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疾病文學/內容/吳明益《單車失竊記》(2015)
《單車失竊記》一書出版於2015年,透過非虛構寫作手法進行書寫。在《單車失竊記》中的台灣景點作者都有詳細紀錄,透過用相機的紀錄與實地的走訪,使得文章中所描述的地點都如此貼近讀者。除此之外加上吳明益先生說故事的能力,將故事內容更加立體,角色的性格也更加鮮明。
作者簡介
[编辑]吳明益,1971年6月20日出生,現任職於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專職於寫作、畫圖、旅遊文學,並著有散文集《迷迭誌》、《家離水邊那麼近》;短篇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虎爺》;長篇小說《複眼人》、《睡眠的航線》等,其中長篇小說《單車失竊記》入圍布克國際獎、《複眼人》也有打出國際市場,獲得十餘國版權。
書籍簡介
[编辑]本書旨在透過「一輛幸福牌腳踏車」與「失蹤的父親」為主題貫穿全文。透過「我」的視角進行觀察,尋找失去的腳踏車為主軸,翻找有關腳踏車的歷史脈絡。腳踏車經歷過什麼,它看過什麼樣的光景,透過這種方式交錯拉出一個個非虛構且存於現實的「回憶」,隨著腳踏車一同經過命運、生死的時代感傷旅程。
角色介紹
[编辑]我(小程)
[编辑]家中的第七個小孩,上面有五個姊姊與一個兄長,乃是其母親決意不再生小孩的14年後所生下的小孩,時常會被說身在一個最好的時代,被認為吃不了苦令我很困擾。
父親
[编辑]原先從事西裝業,過一段時間後兼職做牛仔褲的商家。其妻子形容其個性十分「啞口」,擁有拿著裁縫器可以整天不講話並埋頭苦幹的個性。於1993年離家出走,此後便杳無音訊,其消失的那一天正是中華商場被拆除的日子。
祖父
[编辑]1905年(明治38年)出生,出生當天其母親有為他保留當天的《台灣日日新報》的報紙,吸引祖父的原因在於右下角有一篇小小的專欄,上面寫著「自行車轉去」(自行車被偷了)為題的專欄文章,使其十分羨慕有自行車的生活。最終於1945年戰爭結束時過世,過世前仍然沒有實現自己有腳踏車的願望。
母親
[编辑]曾經擔任過車布邊的女工,被作者形容眼睛十分美麗,原因在於長時間注視某一個定點。
五姊
[编辑]原先要被過繼到別人家去,在五姐出生之前已經連續四個女生了,不希望在一個女兒。在陰錯陽差下當天火車延誤,導致其繼續待在原先的家庭,並沒有被過繼到其他人家中。
阿布
[编辑]年紀比我在小一些,本身對收藏骨董略有了解,也使主角對於找尋自己父親與腳踏車有興趣。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其中有許多骨董的收藏,包含腳踏車與其殘骸和零件。
阿巴斯
[编辑]在岡山服役時認識退伍老兵老鄒,兩人因此培養出不錯的感情。在阿巴斯退伍時老鄒把腳踏車送給了他,當時他並沒有想到有什麼意涵,直到他的父親看到之後才知道那是當時在馬來亞戰役時銀輪部隊使用過的腳踏車。看到戰地紀錄者按下快門時,對於攝影一事感到畏懼,最終在山上的久美國小度過一陣子後才認為照相是一種美麗的行為。
巴蘇亞
[编辑]阿巴斯的父親,其有參與過緬北之役,卻沒有參與過馬來亞戰役。在其對於「銀輪部隊」的錄音帶筆記中,有記錄其為了渡海作戰所做出的準備,為此也曾經從基隆港騎到高雄港的紀錄。
小雲
[编辑]一名專門畫蝴蝶的「蝶畫人」,年輕時曾經在埔里擔任採蝶,因緣際會下也成為了蝶畫工人。然而最終因為與醫生發生不倫關係,帶著身孕便騎著父親的腳踏車獨自北漂,靠著其手藝過活,並在北漂後生下了薩賓娜。
