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三代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国中历史 > 中国历史 > 三代

夏朝、商朝、周朝合称“三代”,也都是中国的青铜器时代。

夏朝[编辑]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夏朝 (西元前2183年-西元前1751年)是中国目前已知的第一个朝代。在夏朝之前属于传说时代,但夏朝仍属于史前时代-因为当时还没有文字。禹为第一位君主,桀为最后一位君主;夏朝之后被商朝的汤灭亡。

夏朝主要遗址为二里头遗址。君位世袭制度也由夏朝开始。

二里头遗址中找到的宫殿基址表示国家已成形,且出土出青铜器表示当时手工业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商朝[编辑]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商朝 (西元前1751年-西元前1111年)是中国的第一个信史朝代,在商朝之前属于史前时代。因为商朝前期多次迁都,直到盘庚才定都为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汤为第一位君主,纣王为最后一位君主;商朝之后被周朝的周武王灭。

商朝因粮食过剩,所以饮酒风气盛行。并发展历法、文字甲骨文,为中国历史上首次使用历法和文字的朝代,历法后来成为现今的农历;文字最早用来占卜,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形成今日的汉字。

商朝的青铜器用于战争、祭祀,是国家权力象征。宗教方面,商人[注 1]祭祀天神、地祇、人鬼[注 2],对人鬼的祭祀后来演变成慎终追远。

周朝[编辑]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周朝 (西元前1111年-西元前221年)是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朝分为东西周,西周首都为镐京、东周首都为雒邑,西周武王为第一位君主,幽王为最后一位君主,西周之后被外族犬戎灭;东周平王为第一位君主,最后战国时期的六国被赢政 (秦始皇)所灭。

历史[编辑]

制度[编辑]

西周时,周武王实施封建制度、周公实施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内容主要是同阶级身分世袭由嫡长子继承,其馀则降一级。如某天子的嫡长子可继承天子身分,其馀的小孩则成为诸侯。以下列方式分级:

  • 贵族
    •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平民
  • 奴隶

管蔡之乱[编辑]

西周时,周成王即位时由周公摄政,因为管叔、蔡叔不满,发生管蔡之乱 (属于宗室之乱),周公亲自东征平定。

春秋时代[编辑]

东周时,周天子力量衰微,各地诸侯崛起,形成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时代[编辑]

东周时,周天子地位降低,各地诸侯称王,形成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其中,秦国中商鞅变法、张仪提出连横亲秦、范雎提出远交近攻吞并六国,为秦国打下基础,之后赢政灭六国,统一为秦朝。

在其它国家也有对抗秦国的政策 (苏秦提出合纵抗秦),但仍被秦国所灭。

社会[编辑]

西周时,贵族掌握统治权。东周时却贵族没落平民崛起,因为各国国君重用有才能的平民以及养士风气,形成布衣卿相的情况,如重用苏秦、张仪、范雎,养士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


经济[编辑]

东周时农工商业发达,出现了铁制的农具和水利工程,如秦国李冰父子建造了都江堰。且货币流通、生产技术提升。

此外,吕不韦以商人身分当上秦国相国,这件事说明了工商业者地位的提升。

文化[编辑]

东周时思想百家争鸣:

  • 儒家
    • 学说以仁为中心
    • 春秋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以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为原则,提出人性本善。后人称为至圣先师。
    • 战国孟子提出人性本善。后人称为亚圣。
    • 战国荀子提出人性本恶。
  • 道家
    • 春秋老子提出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战国庄子擅长以寓言故事叙述哲理。
  • 墨家
    • 墨子主张兼爱 (博爱)和非攻。
  • 法家
    • 韩非提倡富国强兵之道,使用刑罚、权术、威势统治人民。

参见[编辑]

注释[编辑]

  1. 这里指的是商朝人,不是卖东西的商人。
  2. 祖先,似台湾原住民的祖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