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標準漢語/文字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文字(英語:script)是人類用來記錄傳播語言的書寫系統(英語:writing system)。[1]文字是語言的視覺形式[2],讓語言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廣泛地傳播。此外,語言用文字記錄下來,能夠更好地推敲、琢磨。因此,一般來說,用文字記錄的語言——書面語——比口語更有條理,更加嚴密細緻。文字對語言的發展有促進作用。[3]

文字或者書寫系統並不是語言的組成部分,但是學習語言時,了解其使用的的書面形式是必要的。本章我們學習一下漢字的基本知。

漢字[編輯]

漢字hani)是為記錄漢語而發明的文字[4],漢語也一般用漢字來記錄。本書也採用漢字來記錄漢語。

漢字的特點[編輯]

漢字有如下特點。

漢字是語素文字[編輯]

世界上的文字多數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用符號直接表示語音。有些文字用符號表示音節,是音節文字;如韓語使用的諺文,「언」表示/ʌn/這個音節。有些文字用符號表示音素,是音素文字;如拉丁語使用的拉丁字母,「D」表示/d/這個音素。文字形式通過語音這個中介來表達意義。譬如英文「tiger」,它表示語音/ˈtaɪɡə/,而語音/ˈtaɪɡə/表示「老虎」這個意義——那麼,「tiger」通過語音間接表示「老虎」這個意義。

漢字不一樣。漢字並不記錄語音,而直接表示語義,因此,漢字是表意文字。漢語中大部分詞語都能分解到一個個音節——它們是是語言中最小的有意義的成分,稱作語素。而漢字就直接記錄這些語素。因此漢字是語素文字

雖然一個漢字一般表示一個音節,但是漢字並不是音節文字,因為一個音節可能有多個字來記錄。而韓語使用的諺文,一個音節只對應一個字。

漢字數量繁多[編輯]

漢字記錄語素,因而漢字的數量很多。公元二世紀初的字書《說文解字》已經收錄了近一萬字,十八世紀的《康熙字典》收錄四萬七千餘字。截至2023年,Unicode已經收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英語:CJK Unified Ideographs)計97,680字。

然而,漢語中常用字並沒有那麼多,只有四千字左右。[5]

漢字音、義二維[編輯]

漢字音、義二維,與語義的聯繫有特定性,與語音的聯繫不具特定性。

漢字呈方塊形[編輯]

漢字的筆畫總是分布在一個方塊里,不論筆畫的多少。

=[編輯]

  1. https://www.termonline.cn/word/120214/1#s1
  2. 北大本p.145
  3. 黃廖本p.137
  4. 中文維基百科:漢字
  5. 中國大陸《通用規範漢字表》(2013)收8105字,其中常用字3500;臺灣《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1982)計4808字;香港《常用字字形表》(1986)在2012年重排本中收476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