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欧洲历史/欧洲史背景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内容简介

[编辑]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给予读者对从中世纪盛期到今天的欧洲,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当然是一个相当随意的时间划分段,但也不是完全无用的。中世纪早期出现了欧洲城市化社会密集化趋势,特别是11世纪出现了许多国家的国家巩固和军事实力增强。这样,11世纪,就可以作为一个很有用的这本书的起点,因为在这个时期奠定了欧洲在现代世界统治地位的历史基础。

欧洲史的主要研究争议之一就是欧洲的地理范围。尽管看起来是这样,欧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区域,实际上欧洲文化在欧洲与外部之间流动传播。例如,中世纪的意大利或西班牙的农民,与他们的北非的紧邻比他们在德国或英格兰的同僚享有更多的共同点。同样的,东欧的大部分区域,主要是俄罗斯,受到了强烈的亚洲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传统上更多的与东方而不是西方联系在一起。

因此,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欧洲地理边界的模糊性。在南部,从地中海国家到北非港口只需要短途海路航程。在东南,欧洲与亚洲仅通过狭窄的波斯普鲁斯海峡分割开来。而在这个分割区域的重要文化,如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经在在现今的希腊和土耳其广泛传播。在欧洲的远东,大陆与亚洲的分割是乌拉尔山。这里,天气,而不是地理,是在往返东西方旅行的障碍。只有到了欧洲西部,大西洋才是一个清晰的和重要的地理边界。

对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接受将欧洲处理成一个独立分离的地理区域是非常随意的。但是,为了遵循历史学的规律,有必要限定研究的范围,而将欧洲定义为一个单位。只要考虑到这个历史学原则,欧洲的地理边界问题就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了。我们只要谨记这个有些武断的欧洲地理边界不要干扰我们考察在欧洲大陆上独立区域的历史就行了。

史学世界观

历史经常以解说性的语言中出现,比如有关我们共同祖先的故事。这在对的,毕竟在很大程度上,历史存在于讲故事的形式中。但是,不同于讲故事的其他方面,历史紧密建立于真实事件,由特定的规则和指引而形成。

这个重要的不同点直接指挥历史学家阅读史料。在历史学家能够言之凿凿地说一个历史事件确实发生过之前,他或她必须获得证据。许多证据是以历史文献形式的,例如古代人遗留的日常的书面记录。这里要提出,古代人书写这些文件很少是为了未来使用目的。因此,非常重要的是,历史学家要了解这些文献产生形成的原因力量。

考虑到这个因素,我们在阅读史料时,需要考虑一系列的准则:

  • 是什么驱使这个人做出行动?
  • 当时社会上主流的观点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 先前的哪些事件导致了这个问题?
  • 有哪些相同的事件,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 为什么这个事件在那一时刻出现,而不是或早或晚?
  • 这个事件或者人物如何受社会力量影响?这些力量包括教会,经济条件,地理,人物以及社会总体受教育程度,技术,民族主义,文化传统,还有人物的社会阶层。

我们可以将这些考虑总结成`ADAPTIL'方法来评估史料:

  • A 考虑史料的作者(Author)
  • D 考虑史料的日期(Date)
  • A 考虑史料的预期读者群(Audience)
  • P 考虑史料的目的(Purpose)
  • T 考虑史料的语气(Tone)
  • I 考虑史料的意味(Infers)着什么(推论)
  • L 考虑史料的局限性(Limitation)

使用这些技巧,将使你能够更好的掌握本书中记载的历史事件,它们将使你能更好地应用历史知识而不是简单记忆。

所有这本书的贡献者都希望你能够发现这本书对于学习欧洲历史非常有用,不管你是否准备欧洲历史求职测试,学校期末考试,甚至就是简单地要了解更多欧洲历史。

古罗马帝国的衰落

[编辑]

对于人们来说,说古罗马帝国“陷落”非常正常,但是在许多方面这种描述是太简单了,可能具有误导性作用。可以确定的,由奥古斯都恺撒和他的继任者统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确实从历史上消失了。但是,古罗马帝国的城镇和乡村,法律和关税,并且最重要的,古罗马的语言都在欧洲的广阔地域继续存在,并成为了未来欧洲社会的基石。

