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阿拉伯之春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阿拉伯之春,是西方主流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革命浪潮。自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 然而各穆斯林国家的命运并不相同,使得这场波及多国的民主化运动蒙上阴影。除了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趁乱局崛起,控制大片区域外,其他多个国家也纷纷陷入长期战争,引发了欧洲移民危机[1]

背景[编辑]

产生原因[编辑]

在当时众多阿拉伯世界因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政治腐败、缺乏言论自由、及生活条件不佳以及人口结构因素,威权主义,能源危机,人权侵犯问题,通货膨胀,宗派主义兴起,加上年轻人贫穷与失业问题加剧等造成了此事件。随着现代主流思想价值观的传播,许多新一代阿拉伯世界的群众开始向往民主,人权平等与各方面的自由,也更加希望就业问题改善而开始对抗政府,发起示威游行等活动,包括网络行动,罢工罢课等。

导火线(穆罕默德·布阿蓟及自焚)[编辑]

发生在突尼斯的自焚事件是整个“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导火索。2010年12月17日,26岁年轻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经济不景气而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无奈做起小贩,期间遭受警察和市政官员的粗暴对待,抗议自焚,不治身亡。这个事件激起了突尼斯普通大众的同情,也激起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的对失业率高涨、物价上涨以及政府腐败的潜藏的怒火,致使当地居民与突尼斯国民卫队发生冲突,随后冲突蔓延到全国多处,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社会骚乱,并造成多人伤亡。

经过[编辑]

影响[编辑]

欧洲难民危机[编辑]

利比亚受卡达菲统治时,从利比亚经地中海北上欧洲的偷渡活动受到压制。自从2011年卡达菲被推翻后,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吸引偷渡集团招揽大量偷渡者从利比亚乘船出发,经地中海进入欧洲。[2]同年爆发的叙利亚内战造成大量叙利亚人逃到国外成为难民,虽然周围国家也接受了一些难民,但更多难民希望能到富裕发达的欧洲地区生活,并从中东辗转到欧盟国家申请庇护,大量来自北非和中东的非法移民涌入欧洲,酿成了欧洲难民危机。

网络封锁[编辑]

在这次大规模示威中,由于脸书、推特、YouTube等社交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国家(如埃及和利比亚)对该国部分地区或全国网络进行了网络封锁。

叙利亚内战[编辑]

在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的冲突从示威游行逐渐演变成武装冲突。叙政府军受到俄罗斯、土耳其等国支持,反对派则受美国、英国等国支持。自2011年起,政府军与反政府军相持数年,战争持续至今。与此同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等趁机兴起,逐渐形成了政府军、反政府军、极端组织割据混战的局面。

利比亚内战[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worldnews/middleeast/9753123/Middle-East-review-of-2012-the-Arab-Winter.html
  2.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50825/00418_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