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局部血液循環功能障礙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局部血液循環功能障礙 - 充血和淤血 - 出血 - 血栓形成 - 栓塞 - 梗死 - 水腫
細胞和組織的正常結構和功能依賴完善的局部血液循環以提供氧和營養物,並維待內環境穩定。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可導致局部組織甚至器官的充血、水腫、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或梗死的發生。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可以是局部因素所致,也可能是全身血液循環障礙的局部表現。例如,下肢靜脈充血、水腫可由下肢靜脈血栓引起,也可由右心衰竭所致;肺水腫可由肺部炎性充血引起,也可由左心衰竭所致。在現代社會疾病譜中,心腦血管病(如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等)是最主要的致死病因,而這些疾病都涉及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因此,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在人類常見疾病的發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局部血液循環障礙表現為:

  • 心血管內成分溢出血管:水分在組織間隙中增加稱水腫;水分在體腔內積聚稱積液;紅細胞溢出血管稱出血;
  • 局部組織血管內血液含量異常:動脈血最增加稱充血;靜脈血扭增加稱淤血;血管內血最減少稱缺血;
  • 血液內出現異常物質:血液有形成分析出或凝固稱為血栓形成,血管內出現空氣、脂滴、羊水等異常物質阻塞局部血管稱為栓塞,由於缺血、栓塞引起的組織壞死稱為梗死。

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及其所引起的病變是疾病的基本病理改變,常出現在許多疾病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