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君士坦丁陷落[編輯]

導語[編輯]

這並非是具有可引用性的文獻資料,若您要使用,請小心謹慎。
正文
當我耳邊飄蕩著莫扎特的《安魂曲》時,我總能聯想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從那一年開始,基督教國家的大門永遠的被打開了。裡面湧進了海盜、野心家、商人、政治家,他們以地中海為舞台,各自扮演著一個角色,一同出演了史詩般的歷史。《君士坦丁的陷落》主要講述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基督教掌握的最後一個春天發生的故事。它關於政治、經濟、戰爭以及一直困擾到現在的宗教。
其實當穆罕默德二世立志要攻佔君士坦丁堡時,戰爭就已經開始了。那裡是世界的中心,曾掌握著那裡的帝王查士丁尼大帝僅靠十字架就統治了世界,使君士坦丁堡成為了「卡在真主喉嚨里的骨頭」。當戰爭的大幕拉開之時,基督教將不再強盛,兩個文明,兩個信仰,將展開最猛烈的衝突,那時,血流成河。耶和華與安拉真主將在地中海上展開終極的對決,基督徒們將不被允許失敗。
讓我們高喊哈利路亞,看萬軍之耶和華的子民,君士坦丁十一世,曾被預言之人,是否能敵過「真主在人間的影子」穆罕默德二世吧!這將是雄獅與猛虎之間的搏鬥,站到最後之人,將收穫所有的勝利,以及榮耀!
IN:4\10\2016

I.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奧洛格斯[編輯]

君士坦丁十一世出生於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曼努埃爾二世皇帝的十個孩子中的第八個,約翰八世皇帝的弟弟。他的童年大部份時間在君士坦丁堡度過,在父母的監管中生活。在1437年至1439年間,君士坦丁十一世在首都擔任攝政。他在1443年入侵雅典大公國,迫使佛羅倫斯公爵繳付賠款,然而他的勝利並不長久,奧斯曼土耳其人很快干預並把他的軍隊逐回摩里亞半島。
1449年1月6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奧斯曼帝國蘇丹穆拉德二世支持下登上帝位。不久穆罕默德二世蘇丹進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向西方國家請求援助,但西方的條件是要他把東正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合併。雖然君士坦丁在1452年同意了這條件,但他的人民反對合併。
在君士坦丁堡被圍城前,穆罕默德二世向君士坦丁十一世提議,如果他放棄君士坦丁堡,便可獲准統治米斯特拉斯;君士坦丁拒絕了,寧可戰死也要堅守該城。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牆作戰時意識到他的末日已來臨,便沖入敵陣,從此不知所蹤,相信在該日戰死,但土耳其人未能確認他的屍體。有些東正教信徒把君士坦丁十一世視為聖人,但教會並未正式確認,他的勇氣及堅持至最後一刻的表現被許多人視為偉大的英雄行為。
君士坦丁十一世陣亡後,其侄女索非亞流亡到羅馬,並由東正教信仰而皈依天主教。但不久她出逃俄國,與其國伊凡三世結婚,並恢復了東正教信仰。由此,伊凡三世之後的俄國君主視自己的國家為羅馬帝國之延續,是繼西東羅馬後的第三羅馬,並自稱沙皇,俄語中意為凱撒。俄國進入沙皇時代。
君士坦丁十一世在一生中曾兩次結婚,第一次在1428年7月1日,娶了瑪德萊娜·托科。1429年11月,首任妻子去世,第二任妻子是加提盧西奧·卡特琳娜,她在1442年去世。有些記載說君士坦丁十一世無子女,有些則說他有一個女兒。

II.穆罕默德二世·巴耶濟德簡介[編輯]

穆罕默德二世(1432.3.30-1481.5.3),奧斯曼土耳其蘇丹(1444-1446、1451-1481),軍事統帥。穆拉德二世第四子。
1453年率軍攻佔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並遷都於此,改稱伊斯坦堡。後向巴爾幹半島擴張,征服塞爾維亞、波士尼亞、阿爾巴尼亞、黑塞哥維那和摩里亞(伯羅奔尼撒半島)。在威尼斯-土耳其戰爭中,奪取愛琴海大部島嶼,並一度攻抵威尼斯近郊。向東先後征服小亞細亞的詹達爾奧盧公國、特拉布松帝國、卡拉曼公國及黑海北岸的克里木汗國,把東部疆界擴至幼發拉底河,創建龐大的奧斯曼帝國。以「征服者」著稱。
1481年準備出征羅得島時被長子毒死。他重視文化教育,曾頒布帝國最早的法典。
穆罕默德二世(Muhammad Ⅱ,1432-1481)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第七任蘇丹(1451-1481)。全名穆罕默德·本·穆拉德·本·穆罕默德·本·巴耶濟德。第六任蘇丹穆拉德二世之第四子,1432年3月30日生於埃迪爾內。
