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教育专案实务手册/第一章/第二节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本节内容请配合原书第页,或简易入门教学第页阅读。

本节重点摘要:

如何设计我的作业?[编辑]

教师须知中已经提示您如何透过学习目标的规划作业,以下将就实务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作业与课程的配合[编辑]

编辑维基百科与课程的配合,可以依据程度分为三种形式:

  1. 课堂上的学习几乎皆以编辑过程完成。这样的课程适合要求同学以“撰写条目”的方式进行,并且应由老师指定预期内容很多的条目,条目中每一段落就是每段时间授课或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
  2. 课堂上有其他教学规划,编辑维基为部分的内容。这样的课程任何形式皆可,但篇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能够完成,因此可能是以扩充或校正原有的条目为主。
  3. 课堂上的教学与维基无关,维基编辑仅作为课后作业。这样的课程也是任何形式作业均可,但是因为学生有问题无法及时发掘,考核的校阅的方式需要特别留意。

留意公平性[编辑]

学生对于报告类型的作业非常在乎评分的公平性,如果对公平性有疑虑,会减低学生写作的意愿。通常建议留意以下事项以维持公平性:

  1. 篇幅:翻译类的条目篇幅需要相近。可以透过条目的“检视历史”看到位元数,位元数相近的条目通常拥有相近的篇幅。
  2. 参考文献取得难易:最理想的状况是所有学生都可以用同一个资料来源,写出到达最低门槛的条目。例如若作业是要撰写野生动物,老师可以指定一本图鉴为参考书,所有学生要写的动物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而用功的学生额外找到好的来源可以加分。
  3. 原条目内容多寡:如果学生被分配到的条目已经有不少内容,将会使他们能发挥的部分减少。同时,有时学生也会怀疑老师能否看到编辑前后的差别。如果不能完全新建条目,原有条目最好篇幅极短,或者质量差到全篇重写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