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俄国革命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俄国革命包括俄罗斯以下的历史事件:

1905年俄国革命是一连串罢工和反对尼古拉二世政府的暴力事件。 1917年俄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 二月革命令尼古拉二世逊位,罗曼诺夫王朝灭亡。 十月革命的结果就是布尔什维克夺得统治俄国的权力 第三次俄国革命 (1918-1922年) 是反对布尔什维克与白军的一场无政府主义的革命,事件包括喀琅施塔得叛乱 (Kronstadt Rebellion),可参见俄国内战。 俄国二月革命 (俄语:Феврал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按照格里历便称为三月革命) 在1917年3月8日 (儒略历2月23日;除了特别注明,下列日期一律用西历显示) 于俄罗斯发生的民主革命,是俄国革命的序幕。其即时结果就是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逊位,俄罗斯帝国灭亡。革命中沙皇失去权力,而且有大约一千五百至二千人在混乱中被杀或受重伤。继而统治俄国的新政府是自由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的政治联盟俄国临时政府,用以谋求政治改革及创造一个以民主选出的行政部门与立宪会议。

革命导火线:战争的影响[编辑]

革命爆发的原因,其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经济的破坏,以及人民对沙俄政府专制统治的不满。当时尼古拉二世自任最高统帅,率领俄军在东线征战;他就把政府交由其妻亚历山大拉皇后与其他官员管理。而且,他又误信拉斯普京,让他令政府充满贪污,使内政混乱。国家局势渐趋紧张,因为俄国之参战在后来造成很多尤其是经济上的问题。

在一战中,由于俄国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并且,应协约国的多次要求,为了配合西线战事,俄军多次主动发起攻击,迎击德国、奥匈帝国以及南方的奥斯曼帝国。俄军最初略有小胜,但面对着多线作战的窘迫局面,遭受严重挫败,例如在东普鲁士大败于德军。工厂产量下跌、铁路系统欠缺效率以及后勤保障极其不力是俄国数次失利的原因。同时,俄军战术战法陈旧落后,军队领导人将私人恩怨带入战场,导致开战后俄军即遭惨败。后来应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要求,为了配合英军的登陆作战和缓解西线压力,俄军发动了夏季攻势,遭到重大损失,人员俘虏达100多万,国内统治岌岌可危。

到了战争后期,俄军有超过一百七十万士兵被杀,五百九十万则受伤。逃兵者众,将领与军官能力平庸,以致整体士气低落。某些部队出战时,竟然没有充足的弹药与其武器相配。

俄国后方则有严重饥荒,物资短缺。基于德军的猛攻与边境封锁,俄国经济最终被拖垮。拥有一些自由派成员的杜马向沙皇建议组成类似1905年俄国革命后建立、不久后被他取消的君主立宪政府,但被他拒绝。

彼德格勒暴动[编辑]

1917年2月,严寒冬天、食物短缺、民不聊生,加上经济崩溃,大众起义的诱因业已齐备。结果,俄国首都彼德格勒 (原名是圣彼得堡) 的工人率先发动罢工,展开革命的序幕。3月3日,彼德格勒的大型工厂普提洛夫工厂 (Putilov plant) 工人宣布罢工。罢工工人被解雇,引致其他工厂的罢工。由于有些示威者要求增加面包供应,部分该厂的工人找到继续罢工的理由。虽然示威者偶尔与政府军队有冲突,但首天没有人死伤。在往后几天,罢工工人云集在彼德格勒,局势渐趋紧张。3月8日,示威者为庆祝国际妇女节而举办一连串聚会与集会,并渐渐把活动政治化。参与者首次使用在俄国较为令人敏感的口号,例如“反对战争!”与“结束专政!”等。二月革命终于爆发。这次,警民冲突,引致双方互有死伤。示威者准备好武器,抢掠警方的总部。3月10日,沙皇下令政府派出一大队士兵到该城市清场。士兵最初拥护政府,杀害了不少示威者,但后来愈来愈多士兵倒戈相向,支持起义,令起义浪潮更趋激烈。这个时候,沙皇深感不安,于是解散了杜马并下令选出一个临时委员会。