古罗马帝国的晚期充满了政治和社会的纷乱。许多这样的不稳定导致到了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从公元5世纪起,西罗马帝国遭受了或多或少的野蛮人的攻击。在康士坦丁一世的统治时期,古罗马帝国的西部不再是帝国王权所在地。康士坦丁决定在他的儿子们中间分割帝国。由于野蛮人的攻击和罗马城已经相对破旧不堪,他选择在拜占庭建立新首都君士坦丁堡。

这个时期政治和经济全面崩溃。但是,罗马帝国中心的衰落给罗马的行省带来了机会。在罗马帝国的疆域内,那些祖先已经归属罗马的非意大利居民开始更多地强调身份认同,例如凯尔特人中的高卢人,古西班牙人,不列颠人或者北非的非洲人。那些通过罗马边境(莱茵河多瑙河东北方向)入侵到内部的野蛮人部落(日耳曼部落)经常定居在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与罗马统治并行的社会,并缓慢与罗马帝国原住民同化了。这个进程持续了两到三个世纪导致了古罗马疆域内欧洲社会人口组成的剧烈变化。罗马帝国的东部开始把拜占庭地区看成帝国的中心,古罗马帝国的这个东西分裂在后世欧洲导致了深远的影响(西罗马的地域被认为是欧洲主要历史文化进程的区域)。

康士坦丁最重要的作为皇帝的行为是在临死前归一基督教。尽管帝国的重心移到了君士坦丁堡,新创立的教皇教会系统因圣彼得,象征性的第一位教皇而仍留在了罗马。在一定程度上,教皇的权力等同于西罗马皇帝。当时西罗马的世俗首都在拉维纳,意大利东北部邻海城市)。领导能力的失败和对入侵的压力,导致了罗马城于公元410年陷落于西哥特部落(日耳曼部落一支)。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在拉维纳陷落。残存的东罗马因地理位置也被成为拜占庭帝国。现今意大利的区域,直到19世纪才统一为一个国家。

占领欧洲的野蛮人的统一

[编辑]

随着罗马帝国权势的衰退,野蛮人(日耳曼部落)从帝国边境外部涌进来填补了真空地带。西哥特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和一部分法国地区)建立了王国,汪达尔人在北非站住了脚。在罗马统治下的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部落的战士被从欧洲大陆邀请来抵抗其他野蛮人的进攻,但是战事结束后,这些人决定留下来。后罗马时代的意大利处在东哥特人的控制之下。东哥特人最有影响力的国王,迪奥多里克,被罗马元老院拥戴为新的帝国皇帝,并保持了与教皇的良好关系,将权力中心定在意大利北部的拉维纳。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则仍在在拜占庭帝国控制之下延续了几个世纪。

一度是西罗马帝国最繁荣的地区的高卢行省,成为了法兰克人统治的地区。罗马高卢社会和他们的领袖逐渐与法兰克人同化了,依靠法兰克的战士保卫他们的安全,并与法兰克部落联姻巩固相互关系。新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包括了现今的德国西部和法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她通过对西哥特人和其他野蛮人部落的一系列战争的胜利,确立了在这一地区的势力范围。今天,在德语中,法国这个词,(法兰克王国或法兰克地域),表现了对古代法兰克王国的敬意。

墨洛温王朝,得名于传说中的部族国王墨洛温,是第一个在法兰克疆域上统治的王朝。他们最有能力和权势的统治者,克罗维一世,在公元496年因为一次在战争中胜利的预言应验而皈依基督教天主教。克罗维去世时,将他的王国在几个儿子间分割。而他的后代在一个世纪的断断续续的血腥内战中为了权力互相争斗。他们中的一些人,例如切贝里克一世,疯狂而愚蠢。没有人愿意放弃权力或土地来统一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于是衰落了,淡出历史和人们的视线。

新的统治力量,加洛林王朝,是在墨洛温王朝的宫相,掌管马匹装备的总负责人)权力扩张导致下建立的。墨洛温王朝的国王们赋予了他们的宫相过多的权力来领导和控制国王的财产和领地,以至于一些宫相利用这种权力指挥和控制整个王国领域。裴平二世,阿基坦的裴平,今法国波尔多附近地区)是第一个将自己的权力扩展到几乎全部高卢地区的人。他的儿子,同样是宫相,夏尔马特,在图尔战役中击败了入侵的伊斯兰军队,将穆斯林的势力逐出在欧洲大部分区域之外。马特这个名字,在法语中意思为锤子,是指他的作战武器。

