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學/假單孢菌屬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生物學性狀[編輯]

專性需氧。菌落大小不一,無芽胞,有莢膜,菌體一端有1~3根細長鞭毛,運動活潑,臨床分離的菌株常有菌毛,直或微彎的革蘭陰性桿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5℃,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邊緣不整齊,扁平濕潤,產生帶熒光的水溶性色素。在血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環。在液體培養基中渾濁生長,表面形成菌膜。銅綠假單胞菌對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強,在潮濕處能長期生存。對乾燥有抵抗力。濕熱55℃經1h才被殺滅。對醛類、汞類和表面活性劑有抵抗力,可在某些表面活性劑如苯扎溴銨溶液中存活;在污染銅綠假單胞菌的皮膚、器械消毒時應予注意;對酚類、碘製劑敏感。對青黴素、紅黴素、萬古黴素等多種抗生素耐藥。

致病性與免疫性[編輯]

致病物質主要是內毒素,此外如菌毛、莢膜及細菌產生的細胞溶解毒素、蛋白分解酶等也與致病密切相關。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多為繼發性,如皮膚創面的繼發感染,也可見於長期化療或使用免疫抑制藥的患者。本菌可以感染人體的任何組織和部位,引起局部化膿性炎症,甚至進入血液引起菌血症、敗血症等疾病。
機體對銅綠假單胞菌的免疫主要是體液免疫,尤其是分泌型IgA的黏膜表面免疫作用。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在抗感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學檢查[編輯]

可取膿液、痰液、尿液、血液以及醫院病區或手術室的物品、醫療器械等。標本若為綠色膿液或腦脊液可直接塗片鏡檢,如為革蘭陰性桿菌,結合臨床症狀可作出初步診斷。將標本接種於血平板上,根據菌落特徵、色素及生化反應等予以鑑定。必要時用血清學試驗確診。

防治原則[編輯]

銅綠假單胞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可通過多種途徑感染,必須嚴格消毒及無菌操作,預防醫源性感染。銅綠假單胞菌對多種抗生素耐藥,治療可選用多黏菌素B、慶大黴素。對燒傷患者使用多價銅綠假單胞菌抗血清可降低其繼發敗血症或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