沙皇退位[编辑]

沙皇得悉彼德格勒的示威,并决定乘火车到彼得格勒维持大局,以期改善情况。然而,他返国的真正原因是他包括独子阿列克谢皇储的子女染上麻疹,故此他要返回该城市附近的沙皇别墅 (Tsarskoe Selo) 陪伴他们。不过,当他到达目的地之时,迎接他的将领都异口同声劝喻他退位。3月15日 (儒略历3月2日) ,沙皇宣布与他的儿子退位,并提名其弟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 (Michael Alexandrovich) 大公继承皇位。但是,由于彼德格勒内的所有军队站在示威者的一方,大公在3月17日拒绝皇位,俄罗斯帝国就此灭亡。彼德格勒苏维埃首先举行选举,而临时政府最初则在杜马与苏维埃支持下组成。俄国出现了“双重政府”。

十月革命[编辑]

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导致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的成立。

过程[编辑]

11月7日下午,2万名赤卫队员和士兵包围了临时政府——冬宫。 晚上在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德士兵开始炮轰冬宫。 赤卫队员和士兵经过艰苦的拼杀于次日凌晨2点攻陷冬宫。

影响[编辑]

由于列宁承诺会在革命后为人民带来和平,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夺权理论的一次实践。俄罗斯十月革命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直接导致了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抗,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苏俄国内战争[编辑]

苏俄国内战争是1918年到1922年在苏俄发生的一场战争。在苏联被称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俄政府崩溃,布尔什维克成立苏维埃政府,和德国停战。1918年3月6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此举激怒了苏俄国内和国外各种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势力。温斯顿·丘吉尔就曾经说必须把布尔什维克“扼杀在摇篮里”。

主要战斗在1920年基本完成,但直到1922年才彻底停止。其间苏俄红军与白军和波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派遣军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

开始[编辑]

苏德停战条约签订之后,英、法派军队占领苏俄的一些港口。1918年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支持的主要由前俄国的捷克、奥匈帝国战俘组成的捷克兵团3万余人哗变,7月,控制了从贝加尔湖到乌拉尔山脉的西伯利亚铁路。11月18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政府被原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的政变推翻。高尔察克自称“全俄的最高统帅”。

战争进行[编辑]

战争分东线、南线、西线进行。

日期 主体 行动
1919年 白军 3月高尔察克在西伯利亚调集40万白卫军越过乌拉尔山,侵入伏尔加河流域。日本干涉军在海参崴登陆。 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法国海军陆战队在敖德萨登陆,英国干涉军占领巴库。高加索的邓尼金得到美国10万人的武器装备和200名英国军事顾问开始北进。6月底占领察里津,7月向莫斯科进军。10月占领顿巴斯地区和基辅。 英国舰队入侵波罗的海。尤登尼奇白军于5月中旬向彼得格勒发动进攻。
1919年 红军 4月伏龙芝率领红军转入反攻,红军第25师师长恰巴耶夫(即夏伯阳)在其中。6月解放乌法,8月解放乌拉尔,击败捷克叛军。11月14日,攻占鄂木斯克,年底在伊尔库茨克活捉高尔察克。 11月,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进攻邓尼金的后方。 6月下旬转入反攻。波罗的海舰队击退英国舰队。11月,尤登尼奇白军被击溃,退往爱沙尼亚。
1920年 白军 2月初,红军将邓尼金白军主力歼灭。邓尼金逃往国外,沙俄男爵弗兰格尔率残部逃往克里木半岛。6月,弗兰格尔残部回到乌克兰南部,进攻顿巴斯。 4月,华苏斯基的波兰政府74万人的军队入侵乌克兰,5月攻克基辅。
1920年及之后 红军 1922年10月,占据远东部分地区的日本干涉军被逐出苏俄国土。 1920年9月,伏龙芝被任命为南方面军司令员。10月,围歼白军10万人。11月,攻占刻赤,控制整个克里木半岛。弗兰格尔流亡国外。 1920年6月,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红军反击波兰入侵军,解放白俄罗斯。7月逼近华沙。8月波兰军反攻。10月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