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网络探究/网络探究在台湾的导入与运用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摘要[编辑]

台湾于近年来开始兴起网络探究(WebQuest)的发展,本文检视近三年内博硕士论文系统当中,针对网络探究进行应用的主题作背景回顾,期能对于文献座落的分布提供整理探索,以供后续研究者进行研究延伸及成效探讨。

第一节 绪论[编辑]

网络探究(WebQuest)系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探究活动,由学习者在适当的教学场域中,主动进行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行为(March, 2003)。因可透过网络平台而取得丰沛的学术资源,佐以各国互联网(Internet)的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得以应用的良好辅助教学界面(Dodge, 2000)。在亚洲各国的发展,目前以中国香港的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为首,起源于2004年5月,邀请了网络探究的创建人杜博礼教授前往香港进行座谈交流,继而开启了网络探究等诸多研究的推展。 大陆方面,杜博礼教授近期曾于2010年8月造访内地并举行专题讲演;台湾方面,最近则以2009年6月时,于台北所举行的华人网络探究大赛(webquest competition)中,国立台北教育大学邀请杜博礼教授,针对网络2.0 (Web 2.0)所进行的专题演讲。 而“网络探究”一词,在台湾开始逐渐的被广泛使用于研究文献中,约莫从2001年末开始(黄胜发,2002)。于资讯教学相关书籍中,出现专文介绍“网络探究”的独立篇章,始于沈中伟所著作之“科技与学习”一书(梁云霞,2008)。在2002年至2007年间,台湾的期刊论文与硕士论文,在主题的内容及取向,呈现不同的特性,前者多为分享教学经验、介绍教学模式及方法,或是用以澄清教学理念;后者则多属实证研究,多半应用于教学设计以及成效验证(梁云霞、郑婷尹,2008)。其后,便较少以台湾本地对于网络探究之使用面向的后续探讨,因此将于往后章节,简述台湾近三年来所进行关于网络探究之研究型态。

第二节 网络探究于研究架构及背景之分析[编辑]

“台湾博硕士论文系统”与“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系由教育部官方所直辖的国家图书馆所建构,因此除了按照教育部的论文检索规范(国家图书馆,2010)之外,所收录的期刊暨论文的格式与内容较为严谨,且符合电子期刊联合目录(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2011)的制定模式,因此作为整理分析WebQuest的研究面向较为适宜;由于硕士论文均施以实证研究导向的研究方法,编目较详细,故此处针对硕士论文进行整理归纳。检索策略为以“WebQuest(网络探究)”进行“论文名称”、“关键词”暨“摘要”所统计加总之结果。

1.研究者背景[编辑]

近年的研究者背景仍以一般生居多,仅五篇为在职专班生所著;而所有论文作者中,身负教职者多达19人以上,因此可推估由于研究便利取样,使教学者多愿意将WebQuest融入自身教学中进行施测。

2.研究领域[编辑]

包括国小基础科目(国语文、社会、自然科)以及国中进阶科目,另外也涵盖到智育、群育及美育的部分,唯群育及德育,因为受限于评测结果不易呈现,使得这类型的研究阙如。另值得关注之处,乃是成人补救教育及企业教育训练的学习模式,近年首度出现于硕士论文中,并有两篇以成人教育为主的探讨。非传统学科的部分,亦新增了创造力教育等新兴研究,让多元能力的评核逐渐广为教育者所接受(于文正、黄云龙、林家君,2008)。

3.研究对象[编辑]

多达24篇的对象系以国中小学生为主,高中职仅1篇,并有2篇成人教育与1篇教师的施行验证。而原住民的补救教学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囿于教育落差及资讯化的程度不一,致使原住民区域的教学及资讯研究受到局限(黄学仁,2006)。

4.研究方法[编辑]

共计准实验研究14篇,行动研究12篇,2项个案研究与1篇调查研究。可推估在数量上仍以实际教学的施测为主,并有相当多元的研究方法并用其中,并有别与以往的单一实验设计,近年的研究方法渐趋复合,以及越来越多的质化研究同时伴随进行。

5.施测时间[编辑]

较多的教学实施时间约落在5到8周之间,过短的施行时间容易有系统性误差,或是因为学生资讯素养的程度落差而造成偏误,因此施测时间多半都足以充分施行,且为期六周以上的案例更普遍多于四年前。而越是高等或是进阶的学科及专业领域,建议采取较长周期的施测时间(梁云霞,2008)。

6.成效分析[编辑]

所有的论文均显示出WebQuest对于教学上不等程度的助益,某些部分未达显著的原因如下:施测时间不足、资讯素养的落差、网络涉入程度的高低。另外,某些学科及领域,或是较为基础的层次以及较高的专业阶段,WebQuest的介入虽有助益但未达显著;且先备知识对于成效会有较大的影响,而学习者本身的动机与学习意愿亦会导致成果的最终呈现。在国中小的学龄阶段,虽普遍存在些许城乡差距,但透过WebQuest的介入,其最终成效均是正面的(黄彰圣,2007)。

