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高中物理/核與輻射/放射性的發現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放射性的發現

[編輯]

1896年,科學家貝克勒爾(H. Becquerel)在研究鈾礦時發現鈾礦能發射出一種不可見的射線,這種射線穿透力很強,可以使膠片感光。他將這些射線放入磁場中研究它們的性質,證明了它們由三部分組成:一部分射線在磁場中偏轉方向於帶正電粒子的偏轉方向一致,它們被命名為α射線;還有一部分射線在磁場中的偏轉與帶負電的粒子偏轉方向一致,它們被命名為β粒子;剩下最後一部分射線在磁場中不發生偏轉,它們被命名為γ射線。

對這三種射線的進一步研究顯示:

α射線本質上是氦原子核。它質量大、帶有兩個單位的正電荷,因此其電離能力很強、貫穿能力很弱。
β射線本質上是電子流。它質量小、帶有一個單位的負電荷,因此其電離能力較強、貫穿能力較強。
γ射線本質上是波長很短的電磁波。它質量很小、不帶電荷,因此其電離能力很弱、貫穿能力很強。

定義:我們將原子核自發放出射線的現象稱為放射性,這樣的核素稱為放射性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