马特的儿子,矮子裴平,或裴平三世,在征得了教皇的支持后,抛弃了墨洛温王朝的傀儡。教皇允许裴平推翻墨洛温王朝以换取法兰克人的对教皇国的支持,反对伦巴底人对教皇国的入侵。裴平三世被宣布为上帝恩惠之王,因此开了欧洲集权的先河,宣称是上帝的意志选择了他作为国王。

注意,裴平二世和裴平三世都被称为小裴平,裴平一世被称为老裴平。但是裴平三世也被称为矮子裴平。

矮子裴平是加洛林王朝的奠基人。这个王朝在他的儿子查理曼大帝,生于公元740年左右,卒于公元814年)手中达到了顶峰。查理曼大帝是第一个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人,一个被确认为恺撒的继承人和天主教教会的保护者的人的称号。查理曼大帝的帝国疆域通过征服战争不断扩大,包括现今的法国和德国地区。他也在法兰克王国地区创建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知识的复兴。查理曼大帝建立了修道院,并让僧侣们在称为写字室的地方用金泥写本的方式抄写拉丁文的圣经。对于女性来说,纺织是较少的被允许在生于后代和田间劳作之外展现她们知识能力的方式之一。

查理曼大帝的儿子们延续了日耳曼部落的传统,在其死后在公元9世纪王对国进行了分封。这时出现了西法兰西亚和东法兰西亚,在接下来的世纪里将被成为法国和西部德国。同时,西欧的定居区域不断遭受来自北欧的维京人或诺曼人的进攻。这些人是从丹麦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而来的独立的海上战士组织,他们的神包括战神索尔和奥丁。他们对富有的基督教地区和教堂的攻击活动,是他们拓展从新大陆到拜占庭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活动的一部分。维京人的攻击活动持续到挪威和瑞典在公元11世纪和12世纪缓慢接受了基督教为止。在这个时期,英格兰,爱尔兰和法国的诺曼底都有了大量的维京人定居,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在西班牙地区,一个西哥特人建立的王国兴盛起来,伴随着不断的冲突直至公元711年。这时,西班牙地区的大部分迅速落入了穆斯林入侵者的手中。一个穆斯林大帝国,后倭马亚,在文化上和军事上强盛起来,占领了中南部地区。在北部山区,许多小的基督教国家,如加利西亚王国,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纳瓦拉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坚持了下来。在东北部与法兰克帝国接壤的地区,称为西班牙边境,包括了很多自治领,是作为法兰克帝国和回教帝国的缓冲区。从公元801年起,包括了现今巴塞罗那,其周边后来成为了加泰罗尼亚自治领。公元1469年,阿拉贡的国王费尔南多,与卡斯蒂里亚王国的女王伊萨贝勒联姻,形成基督教联盟,进攻西班牙地区的穆斯林,逐渐统一了整个西班牙地区。在公元1492年,穆斯林失去了在西班牙地区最后的王国,格兰纳达。这个基督教王朝的联盟,产生了他们的孙子卡洛斯五世,在王国内部保持了内部原来古代各基督教王国的边界,不同的民族,法律和组织,直至18世纪。纳瓦拉在公元1515年被并入,但仍作为巴斯克郡,仍维持自己的法律和财政税收。意大利开始分裂成许多狭小由不同政府形式管理的王国。但教皇仍能够向大多数欧洲居民施加巨大的影响力。

东部欧洲地区,人口稀少,远离罗马帝国,在公元6世纪到10世纪期间,经历了许多入侵和民族迁徙。斯拉夫民族,从他们的在南部俄罗斯地区故乡,随着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后尘向西扩展,在巴尔干,波西米亚,波兰和东德地区定居下来,效忠了不同的罗马帝国的继任者。波兰人和捷克人接受了拉丁语区的基督教天主教,塞尔维亚人和俄罗斯人接受了希腊拜占庭东正教。匈牙利人,一支骑兵部落,类似于匈人,在公元9世纪从俄罗斯荒原进入了欧洲大陆,与查理曼大帝继任者的日耳曼帝王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最终在今匈牙利地区建立了拉丁语区基督教天主教的王国。波罗的海地区的民族,例如立陶宛人和普鲁士人,则在中世纪早期长期地远离基督教国家的扩张。

