整,築巢材料的種類很多,包括草,乾草,羊毛,羽毛等。有時它們的巢會位於岩石中,灌木叢的根部,或是建築物如穀倉的屋檐下。它們每次生下4至6枚蛋,通常是5枚。

麻雀的體型特徵

[編輯]
樹枝上的麻雀

麻雀體形較小,體長僅為14厘米左右,體形短圓,具有典型的食谷鳥特徵。麻雀雄雌同形同色,頭頂和後頸為栗色,面部白色,雙頰中央各自有一塊黑色色塊,這塊黑色的小臉蛋是鑑別麻雀的關鍵特徵,同屬的山麻雀與本物種形態非常接近,區分他們主要依靠的就是這一特徵;面部的白色延伸至後頸,在麻雀頸部形成一條白色圍脖;頜部和喉部黑色,有研究指出,在群體中地位越高的個體喉部的黑色區域也相應越大,黑色也越飽滿;上體褐色,具黑色斑點,所有飛羽、小覆羽、初級覆羽均為黑褐色;具兩道污白色翅斑;尾羽褐色;下體污白色;虹膜為深褐色;喙呈圓錐形,比較粗壯,呈黑色;足為粉褐色。

人們常將這個物種與體型稍大的 家麻雀 混淆。但這種麻雀的褐色較深、頭部呈銅色、白色面頰上有黑的色塊。

麻雀的食物

[編輯]

麻雀是雜食性鳥類,根據一年中節令的不同會取食不同的食物,春夏季節昆蟲活動頻繁,植物較少結出果實,麻雀的主要食物是各種昆蟲,而秋冬季節,各種植物包括人工種植的作物結實,昆蟲活動逐漸減弱,麻雀的主要食物則為各種植物的種子、果實,尤其以各種作物為主;近年來在城市中生活的麻雀早已充分適應城市生活,學會尋找人類丟棄的殘羹冷炙,獲得了穩定的食物來源後上述的季節差異就逐漸淡化了。

麻雀的繁殖

[編輯]

麻雀的繁殖開始於每年的3-4月間。它們的巢大多用草莖、枯枝等搭建,巢址常選擇在天然或人工的洞穴中。麻雀也會在人聚居的地方築巢,有時甚至將巢住在空調室外機中、煙囪中、熱水器排氣管中。除了自己築巢,麻雀也會使用其他鳥類(如燕子)廢棄的巢穴。麻雀每巢產5到6枚有斑點的白色的蛋,孵化期12天左右,育雛期的親鳥會捕捉昆蟲餵養幼鳥。

麻雀的繁殖能力很強,數量多,不屬於瀕危鳥類。但近年來麻雀的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城市,麻雀甚至已經很少能看到。現在麻雀已經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或有經濟、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任何捕殺的行為都是違法的。我們要懂得愛護麻雀,不隨意傷害逮捕它們,為它們創建一個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