幼年時曾接受嚴格的伊斯蘭教、文化和軍事教育。他的兩個哥哥體弱多病,所以穆拉德二世著重培養穆罕默德。穆拉德聘請了國內的一些知名學者給他當老師。和他一起學習的還有貴族子弟,以及表現出聰明伶俐的戰俘們的兒子。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想讓自己的兒子從小就能結交各種有才幹的朋友,為日後執政打下基礎。 等穆罕默德年齡稍長,穆拉德就派他去小亞細亞的馬尼薩擔任總督,以使他積累治國經驗。
1444-1446年,在其父棄政隱居期間,他被遜位為臨時蘇丹,曾先後
經歷了十字軍入侵和近衛軍叛變等事件,開始認識到軍權與武力在治國當中的重要性。
1446年5月,其父復甦丹位,他重返馬尼薩任省督。此間,他從師當地的一些著名學者學習文學、歷史和哲學,研讀波斯、希臘、羅馬的古典詩篇和亞里斯多德學派的哲學著作。他閱讀了大量歷史書籍,對亞歷山大大帝和羅馬著名統帥的傳記尤感興趣。重視軍事學研究,對戰爭中的戰略戰術、武器的運用以及地形的選擇等尤為鑽研。除精通土耳其語外,他還學習並掌握了阿拉伯、波斯、希臘等多種語言。這一切為其後成為博學多識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奠定了基礎。
1451年在其父逝世後正式繼位。在位30年間,他開疆拓土,勵精圖治,建立起龐大的奧斯曼帝國。
此後,他發動了一系列戰役和遠征:
在歐洲,他先後征服塞爾維亞、波士尼亞、瓦拉幾亞、阿爾巴尼亞、黑塞哥維那,並把希臘和伯羅奔尼撒半島併入帝國版圖;向西佔領義大利南部的愛奧尼亞海諸島和奧特朗托,北上攻抵威尼斯外圍;在東方則向黑海發展,奪取了重要商業城市卡發(Kafa,今費奧多西亞),征服克里米亞汗國。
在亞洲,先後滅詹達爾奧盧公國、特拉布松帝國、卡拉曼公國,打敗白羊王朝的烏宗·哈桑,統一了安納托利亞。隨著對巴爾幹地區和小亞細亞的征服,伊斯蘭教在上述地區得到了廣泛傳播。穆罕默德被稱為「兩地(指歐洲屬地和小亞細亞)和兩海(指愛琴海和黑海)的主人」。
穆罕默德二世在治國方面亦頗多建樹,被認為是奧斯曼帝國的真正締造者
。 在施政方面,他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改組政府各級行政機構,明確劃分各職權部門的職責範圍;實行部分權力下放,規定宰相府、度支大臣辦公廳和大法官辦公廳有權以素丹名義,分別頒發有關行政、財政和伊斯蘭教事務的指令;對帝國轄有的歐洲28省和小亞細亞20省實行中央集權下的分級治理;整頓吏治,重視法治建設,主張在遵守遜尼派伊斯蘭教法的基礎上,完善國家的行政建制和行政立法,以其名義頒布了奧斯曼帝國的第一部法典和各項法規。法典內容廣泛,涉及朝廷官職的設立、宮廷禮儀、財政制度和刑法等。法規中最具體的是土地法,它明確規定帝國的土地佔有形式分為3種:國有地(米利)、寺院土地(瓦克夫)和私有地(米勒克)。
他對民族、宗教問題採取審慎態度,實行寬容政策。在攻佔君士坦丁堡後,為了穩定政局,他釋放了許多分配給他的基督教戰俘奴隸,並對居住在城內的希臘基督教徒採取退還房舍、豁免賦稅、免服兵役等措施,鼓勵他們繼續定居。對帝國境內的被統治民族給予一定的自治權,准許他們在不觸犯帝國政府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本民族的方式和法律生活,可以開辦民族學校,用本民族語言進行教學。在號召穆斯林興建和把某些基督教堂改建為清真寺的同時,容許基督教徒保持其宗教團體的獨立性和在批准保留的教堂內自由地進行宗教活動,曾允許塞爾維亞國王在其境內每座清真寺旁興建教堂。承認猶太教各個教團的合法存在,給予他們與其他教會同等的權利。允許恢復希臘總主教區,從埃迪爾內一個帕夏的奴隸中找回主教真納狄奧,親自設宴予以款待,任命其為希臘總主教。穆罕默德二世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亦很重視。他開辦了以培訓行政管理人員為宗旨的宮內學堂,各民族學員可以平等地接受語言、文學、法律、軍事、宗教、財政、行政管理等全面教育,苦讀10-12年後被量才分配到政府各部門任職。他在伊斯坦堡大規模興建宮殿、清真寺的同時,也注意學校、圖書館的創建,僅在法蒂赫清真寺兩旁即各建有4所高等經文學校,聘請穆斯林世界的著名學者講學。他本人愛好廣泛,在戰爭間歇時,曾在王宮內從事過園藝勞動,亦常同文人學士在一起吟詩作畫。他保存有當時世界各國的一些繪畫作品,其中還包括有中國明代的國畫。
他在自己的30年統治期間親率大軍遠征26次,幾乎連年作戰。這其中最輝煌的戰果是在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從而滅亡了延續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國。穆罕默德二世在其士兵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後,把這個城市改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使奧斯曼帝國成為一個地跨歐亞的國家,並且從此控制了博斯普魯斯海峽。 穆罕默德二世在巴爾幹半島上的征服活動包括1459年吞併塞爾維亞,1463年征服波士尼亞和1479年吞併阿爾巴尼亞。他的另一項戰果是,使金帳汗國的殘餘克里米亞汗國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1480年,穆罕默德二世進攻義大利,造成了極大的恐慌,這件事在馬基亞維利的《佛羅倫斯史》中有所反映。
