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文言/实词

维基教科书,自由的教学读本

文言文中,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就是实词[1]

常用动词

[编辑]

[编辑]
  1. 相当于“喜爱”。
    • 师说》:“其子,择师而教之”
    • 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欲立之”(姜氏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世子)

[编辑]
  1. 相当于“担心”。
    • 论语·学而》:“不人之不己知,不知人也”

[编辑]
  1. 相当于“说”。

[编辑]
  1. 相当于“拥立”“设立”。

常用形容词

[编辑]

[编辑]
  1. 相当于“晚”。
    • 论语·子路》:“何也?”(为什么这么?)

常用副词

[编辑]

[编辑]
  1. 相当于“曾经”。
    • 项脊轩志》:“家有老妪,居于此”(家中有老妇人,曾经住在这里。)

[编辑]
  1. 相当于“确实”。

[编辑]
  1. 相当于“仍然”“还”。
    • 说苑·反质》:“黔首匮竭,民力单尽,不自知,又急诽谤,严威克下,下喑上聋,臣等故去”(……仍然不自知……)

[编辑]
  1. 相当于“尚且”“还”。
    • 祭叔父黄门文:“恨易箦之不见、及拜其冠巾”

[编辑]
  1. 相当于“刚刚”“才”。

[编辑]
  1. 相当于“即将”“马上要”。

[编辑]
  1. 程度副词,相当于“十分”“很”“非常”。
    • 捕蛇者说》:“言之,貌若戚者”
    • 项脊轩志》:“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厚”

词类活用

[编辑]

一 

[编辑]
  1. 数词作动词,相当于“相同”。

虚字实意

[编辑]

[编辑]
关于“以”字虚词的用法,见
  1. 动词,相当于“用”“使用”“利用”“启用”。

之 

[编辑]
关于“之”字虚词的用法,见
  1. 动词,“之N地点”相当于“到N地点去”。

[编辑]
关于“若”字虚词的用法,见
  1. 动词,“若N”相当于“像N一样”,“相若”相当于“相同”
    • 论语·泰伯》:“有无,实虚”(有却好像没有一样,实却好像一般
    • 论语·先进》:“由也,不得其死然!”(由:子路的名。子路这样,怕是不得好死。)
    • 论语·子路》:“言不可以是其几也”(话虽不能这样说,但是也差不多)
    • 论语·宪问》:“岂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难道要寻常百姓一般为小节小信,而自缢于沟渠之中,却没有人知晓吗?)

参考文献

[编辑]
  1. 蒲立本. 古汉语语法纲要. 北京: 语文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