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藥理學/平喘藥/皮質類固醇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作用機轉

[編輯]

皮質類固醇(尤其是糖皮質素)使用在氣喘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推測與抗發炎有關,部分透過抑制致發炎之細胞激素產生。它們不是直接使呼吸道平滑肌放鬆,而是降低支氣管過敏,如果有規律服用,可以降低氣喘惡化頻率。它們在氣管阻塞的作用,部分歸因於它們使支氣管粘膜中充血的血管收縮,以及強化 β 受體促進劑的作用,不過它們的主要機轉勢抑制氣喘的呼吸道受淋巴球、嗜酸性白血球和肥大細胞浸潤。 1950 年代就知道全身性糖皮質素治療對嚴重氣喘的益處,但帶來很多與嚴重的副作用,尤其是需要反覆使用者。1970 年代開發出 beclomethasone,局部有效的糖皮質素製劑,可以靠吸入方式傳遞足夠劑量的藥品給支氣管粘膜,且全身吸收低。

臨床使用

[編輯]
  • 當長期使用口服或腸外給予皮質類固醇,常有嚴重不良反應,因此只給需要緊急治療者,像是單靠支氣管擴張劑仍無法改善者、儘管使用高劑量維持治療,症狀仍在惡化者
  • 對於嚴重氣喘惡化,緊急治療通常從每日口服 30-60 mg prednisone 或每 6-12 小時 IV 0.5-1 mg/kg methylprednisolone 開始,接著在呼吸道阻塞有改善後漸漸減少劑量
  • 大部分患者,全身性皮質類固醇治療可以在 5-10 天內停藥,但隨著劑量降低,可能有些患者的症狀會惡化
  • 吸入性治療可以避免皮質類固醇治療的全身性不良反應
  • 現在有作為 ICS 的藥品:beclomethasone, budesonide, ciclesonide, flunisolide, fluticasone, mometasone 和 triamcinolone
  • 平均每日吸入 800 μg beclomethasone 控制氣喘的效果與口服 10-15 mg/d prednisone 相當,且副作用較少
  • 當患者要從慢性口服治療轉成 ICS 治療時,要慢慢減低口服劑量,避免造成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 當患者已標準劑量 ICS 但仍需要繼續接受 prednisone 治療,較高的吸入劑量通常是有效的,且可以逐漸減少和停止 prednisone 治療
  • 雖然高劑量吸入性類固醇可能會輕微抑制腎上線,但與口服糖皮質激素治療相比,長期使用引起的全身性不良反應風險可忽略不計
  • 使用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可能會導致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可以簡單地用局部 clotrimazole 治療,且可教育患者每次使用完藥品後要嗽口來降低感染風險
  • Ciclesonide,一個需要透過支氣管酯酶活化的前驅藥,與其他皮質類固醇療效差不多,念珠菌感染風險低
  • 聲音嘶啞也可能是 ICS 對聲帶造成的局部影響
  • 大部分吸入體內的藥品沉積在口咽中並被吞嚥,但吸入的皮質類固醇在肝臟中會被首過代謝,因此在成年人中不會造成短期併發症
  • 慢性使用可能會增加骨質疏鬆和白內障風險
  • 在兒童上,ICS 治療,在第一年可能會延遲長高約 1 cm,但此後不會減慢,因此對成人身高的影響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