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凱撒的榮耀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高盧戰爭,是西元前58年至前52年間羅馬共和國高盧的眾多部族所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戰爭,也是凱撒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與威信所發動的遠征。在過程中,羅馬共和國也曾經入侵不列顛尼亞日耳曼尼亞,但並未征服這些地方。此戰爭決定性的高潮在於西元前52年的阿萊西亞之戰,在此役中獲得完全勝利促使羅馬共和國的國土擴張到高盧全境。

高盧戰爭也是凱撒一生的轉折點,其結果是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解體和走向帝制的步伐。這場戰爭對羅馬共和國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刺激了奴隸制經濟的發展,擴大了羅馬的疆域。同時高盧戰爭的勝利,也為凱撒帶來了極高的榮譽。

凱撒征服高盧的路線

重建的一段阿萊西亞圍攻牆

前奏[編輯]

西元前60年,凱撒龐培克拉蘇秘密協定了前三頭同盟,以聯合對抗元老院貴族的勢力。克拉蘇是蘇拉的部將,曾平定斯巴達克斯起義,同時又是羅馬首富;龐培也是蘇拉的部將,他本人則是戰功輝煌,曾平定西班牙起義、征服小亞細亞敘利亞、消滅地中海的海盜。「前三頭同盟」實際上是軍事獨裁者不穩固的結盟,凱撒深知必須積極培植自己的鬥爭資本——於是他看上了山南高盧總督這個職位。

前58年,凱撒出任山南高盧總督,隨即向山北高盧大舉擴張。前56年,凱撒征服了大部分高盧地區;前55年,凱撒越過萊茵河襲擊日耳曼,同年秋試圖進佔不列顛,未果;前54年,凱撒再度攻擊不列顛,儘管多次獲勝,卻未能控制該地;前53年凱撒鎮壓了高盧的多次起義;前52年,高盧各部落在維欽托利的領導下掀起了大起義,最初獲勝,後被凱撒鎮壓下來;前51年凱撒終於併吞高盧全境。

取勝原因[編輯]

凱撒對高盧的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勝,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羅馬軍隊在人員和技術裝備上佔有優勢。羅馬當時是發達的奴隸制國家,經濟水平較高,軍隊多年征戰,素質好、經驗豐富。而高盧各部族當時處於原始社會末期,沒有形成國家,以游牧為主,經濟十分落後,軍隊素質和裝備都比較落後。因此,羅馬軍隊在其擴張過程中通常都能打敗社會發展階段比較初級的各部落和地區。

第二,凱撒本人智勇雙全,有一條正確的戰略戰術和謀略計策。軍事上,他善於周密偵察敵情和地形,不囿於單一的戰法,採用靈活多樣的作戰方式,行動果斷,目的堅決,善於利用有利地形和迅速構築工事,長於快速機動兵力、實施突然打擊,一旦擊潰敵人則定要跟蹤追擊,務求全殲敵人而取勝。與此同時,為了孤立、分化敵人,凱撒注重採取外交手段,成功瓦解數量上佔有優勢但意志不統一的眾多部落。

評析[編輯]

高盧戰爭的勝利,為羅馬共和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大量的奴隸與財富源源流入羅馬,刺激了羅馬奴隸制經濟的發展;豐饒的高盧地區從此歸屬於羅馬版圖,使羅馬的疆土擴展到萊茵河西岸和庇里牛斯山脈以東,並遠至不列顛。

凱撒的智慧[編輯]

高盧戰爭的勝利,給凱撒帶來了極高的榮譽,為他在羅馬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獨攬大權奠定了充足的基礎。凱撒向高盧進軍時只率領了4個軍團的兵力(其中有1個軍團原屬龐培)。而他所要征服的對手,並非像那些衰朽的東方古國,而是一些「能征慣戰的野蠻的、尚未開化的高盧人和日耳曼人」。這些人在爭取自由,保持舊日的英勇善戰的名聲上是那麼齊心,那麼堅定,所有的人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反抗羅馬人的戰爭中去。」面對這樣強大的對手,凱撒施展分化瓦解、拉攏打擊、威懾恫嚇、步步吞食的策略進行戰爭。「他把各個部落的領袖都召到自己跟前來」,或者「加以恐嚇」,或者加以「鼓勵」、「收買」、「離間」,居然使這些高盧人最後忠順於他。

高盧的悲歌[編輯]

對那些公然反抗他的人,則進行瘋狂的屠殺,甚至在戰爭中背信棄義,亂殺無辜。凱撒在高盧戎馬倥傯7年間,不斷地招募軍隊,擴大兵員。當他凱旋羅馬時,已擁有一支由10個軍團組成的忠順於他的大軍。凱撒對高盧地區的征服和掠奪,給當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據普魯塔克記載:凱撒在征戰的7年間,突擊佔領了800多個城市,征服了300多個部落,與總數達300萬的高盧人作戰,其中100萬人被殲滅,100萬人被俘。(都做奴隸了) 這當然會激起被征服地區人民的強烈不滿。

因而,在整個高盧戰爭中,各地區人民的反抗鬥爭風起雲湧,始終不斷。高盧人崇尚自由,英勇善戰, 可歌可泣。透過利用地形熟悉的優勢,使用十分靈活的戰略戰術,給予羅馬軍隊以沉重打擊。建羅馬人自己也嘆服「他們是一些英勇無比的人」

然而,高盧人面臨羅馬軍隊的征服,沒有組成一支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的聯合大軍,缺乏統一的指揮、統一的部署。因而,在羅馬軍隊強烈的攻勢下,尤其在羅馬人慣用的「拉攏收買」的伎倆面前,不能協調一致、聯合作戰,最後被各個擊敗。

在維欽托利起義面臨危急時刻,高盧人沒有採納維欽托利的建議,把所有能參戰的高盧人都組織起來,與羅馬軍隊決一死戰。而只是徵集了有限的兵力前來援救起義者。當援軍拼力衝到城下時,突圍的起義者卻沒有及時地衝殺出來,從而使高盧人失去了寶貴的戰機,突圍失敗。羅馬軍隊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