大不列颠在日耳曼人的盎格鲁,撒克逊,朱特部落入侵后,分裂为许多王国,直至丹麦人入侵。阿尔弗莱德国王,阿尔弗莱德大帝在公元9世纪晚期将大部分英格兰地区统一成一个王国。在10月6号,确切的在公元1066年,威廉一世在黑斯廷斯战役,英格兰东南部萨塞克斯郡港口城镇,发动了诺曼底人对英格兰的入侵。法语区诺曼人在这一时期控制英格兰,导致了来源于法语的英语词汇的大量产生。

在公元1215年,不列颠人迫使国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约翰是一个非常独断专行的国王,他欺压他的诸侯,杀死了他的尚在儿童时期的侄子亚瑟,招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愤怒,被停止教权(英格兰所有教会活动均被停止,没有婚礼,葬礼和弥撒。这是教皇诅咒英格兰下地狱的方式)。他的诸侯最终团结一致反对他。当国王出外打猎时,诸侯们将他包围,交给他两个选择,或者签署大宪章,或者被杀死。最终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不列颠议会,这样削弱了王权,但是国王仍有权力决定是否召集议会。

在俄罗斯地区,斯拉夫民族和斯堪的纳维亚民族在基辅建立了一个王国。

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

[编辑]

罗马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体现在在中世纪的教堂建筑和金泥抄圣经写本形式中。罗马式教堂通常有一个木制的平顶,或者是以半圆形结束的筒顶。后者比平的木天蓬更防火,因为木天蓬很容易被僧侣在宗教仪式中点燃的火而烧毁。罗马式教堂比哥特式教堂天蓬更低,使用更少的彩绘玻璃,因为这两项特性需要飞扶壁来支撑高耸的建筑带来的巨大压力。罗马式教堂,正如名字所揭示的,试图建造看起来更像宏伟的罗马帝国时代的罗马巴西里卡。主要特征表现在内部的柱子厚重而且刻有凹槽。

哥特式教堂,在欧洲北部和西部比较兴盛,比罗马式教堂更高而且包括了更多的彩绘玻璃窗户,因为彩绘玻璃在教堂设计中更流行。这两项设计方面的考虑,导致了飞扶壁的到来,用以在外部支撑建筑由于玻璃带来的过分的重量。哥特式设计的另一方面是内部中央殿堂两边的柱子更小。哥特式教堂使用了圆形肋拱,所有的圆形肋拱在一个尖顶交汇。

金泥装饰手抄本也是罗马式和哥特式艺术中的流行的艺术形式。彩饰抄写本是僧侣们在圣经抄写室里彩绘装饰的圣经抄写本。这些装饰都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爱尔兰金泥装饰手抄本凯尔经,具有大量蔓藤画纹的装饰效果,体现了爱尔兰早期多神教艺术对基督教的影响。

诗歌和音乐被那些具有歌唱才能的旅行家,游吟诗人,传播到欧洲各地。他们在欧洲传递消息并且讲述故事和演唱歌曲。这些著名的歌曲之一是罗兰之歌,(法兰克史诗,公元11世纪,因主角罗兰伯爵而得名,记述了当查理曼大帝带领军队撤离西班牙时,当地的巴斯克人进攻查理曼大帝的军队尾部的情况)。其中的一段描述查理曼大帝的胜利:

国王啊,他多么勇敢和快乐 他控制了科德雷,城墙在他面前倒下 他的弹石机让一座座城镇陷落 他的骑士给他缴获了无数的奇珍异宝 白银黄金,和珠光宝气的华服 在这座城市里再没有异教徒 他或者被杀死了,或者已经皈依基督教


贝奥武夫则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叙事长诗。它是最长的日耳曼史诗,讲述了困扰一个城镇的巨龙被杀死的故事。