穆罕默德二世對不同宗教信仰的寬容給人以深刻印象。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幾乎完全是受他的恩賜而存活了下來;君士坦丁堡牧首的職位得以保留。穆罕默德二世命令牧首把一些基督教的文獻翻譯成土耳其語。他甚至從威尼斯請來了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詹蒂利·貝利尼來為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場所製作壁畫。除此之外,穆罕默德二世還使用了羅馬皇帝的稱號,以增加他在帝國歐洲部分領土上的統治的合法性。
在穆罕默德二世在位時期編成了奧斯曼帝國的第一部成文法典。這一重要工作後來在他的繼承人塞利姆一世和蘇萊曼一世(「立法者」)時代終告完成。
1481年5月,他在出征羅得島前夕歿於馬爾泰佩市附近的洪卡沙伊軍營中,後葬於伊斯坦堡法蒂赫清真寺旁的寢陵里,終年49歲。穆罕默德二世畢生率軍征戰沙場,戰績顯赫,以「法提赫」(Fatih,即征服者)著稱於世。1453年5月末,他在親率20萬大軍歷經兩月的苦戰之後,攻佔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廷帝國,並以該城為首都,改名伊斯坦堡。史書稱之為「開創了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新紀元」。
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軍隊攻佔拜占廷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 兩天後穆罕默德進城。將其定為首都,並改稱伊斯坦堡。他看見城市被破壞得很厲害,於是緊急下令提前停止搶掠,對那些古代建築和文物要妥善保護。他還釋放了許多俘虜,並鼓勵手工業者和商人留在城內。對於他們的基督教信仰,穆罕默德也表示尊重。這樣這座歷史名城才沒有遭受巨大的破壞。
穆罕默德二世攻下君士坦丁堡意義重大。他結束了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國,把首都遷到了君士坦丁堡,並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堡。他本人也因此在帝國境內的威望陡然增高。此後,在巴爾幹地區、小亞細亞以及從威尼斯和義大利南部一直到波斯和克里米亞,他都進行了旨在鞏固、修整和拓展帝國版圖的戰爭,獲得了「法蒂赫」(征服者)的稱號。1473年,穆罕默德二世完成了小亞細亞半島的統一;1475年,奧斯曼軍隊奪取了克里米亞半島,使得黑海幾乎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內湖;1478年,他完成了對波赫和阿爾巴尼亞的征服。在他的晚年他開始使用「兩地和兩海的主人」的稱號。
穆罕默德二世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他行使了一套有效的治國、治軍方法。登基第一年,他就改組了政府各部門,特別是加緊了對國庫的管理。他命令各稅務官自查帳目,然後在派人核查,凡帳目不清者,一律撤職查辦。他還對官吏的等級、職責、地位、待遇,甚至衣著都作了嚴格的規定。官員被分成內廷和外廷兩部分。內廷負責蘇丹的私人事務。外廷包括蘇丹的私人顧問、侍衛和所有行政人員,負責國家行政事務。在中央稱國務會議,成員包括宰相、大法官、財政官和國務秘書等,每個周一、周二、周六和周日國務會議成員都要於穆罕默德議事幾小時,討論並決定政府各項事務。各地事務行省總督負責,在戰時總督要負責為蘇丹招募軍隊。
穆罕默德二世以法蒂赫(征服者)著稱,在位期間大事征戰,擴張領土。最大的成績是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終結了千餘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國。在歐洲,先後將塞爾維亞(1459)、摩里亞(1460)、波士尼亞(1463)、阿爾巴尼亞(1479)併入帝國;在亞洲,滅詹達爾奧盧公國、特拉布松帝國(1461)、卡拉曼公國(1466),打敗白羊王朝的烏宗·哈桑(1473),統一了安納托利亞。繼而於1475-1477年確立了對克里木汗國的宗主權。
