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中歷史/八年級/上冊/三代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國中歷史 > 中國歷史 > 三代

夏朝、商朝、周朝合稱「三代」,也都是中國的青銅器時代。

夏朝

[編輯]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夏朝 (西元前2183年-西元前1751年)是中國目前已知的第一個朝代。在夏朝之前屬於傳說時代,但夏朝仍屬於史前時代-因為當時還沒有文字。禹為第一位君主,桀為最後一位君主;夏朝之後被商朝的湯滅亡。

夏朝主要遺址為二里頭遺址。君位世襲制度也由夏朝開始。

二里頭遺址中找到的宮殿基址表示國家已成形,且出土出青銅器表示當時手工業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商朝

[編輯]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商朝 (西元前1751年-西元前1111年)是中國的第一個信史朝代,在商朝之前屬於史前時代。因為商朝前期多次遷都,直到盤庚才定都為殷,所以商朝又稱殷商。湯為第一位君主,紂王為最後一位君主;商朝之後被周朝的周武王滅。

商朝因糧食過剩,所以飲酒風氣盛行。並發展曆法、文字甲骨文,為中國歷史上首次使用曆法和文字的朝代,曆法後來成為現今的農曆;文字最早用來占卜,後來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而形成今日的漢字。

商朝的青銅器用於戰爭、祭祀,是國家權力象徵。宗教方面,商人[註 1]祭祀天神、地祇、人鬼[註 2],對人鬼的祭祀後來演變成慎終追遠。

周朝

[編輯]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周朝 (西元前1111年-西元前221年)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周朝分為東西周,西周首都為鎬京、東周首都為雒邑,西周武王為第一位君主,幽王為最後一位君主,西周之後被外族犬戎滅;東周平王為第一位君主,最後戰國時期的六國被贏政 (秦始皇)所滅。

歷史

[編輯]

制度

[編輯]

西周時,周武王實施封建制度、周公實施宗法制度、禮樂制度,內容主要是同階級身分世襲由嫡長子繼承,其餘則降一級。如某天子的嫡長子可繼承天子身分,其餘的小孩則成為諸侯。以下列方式分級:

  • 貴族
    • 天子
    • 諸侯
    • 卿大夫
  • 平民
  • 奴隸

管蔡之亂

[編輯]

西周時,周成王即位時由周公攝政,因為管叔、蔡叔不滿,發生管蔡之亂 (屬於宗室之亂),周公親自東征平定。

春秋時代

[編輯]

東周時,周天子力量衰微,各地諸侯崛起,形成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戰國時代

[編輯]

東周時,周天子地位降低,各地諸侯稱王,形成戰國七雄:韓、趙、魏、楚、燕、齊、秦

其中,秦國中商鞅變法、張儀提出連橫親秦、范雎提出遠交近攻吞併六國,為秦國打下基礎,之後贏政滅六國,統一為秦朝。

在其它國家也有對抗秦國的政策 (蘇秦提出合縱抗秦),但仍被秦國所滅。

社會

[編輯]

西周時,貴族掌握統治權。東周時卻貴族沒落平民崛起,因為各國國君重用有才能的平民以及養士風氣,形成布衣卿相的情況,如重用蘇秦、張儀、范雎,養士春申君、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


經濟

[編輯]

東周時農工商業發達,出現了鐵製的農具和水利工程,如秦國李冰父子建造了都江堰。且貨幣流通、生產技術提升。

此外,呂不韋以商人身分當上秦國相國,這件事說明了工商業者地位的提升。

文化

[編輯]

東周時思想百家爭鳴:

  • 儒家
    • 學說以仁為中心
    • 春秋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以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為原則,提出人性本善。後人稱為至聖先師。
    • 戰國孟子提出人性本善。後人稱為亞聖。
    • 戰國荀子提出人性本惡。
  • 道家
    • 春秋老子提出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 戰國莊子擅長以寓言故事敘述哲理。
  • 墨家
    • 墨子主張兼愛 (博愛)和非攻。
  • 法家
    • 韓非提倡富國強兵之道,使用刑罰、權術、威勢統治人民。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1. 這裏指的是商朝人,不是賣東西的商人。
  2. 祖先,似台灣原住民的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