中世纪教皇的权力

[编辑]

天主教教会是中世纪欧洲最有权势的组织机构。与此相联系,教皇,成为了中世纪欧洲最有权力的人。他的权力是通过选举而赋予他的,并且伴随他一生。许多教皇希望并千方百计不断扩展他的权力。十字军东征,一场对抗伊斯兰在圣地扩张的军事运动,很明显就是试图建立一支教皇的军队来执行教皇的命令。

我们必须通过考虑教皇权力的本质来结合历史背景看待教皇。皇权由土地所有权继承获得,土地所有权决定了供养骑士军队的能力。教会拥有较少的直接控制的地产,并且更复杂的是,这些财产不能通过遗产继承的方式传承。这意味着,每位濒死的教皇都只能通过财产捐赠的方式扩充自己家族的财力,这样教廷的财产一直在缩水而不是增长。因此,下一任教皇只能寄希望于其它形式的权力,而他在精神世界的权威始终是一种相对于直接土地控制更重要的权力。

教皇试图通过政治方式来控制欧洲。他强迫国王们任命教皇的主教在重要的世俗官职位置上。作为回应,这些欧洲君主把他们自己的主教通过世俗叙任的过程任命在神职位置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对外售卖许多主教职位,直到他试图废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作为反击,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宣布开除亨利四世教籍,释放各个德意志诸侯对皇帝的义务。亨利努力巩固自己的王国,但是面对由于高度恐惧自己的灵魂会下地狱的愤怒的民众,不得不来到了阿尔卑斯山下的卡诺萨修道院乞求教皇宽恕他。亨利四世光脚站在雪地里三天,最后格里高利教皇软化了,收回了开除教籍的命令。接下来,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了主教叙任权不停斗争。直到教皇卡里科特斯二世和神圣罗马帝国亨利五世坐下来签署并执行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这个协定确立了只有教皇才能任命神职位置的主教,只有皇帝才能任命世俗位置的主教。这场在沃尔姆斯协定中结束的斗争史称叙任权斗争。

宗教领域里的智力活动主要由修道院制度来指导。许多修道院在欧洲被建立,并且形成了新的秩序以服从特定宗教目的。圣本笃是第一个制定修道院制度的人。圣本笃令遵循非常细致的仪式。在这些仪式中规定了每个祷告的精确时间。有人认为这导致了钟表的开发。钟表是在第四次拉特朗公会议。法国西韬村,是熙笃会令的发源地。熙笃会令将所有修道院都规定到一个秩序下,但是也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僧侣们不仅精研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而且还在城市里施舍食物和提供服务。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

[编辑]

行会,通过教育和产销垂直整合控制着谁能够从事特定职业,是首先形成大学的机构。在他们中间有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经院哲学,一种强调讲授圣经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教育哲学,是最普遍的教育形式。对古希腊的文化复兴带来了人文主义和自由艺术。

城市开始形成,为商铺和行会的提供场地。人们需要城市作为交易中心,许多著名的欧洲中世纪城市都是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里,货币资本主义开始繁荣起来。在北部,金币成为了强有力的通行货币。欧洲人重新打开了沉睡多年的通往中国和中东的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被再一次打通,后来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代都是为了找到更便捷的前往东方的贸易通路。

农业技术进步也开始出现。田地开始由牲畜牵引的金属犁进行深翻。欧洲人也开始实行土地撂荒来使土地肥力恢复,这样农业轮作的概念开始出现。分封制度和庄园制度系统随着新的农业手段发展起来。分封制度是庄园制度系统背后的政治形式,将社会组织成金字塔体系,顶端是君主,下面是诸侯。一个诸侯接受土地分封,作为回报,他们保护和服务于他们之上的君主。庄园制度,是这个系统的经济形式,是大量田产的经济管理方式。诸侯君主管理农业种植然后与君主进行粮食贸易以换取保护,换取对仓库,磨坊,烤炉的使用权来烤面包。食品就是这样生产的。但是,中世纪粮食磨出来的面粉非常粗糙杀口。水源通常被污染了,所以谷物也被用来酿啤酒作为北欧居民的饮品,或在南方酿造葡萄酒作为南欧人的饮用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