第三节 建议与总结[编辑]

根据“科学教育白皮书”(教育部,2003)关于信息时代的教育施行方针,台湾近年来锐意发展数位教学策略,其中教育部所辖之“Arts人文艺术网”便于2007年起,针对艺文领域的教学资源平台以及推广的教案,收录许多实例以供教师及学生参阅,且因应“中小学资讯教育白皮书”(教育部,2008)的建议规范,特建置双语平台以响应国际化,并陆续举办教案设计及平台建立的竞赛,对于优秀教学者暨参与学生给予鼓励,目的便在于推广以网络探究作为提升教学品质的促进方案。

近年来,台湾教育部于2007年中,发展了“中小学教师资讯科技素养自评表发展计划”,用意为提升教师在“教材准备与资料搜集”、“教材制作及硬件问题解决”、“规划、教学与评量”等常态性教育较为弱势的环节上进行补强,成效也逐步提升,但“数位教学资源”系属长期环境养成,亟需教师于资讯领域的更多投入,在教育部的“致知网 Project Based Learning”中,遂与台湾微软公司(Microsoft Taiwan Corp.)合作,共同进行数字化教学的品质推广延伸计划,用以深耕资讯素养对于教师及学生的学习行为涉入,最终目的即是追求教学品质的提升;也呼应了“国家发展重点计划”中,建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目标,并落实于当中的“E世代人才培育计划”,在在显示了台湾追求数字化学习品质提升的信念。

在上述国家所投入的施行办法中,唯欠缺对于中高等教育乃至于成人推广教育的发展,于是在教育部“六大学习网共同平台learning.edu.tw”官方网站中,将网络学习计划拓展至“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生命教育”、“人文艺术”、“科学教育”、“健康医学”等六大领域,不再局限于教育学习成效的深究,扩大了网络学习应用领域的范畴。

在台湾部分师资培育为导向的大学中,如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于2007年亦开始针对在职教师与职前教师,针对 WebQuest 作教学设计进行实务研讨,并举办座谈邀请学者与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教师,倡议中高等教育的网络探究导入架构,期能将中小学已逐渐完备的发展模式,上行到欠缺实际执行的中高等教育环境中(刘成新,2007)。

诚如第二节检索所得的资讯,现阶段台湾的网络探究环境,于基础教育的应用并不于匮乏,缺少的乃是中高等教育的施行,并验证施行的效度。行政院国科会的“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已于2008年中转型成“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Taiwan e-Learning &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当中提供了“数位学习品质服务中心”的收费认证服务,可惜迄今接受认证的单位跟研究机构,尚未出现以中高等教育环境为主的课程,由于中高等教育已经证实可透过 WebQuest 的导入来提升学习成效,期盼日后研究者,针对此一领域可多所着墨。

另外,台湾行政院劳委会官方所建置的“训练品质评核系统(Taiwan TrainQuali System)”,亦少见成人职训教育的 WebQuest 品质评核,冀望后续能有更多的研究延伸,以兹证明网络探究于成人学习的成效。

第四节 参考文献[编辑]

  1. Dodge, B. (2000). Thinking Visually with WebQuest. http://edweb.sdsu.edu/webquest/TV
  2. Fred N. Kerlinger & Howard B. Lee. (2002).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aserch, 4th.
  3. March, T. (2003). The Learning Power of WebQuests. Educationa Leadership, 61(4),.
  4. 黄胜发(2002)。找出教师使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因素。师说,167 期,17-19页。
  5. 梁云霞、刘尹婷,(2008)。“网络探究学习模式的导入与研究:台湾的观察与分析”,网络探究的理念与设计,pp152-153。
  6. 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策略研究与资讯中心服务推广组。全国学术电子资讯资源共享联盟 http://concert.stpi.narl.org.tw/
  7. 国家图书馆研究组(2010)。“国家图书馆2010至2013中程发展策略目标”。
  8. 于文正、黄云龙、林家君(2008)。WebQuest在创造力教育中的应用。师大学报:教育类, 3(2),pp169-192。
  9. 黄学仁(2007)。资讯融入原住民五年级学生数学补救教学成效之研究。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10. 黄彰圣(2008)。城乡差距对国小学童电脑网络的学习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以桃园县某两国小为例。国立新竹教育大学人资处数学教育硕士班,未出版。新竹市。
  11.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2003)。教育部科学教育白皮书。
  12. 教育部(2008)。中小学资讯教育白皮书。
  13. 刘成新(2007)。“WebQuest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课程、教材、教法。第27券第三期,pp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