穆班長
[编辑]穆班長曾經活躍於軍中,擔任中國遠征軍的一員,其有過緬甸戰爭的經歷,因此對於當地的地理與氣候有深刻的理解。大像在緬甸對他跟士兵門是一種心靈上的寄託,他的低鳴可以達到穩定軍心的效果。在來到台灣後,他一職在尋找被運回台灣的大象,原先將這頭大象取名為阿妹竟然在圓山動物園,改名為林旺的阿妹也沒有忘記他。
靜子
[编辑]靜子的父親在日治時期時曾在政府單位上班,和當局的大象管理員十分的友好。然而在戰爭末期時,為了避免大象被屠殺,管理員也將其藏匿起來。除此之外,其父親戰後無預警的失蹤,最終得知消息時只有看到淡水河上一群人被綁起來,明顯失去生命跡象的屍體,心兩其父親會不會也是其中一人,經歷過此事之後他在這個時代也喪失了愛人的能力。
文本描寫創傷的句子
[编辑]- 我想那個時代一定有很多人,選擇用肺魚度過乾季的方式,度過某些時刻。如果是現在的我,也許就會拿一支十字鎬,站到他們旁邊,默默地,跟他們一起,在那個月光下,把那個埋在某處的,我們也不清楚的什麼東西,試著挖出來。不,也許不為挖出什麼,就是陪他們一鎬一鎬地往下鋤。可是來不及了,是嗎?
- 人類有一天會知道,象和他們一樣理解黑夜、雨季、星象與傷心。 當長老母象倒地時,其他的象完全停步,圍繞著牠。牠們用長鼻摩挲著彼此的背,發出不可思議的輕柔低哼聲。 夜晚氣溫逆轉,較接近地面處形成較佳的傳音層,那低哼聲因此得以傳到遠方的山谷,而後又嗡嗡迴響回營地。
- 我總覺得,母親那代人的身上有一種矛盾, 既怕日子過得「傷不全」,也怕日子過得「傷圓滿」。
- 我有時會想,寫作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職業, 社會如何容許一群人使用人類自造的一種符號體系, 去編寫故事,並且從中牟利? 而這個職業的人又是如何扭曲、打造、鎔鑄字詞的意義, 得以讓另一個人閱讀到的那一刻,感到激盪、低迴,乃至於像是受刑?
- 記憶是會掙扎的 他們本身也有不甘被忘記的生命力
相關研究
[编辑]廖偉翔,《吳明益《單車失竊記》中的動物書寫、戰爭傷痕與敘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本文嘗試探討《單車失竊記》一書中的歷史價值、自然書寫與敘事特色。透過動物書寫的隱喻、歷史傷痕與族群和解、敘事手法與特色三個部分進行寫作。其融合了多重的面向進行書寫,包含人物塑造、意象、多重族群的語言以及國家主權的更迭。吳明益將生態與人文做一個整合,點出了戰爭對於人民與自然所造成的傷害,藉由戰爭傷痕的描寫,聚焦於台灣的社會風貌,進一步一窺台灣的體地,以多元且廣泛包容的內容,展現對台灣的關懷與重視。
林宗漢,《吳明益小說中的幻夢與戰爭——以《睡眠的航線》和《單車失竊記》為例》,臺東,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作者吳明益於2007年出版的《睡眠的航線》與2015年出版的《單車失竊記》,兩者雖說都屬於長篇小說,但在兩者在不同的主角與故事情節卻有著相同的時空背景。筆者透過分析兩者作品的對話關係,從表面的敘事架構中到裡面真實涵義上,兩者之間幻境與夢境的對比,都深刻描述了戰爭的主題。除此之外,分析小說中文明與自然間二元對立的關係。作者藉由想像中的戰爭與幻夢二者,認為人要回歸自然,達到文明的創傷自我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