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和新興學習技術/全球教育
導言
[编辑]由於發展科學技術,使得世界各地產生更多的聯繫且相互依存。世界確實是一個地球村。 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勢,將影響教育的發展。 因此,全球和國際教育要打開大門,增進彼此的了解,並且欣賞豐富的多樣性。
在一個日益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下,幾乎每4人,是由世界貿易聯繫在一起;一個良好的教育促進全球思想,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重要。 什麼人的收入取決於人們學習。 全球教育,能教導學生了解這些變化,使人們變得更具國際競爭力。 這就是說,重要的是,要了解世界的相互聯繫和發展的世界觀。
全球教育的定義和目標
[编辑]全球教育,是一個多樣化的高度分散運動。在世界舞台上,這個運動是一個累積不同響應的事件。所有的活動都是種表現的方法,不分國界的影響我們每天的生活。
全球教育涵蓋了戰略,政策和計劃,青少人和成年人共同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它基於合作、非暴力、尊重人權和文化多樣性的原則,並且包含民主和寬容。在全球教育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和平的全球文化,通過促進價值觀,態度和行為,使民主實現,並發展和人權。
全球化教育和維基
[编辑]現今是一個開放性資源軟體發展的世代,諸如音樂分享、YouTube、部落格以及維基百科等等。開放性資源軟體是一極具智慧的運轉型式讓使用者不再只是閱讀者、抑或是聽眾。他們可成為主動的內容製造者。它同時也是一傑出的典範改變了更高等教育的方向。
維基是一網站可讓多數使用者能很容易地創造、修正以及刪除資訊內容,也可享受多數人來共同寫作。多數使用者來自不同的國家。維基百科的創始者創立了一線上的百科全書讓幾乎所有人都能來更新。自2001年起,這個網站已經擁有了超過五百萬條以上的資訊記錄,由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以超過200種以上的語言共同合作創造而成。它就像是一個地球村融合了全世界不同的想法、資訊和知識。這也導致一截然不同的的全球化教育方式,此種模式可發展成為多元文化的學習社區,對於極具爭議的議題也可做深度的討論,也能增進教育的公正性。(此回饋來自於Cheng-hong Liao:維基對知識的傳播來說,是一革命性的改變,它不只增進了資訊傳播的速度,也跨越了語言的界限,維基將會對於教育、商業、政治、經濟以及其他領域有著極大的用處。)
如何用維基來應對全球教育的機會
[编辑]這裡有一個例子來支持Wiki有助於實現全球教育的力量。以下是關於這個被命名為教育科技世界年鑑(WAET)的網頁的說明。WAET是Wiki的互動教育書。由一組就讀於喬治亞大學互動科技學系的學生所發展出來的。
教育科技世界年鑑(WAEFT)是一個正逐漸發展的網路資源,旨在探索概念、條件和利用技術工具在全球教育的提議。透過檢查不同的含意和全世界的科技運用,WAET尋求更好的了解適當的技術如何對教學和學習造成影響的觀點。本章節在此試圖描述國家和地方情況豐富,其中至少包含一個案例研究說明每一個國家的學生、教師或學校。(埃米爾,頓 2006)
這些編輯者來自不同的國家,包含巴西、加拿大、中國、南韓、土耳其、義大利、美國等。他們描述了自己國家的教育體制和政策。發現幾乎每個國家的教育品質是直接關係到生活的品質。這是一個明顯的例子-Wikibook,這有助於不同文化之間知識分享和合作的經驗。
維基的使用正處於起步階段。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員應該事先知道Wiki的一些挑戰。對於文化差異或缺乏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誤解是其中一個大問題。文化與溝通是不可分割的,因為文化不僅支配誰和誰談話、關於什麼、還有如何溝通的收益,也助於確定人們如何編碼訊息,意義在於有訊息的條件和情況下的訊息可能或不可能被發送、注意和解釋。文化是溝通的基礎。(波特和薩莫瓦爾,1998)。
參考資料
[编辑]Amiel , T. (2006). 以維基為基礎的互動式教育書籍。收集日期: 8/ 21, 2007, 來自 [[1]]
Alger, C. F., & Harf, J. E. (1986). 全球化教育: 為什麼? 為誰? 關於什麼? In R. E. Freeman, Promising
practices in global education: 一本具有個案研究的手冊。 紐約: 異國語言和國際研究的全國性會議, 1–13.
Osler, A. (2002) 公民權和全球化教育的挑戰。 Stoke onTrent : Trentham Books.
Porter, R. E. & Samovar, L. A. (1998). 文化對於情緒表達的影響: 暗指文化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In: P. A. Andersen & L. K. Guerrero. (Eds.), 溝通和情緒手冊: 研究,理論,申請書,和上下文脈絡。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449-462.
Tye, B.B. and Tye, K.A., (1992). 全球化教育,學校改變的研究,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Albany, 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