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蒙昧中的覺醒
[編輯]自然哲學
[編輯]智者(公元前5世紀中頁)
[編輯]- 背景:政治上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經濟上希臘奴隸制經濟繁榮;社會上平民地位提高;思想上個人主義的成長。
- 代表人物:普羅塔戈拉[1](前481--前411年)[2]
- 地位:古希臘哲學家、智者學派的代表人物
觀點是「人是萬物的尺度」。
- 評價:
- 積極:把人置於世界和社會的中心,強調人的地位與價值,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
- 消極:在認識上帶有相對主義和主觀主義的傾向,為極端個人主義和主觀隨意性打開大門。
蘇格拉底(前469--前399年)
[編輯]- 觀點:
- 全部興趣集中於道德哲學(倫理學),提出「知識即美德」。
- 提出了「認識你自己」;對理性的尊崇和對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歐洲18世紀啟蒙運動的源頭。
- 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主張教育可以使人認識到其內在的美德。
- 反對智者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張;在強調人類的理性、否定絕對權威方面,與智者是一致的。
- 影響: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柏拉圖
[編輯]蘇格拉底的學生。
地位:客觀唯心主義的始祖。
亞里斯多德
[編輯]柏拉圖的學生。
- 提出「吾愛吾師,吾有愛真理」。
- 創立了邏輯學,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 形上學的始祖。
斯多亞學派(前4世紀末—前3世紀初)
[編輯]- 代表人物:賽普勒斯島的芝諾(創始人)、羅馬法學家西塞羅和哲學家塞內卡。
- 觀點:
- 邏各斯是貫穿萬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 「順應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 人生而平等
- 意義:斯多亞學派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論證了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這一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理論。
神權下的自我
[編輯]文藝復興(14世紀---17世紀; 從義大利開始到英國)
[編輯]背景
[編輯]政治上封建的基督教神權占統治地位;經濟上西歐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城市的興起,人們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文化上義大利保留了較多的古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思想
[編輯]主流思想是人文主義。批判神權統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主要訴求。實質是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
代表
[編輯]- 義大利(初期)
- 但丁的《神曲》,讚頌了人的偉大,率先揭露了教會的貪腐。文藝復興的先驅。
- 彼特拉克 ;
- 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談》,謳歌原始的人性,諷刺教會的虛偽,批判封建等級觀念。
- 達·文西的《蒙拉麗莎》和《最後的晚餐》
- 英國(高潮)
-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歌頌人間的仁愛和友誼,提升了人性的高尚與尊嚴。
影響
[編輯]文藝復興是一場新興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反封建制度、反基督教神學的新文化運動,是自希臘的智者運動以來歐洲出現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為近代文學、藝術、科學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宗教改革(16世紀、德國、馬丁﹒路德;實質是人文主義運動的延續)
[編輯]背景
[編輯]- 文藝復興在歐洲的影響局限於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
- 羅馬天主教對德國的剝削與壓迫最多;
- 1517年,教宗大量出售「贖罪券」,激起了德國各階層民眾的憤怒。
興起
[編輯]馬丁﹒路德張貼《九十五條論綱》;主張是「信仰得救」;
意義
[編輯]宗教改革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將西歐人從長期的基督教神權統治中解放出來,為啟蒙運動的到來做了思想上的準備。
啟蒙運動
[編輯]背景
[編輯]政治上英、法等中央集權民族國家的形成。經濟上新航路的開闢,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文化上隨著文藝復興,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深入發展。
範圍
[編輯]- 時間:17世紀---18世紀;
- 空間:從英、法開始,擴展到德國和荷蘭。
思想
[編輯]主流思想是理性主義。 限制「公權力」、主張「主權在民」和要求人人自由平等是歐洲啟蒙運動的主要思想武器。
代表
[編輯]英國
- 洛克:
- 地位:是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政治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 核心思想是限制「公權力」;
- 影響:為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也對其他國家反對封建專制的鬥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法國
- 伏爾泰:
- 地位:啟蒙運動的領袖;
- 主張:① 提倡自然權利學說;②反對君主專制,由贊成「開明專制」
- 局限性:不反對私有財產的不平等,又贊成「開明專制」反映其思想的局限性。
- 孟德斯鳩:
- 地位:是資產階級國家學說和法學的奠基者。
- 主張:提出了三權分立的學說,實行君主立憲制政體。
- 特點:三者互相獨立而又相互監督。
- 影響:三權分立學說是古代希臘、羅馬政治理論的發展,體現人民主權的原則,為近代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 盧梭:
- 地位: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人民主權的捍衛者。
- 主張:①提出了「主權在民」 的主張;②倡導社會契約論。
- 影響:盧梭「主權在民」 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權的合法性,描繪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的藍圖,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導,並直接影響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建立。
影響
[編輯]17世紀—18世紀的啟蒙運動,高舉「理性」與「天賦人權」兩面旗幟,批判封建專制,為推翻歐洲封建專制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和輿論上的準備,是人類歷史上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發展
[編輯]- 康德(德):提出了「思想自由」。
- 盧梭(法):提出「人生而平等」、浪漫主義思潮。是啟蒙運動中最激進的思想家,浪漫主義之父 。
- 浪漫主義思潮的評價:①把人從理性原則的統治下解放出來;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人類對自然的尊崇;對不同文明保持一種寬容的心態;浪漫主義思潮豐富了人文精神的內涵。②使個人主義膨脹、張揚個性造成混亂和無序、排斥和拒絕現代科技等。
概況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編輯]- 啟蒙思想崇尚理性,提倡科學和「天賦人權」,為批判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 啟蒙運動最重大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它對人本身的徹底解放(人的解放包括人身的解放和人思想的解放)。
- 啟蒙運動給人類留下深遠影響的還有充滿個性的浪漫主義,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圓滿的體現。
- 啟蒙運動使17世紀和18世紀在歐洲知識界獲得廣泛擁有的思想解放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