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四小龙与巨龙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二十世纪下半叶,东亚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一些新兴国家凭借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得当的经济政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发达国家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从而使经济迅速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体的发展最为显著,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如今亚洲四小龙已跻身发达经济体行列。

经历十年文革动乱后的中国大陆,也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8日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以经济为主,总结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彻底改变了建国以来30多年的封闭局面。

亚洲四小龙的位置和旗帜

“汉江奇迹”[编辑]

1960至2007年韩国的GDP增长
首尔市景

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一片狼藉,社会经济百废待兴。50年代,韩国总统李承晚进行了经济改革,推行吸引外资和外援、土地改革以及进口替代(即通过用本国工业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减少对进口工业品的依赖)等措施,以恢复和发展韩国经济。但李承晚的改革不甚成功,当时韩国经济甚至落后于朝鲜。朴正熙上台后,推行韩国经济开发五年计划,扶植工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发展外向型经济[1],使韩国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他推进新乡村运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20世纪60至90年代,韩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收入显著提高。

60-70年代,韩国过于偏重发展出口产业,因此面临着经济结构失衡,对外依赖严重,经济发展不够稳定等问题。1980年全斗焕上台后,韩国推行稳定物价、促进经济自由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平衡社会收入分配等措施来面对经济困境。80年代,韩国经济再次回到了平稳发展的轨道,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产业结构亦有所改善。1986年,韩国成功举行亚运会,后又于1988年成功举行了奥运会[2]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韩国,韩国经济受到极大冲击[3],失业率暴涨,通货膨胀严重,许多企业倒闭。面对危机,金大中政府协调韩国各部门对企业、金融、公共事业和劳动用工四个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韩国经济迅速恢复。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推行科技立国战略,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转型。韩国还鼓励发展文化产业[4],韩国文化走向世界,“韩流”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今天,韩国经济稳步发展,已成为高收入经济体[5],并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由于韩国首都及最大城市首尔位于汉江沿岸,韩国的经济成就也被誉为“汉江奇迹”。但是,过快的经济发展也导致了很多问题,如社会压力大、土地资源紧张等,目前韩国社会内卷化严重,生育率严重低于更替水平,许多问题有待改善。

台湾经济腾飞[编辑]

中正机场—十大建设最为成功的项目之一
台北天际线

战后初期[编辑]

日治时期,台湾属于典型的殖民地经济,主要发展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日本供应原料。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当时台湾缺乏工业资源,日本人被遣返,管理阶层被替代。再加上国民政府困于国共内战,将大批物资运往大陆支持内战,滥发货币,使得台湾物价飞涨。国民政府迁台后,近200万军民撤往台湾,使陷入困顿的台湾经济压力增大。

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编辑]

1950、60年代,政府为提振台湾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金融上,发行新台币,缓解了通货膨胀;农业上,推行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及耕者有其田等措施,使大部分农民成为自耕农,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工业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出口,扶植民营企业;为吸引外资,还采取了颁布“奖励投资条例”、成立加工出口区等措施;同时也接受美援,使经济得到恢复发展。60~90年代,台湾经济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在台湾进行加工,再出口至世界各地。这一时期,台湾出口的商品以服装、玩具和家用电器为主。

1974年,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时任行政院长蒋经国推行了十大建设,包括加大公共投资,进行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工业与化学工业。这些措施,改善了台湾的基础设施,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兴起[编辑]

1979年石油危机后,尤其是90年代后,台湾开始发展耗能小、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工业等。进行了产业升级。此后台湾出口的商品以电机、软件、晶圆、集成电路板等为主。台湾出口商品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人民收入也得到增长。今天,台湾已经成为了高收入经济体,但仍面临著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

香港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编辑]

香港的街市
新加坡鱼尾狮公园

香港经济发展[编辑]

新加坡经济发展[编辑]

新加坡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时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开始逐步摆脱了仅仅依靠转口贸易维持生计的局面,,国家日益走向富裕,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并因此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6] 新加坡的电子、化工、炼油、橡胶等工业发达。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主要的炼油中心,其炼油产能相当于石油产品消费量的两倍。 新加坡良好的国家信用、完善的政府监管机制以及健全的法律制度,使得其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标准普尔在2009年维持了新加坡原有的“AAA/A-1+”主权信用评级,新加坡也是唯一获此评级的亚洲国家。新加坡目前是亚太地区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7] 新加坡的旅游业地位重要,占GDP的比重超过3%。[8]为刺激旅游经济,新加坡还于2010年2月开放了施行40年的赌禁,然而该地对本国人限制较多。[9]普华永道预计,新加坡2011年将超过韩国和澳大利亚成为亚太地区第二大博彩市场。[10]

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编辑]

经济改革[编辑]

农村经济改革[编辑]

城市经济改革[编辑]

对外开放[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朴昌根. 《解读汉江奇迹》.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 ISBN 9787560847979. 
  2. 朴钟锦. 《韩国政治经济与外交》.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130-2476-1. 
  3. 董向荣. 《韩国》.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5月. ISBN 9787509707326. 
  4. 媒体称韩国政府是韩流背后最强大推手.凤凰网.于2014年10月19日查阅.
  5. 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大韩民国.世界银行.于2021年6月14日查阅.
  6.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224064101/http://www.bizcn-sg.org.sg/jingjishi.htm
  7. http://www.contactsingapore.sg/cn/industries/financial_services/
  8. http://www.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2972
  9. http://news.sina.com.cn/w/2010-02-08/040617061731s.shtml
  10.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223002503/http://finance.stnn.cc/Macroeconomic/201102/t20110216_1513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