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鐵幕倒下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在當代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可以說就是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了,但他們並非是兩個事,應該說是一件事情的兩個階段而已。東歐劇變在前,而蘇聯解體在後。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

東歐劇變從波蘭開始影響到兩德,然後到華沙條約內的其它地方。標誌性時間是俄羅斯、白俄羅斯還有烏克蘭簽訂了聯合協議。

當時東歐許多國家在政治,經濟,社會體制開始變化,從史達林模式開始變為西方資本主義模式,政治上也實現了民主化。而蘇聯解體的標誌性事件是東歐各國脫離蘇聯綜合體。東歐劇變演化到後期,導致了蘇聯解體,十五國獨立,在國際社會上正式分家。

背景[編輯]

冷戰時歐洲格局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結束後,雅爾達體系開始形成。早在1944年,蘇聯紅軍解放了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及捷克斯洛伐克等前納粹德國的東歐盟友或佔領地,在蘇聯扶植下於戰後成立了共產政權。1949年,美國主導的北約成立,大力扶植反蘇政權(暫不論是民主專制體系)。另一方面,蘇聯則加強其對東歐各國實行軍事佔領,推行共產主義並扶植親蘇的共產黨政權。1955年,華沙公約組織成立,除了南斯拉夫外,所有東歐國家均加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東歐正式結成軍事同盟。美蘇兩國之間的政治集團於歐洲展開全面對峙,歷史進入「冷戰時期」。

冷戰後期,東歐各國在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內因上,在經濟方面,東歐襲用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片面發展重工業,不重視與人民生活相關的輕工業,人民生活水準仍然很低;在政治方面,東歐各國的執政黨和政府因為缺乏監督和選舉,貪污腐敗、踐踏法律和人權的行為層出不窮。在外因上,蘇聯在戈巴契夫上台後推行的建設「民主社會主義」綱領推動了東歐各黨的改組,同時戈巴契夫採取「辛納屈主義」減少了對東歐國家的控制。可以說,東歐劇變是東歐各國在冷戰期間長期積累各種矛盾的總爆發,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國家在這些地區推行和平演變政策並協助其民主化。

影響[編輯]

蘇聯解體結束了美蘇爭霸的局面,兩極格局瓦解。社會主義在世界的發展遭到重創,不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功改革也從中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