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文學/詩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中國文學>詩

(這裡的詩是指的古詩)


分類

[編輯]

古詩從格律上看,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不講究格律,也沒有字數句數限制,起於春秋時代(如《詩經》)。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反,講究格律、字數、聲韻、對仗。按句數可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有八句,一、二兩句稱為首聯,三、四兩句稱為頷聯,五、六兩句稱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其頷聯和頸聯,要求對仗工整。

如王勃的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颔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颈联)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尾联)

而絕句有四句,沒有對仗的要求。 如杜甫的七絕《絕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律詩與絕句按字數又分為五言和七言。都有平仄、押韻的要求。

歷史

[編輯]

古體詩歷史悠久,起於春秋時代,有《詩經》,漢代則出現了樂府詩,以及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的《古詩十九首》。三國時建安七子與三曹也對古體詩的發展有巨大貢獻。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並稱陶謝,前者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後者則是著名山水詩人。

近體詩始於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應該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前者是著安史之亂前的浪漫主義代表,後者則代表亂後的現實主義。李白的詩大源出於《楚辭》,杜甫的詩大源出於《詩經》和漢樂府,兩人都受到《文選》不同方面的影響。唐詩中有許多派別,田園詩派有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綦毋潛、丘為等;邊塞詩派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崔顥、李頎等。在白居易的率領下,中唐時出現了新樂府運動,其主旨為批判現實。晚唐時有杜牧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以別中唐的李白、杜甫,為晚唐詩壇雄長。杜牧俊爽悲慨、風骨豪邁;李商隱歸縟麗於沉鬱、寓深意於綺思,自成一體。


參考

[編輯]

學習古詩除掌握基礎知識外,還要善於積累,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可以在維基文庫中參考:《全唐詩》《唐詩三百首》《古詩十九首》《玉台新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