穆罕默德二世重視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在伊斯坦堡等地建立學校、圖書館、醫院及清真寺多處。以其名義頒布的法典是帝國最早的法典。從法律上規定了農民和封建主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在宗教方面,穆罕默德二世表現出極大的克制,對異教徒採取了非常寬容的政策。許多基督教堂被保留了下來。信仰基督教的居民享有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自治權,甚至建立自己的學校,用本民族語言教學。他曾對塞爾維亞的首領說:「在每一座清真寺旁,都要有一座基督教堂,你的人民可以在裡面祈禱。」穆罕默德在宗教方面的寬容緩解了被征服民族的對立情緒,也減輕了對外擴張的阻力。並且,他與歐洲教宗和基督國統治者的宗教歧視壓迫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他之前,奧斯曼的軍隊分為步、騎、海三種。步兵主要是手持弓箭,在兩軍對壘時配合騎兵。或是組成炮兵,完成攻陷城池的目的。當時作戰主要靠騎兵,因此騎兵的裝備和待遇都非常好。海軍是自穆罕默德二世起才正式成為正規部隊的。為了控制黑海和愛琴海,他不得不大力發展海軍,在許多港口都建立了造船廠,從威尼斯和希臘聘請專家。很快他就建立了一支大小和裝備均能同西班牙、法國或威尼斯相匹敵的艦隊,並在攻打君士坦丁堡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21歲登上王位。對內,他先處死幾個年幼的弟弟,清除內亂的根源;後以非常手段徹底改革他父親治家舊制,從而在族中樹立起了個人威信。對外,他憑藉個人的野心不斷遠征。他一生遠征26次,幾乎連年作戰,其中最輝煌的戰果是於1453年攻佔了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從而埋葬了延續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國,掀開了歐洲歷史的新篇章。
他從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薰陶,他在知識道路上的進步毫不遜色於其在遠征上的速度。他除了自己的母語外,還掌握了阿拉伯語,波斯語、迦勒底語或希伯來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他對拉丁詩篇或散文很偏愛,也喜歡異教藝術、占星術,甚至掌握了一些數學上的基礎知識,對世界歷史和地理瞭如指掌。
這位學者型的政治家並沒有用理性抑制殘暴的本性,他向人推廣希伯來奴隸的粗俗方言;為了尋找一個被盜的西瓜,竟然活生生剝開了14個隨從的胸膛;明知自己穩繼王位,僅僅為了除去隱患就把親生弟弟溺死在浴盆里;為了向土耳其近衛軍證明他並非好色之徒,他曾當眾地砍下一個美麗女奴的頭。在戰場上,士兵對他的恐懼遠勝於對敵人。可他沒有蓋烏斯.卡里古拉那麼荒淫無道,卡里古拉自以為是才為所欲為,而穆罕默德二世被伏爾泰稱為他那個時代最有教養和學識的人,「他使全部的法律都服從自己的意志「。 他對不同宗教信仰的寬容給伏氏以深刻印象,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幾乎完全是受他的恩賜而存活下來;他還從威尼斯請來了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詹蒂利·貝利尼來為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場所製作壁畫,君士坦丁堡牧首的職位得以保留。最絕的是,他不畏先知穆罕默德的預言請貝利尼給自己畫像。攻下君士坦丁堡後,他完全可以為所欲為,但他此時卻懷著一種人生無常的淒涼之意不由自主地當眾背誦了一段波斯詩歌:「蜘蛛在帝國的宮殿裡織下它的絲網,貓頭鷹卻已在阿弗拉希阿卜的塔上唱完了夜歌」。
穆罕默德二世的確讓人著迷。這並不因為他是不可一世的帝王,也不因為他有令人難以企及的學識。作為人,穆罕默德二世向我們展示了最完全、最真實的一面。
穆罕默德二世最主要的成就—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影響不應該被過高估計(這也是穆罕默德二世沒有被列入正榜中的原因)。因為其一,千年拜占庭帝國早已衰弱不堪,13世紀以後,實際上是一個只擁有君士坦丁堡及附近地帶的小國,能延續到1453年本身已是一個奇蹟;其二,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不到半個世紀,西歐人便開闢了新的海上航線,君士坦丁堡基本上失去了一千多年來溝通東西方樞紐的重要地位。憑藉輝煌的文治武功,穆罕默德二世仍不失為世界史上很有影響的一代雄主。
晚年的穆罕默德變得很多疑,總是害怕有人要害他。即便如此,他還是死於非命。1481年5月初,他的長子巴耶濟德急於登位,暗中買通了御醫,毒死了穆罕默德,享年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