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義(Pluralism)
意涵
[編輯]多元主義(Pluralism)係一種關於如何理解諸種價值和善的存在樣式與相互關係的認知態度,其對立面為一元論。多元主義主張群體生活裏的重要問題未必只有一個可供參考的答案,而且各種善和價值往往是不可共量的、相互衝突的, 因此,一切美好事物、一切可欲的價值並無法被整合在一個協同一致的體系之中。
起源
[編輯]多元主義早期在哲學領域是形而上學一與多的爭議,直到二十世紀中葉,此種意義連結到現代用法上的許多特點,逐漸開始發展,於倫理學和政治理論中首先出現。
多元主義是對於啟蒙運動的再省思的產物。啟蒙運動的重要貢獻之一固然在於對理性所揭示的可能性的凸顯,但啟蒙運動的極端發展則導致過度誇大了理性的作用,從而出現諸種自信滿滿的社會藍圖。然而,歷史的實際發展卻一再傷挫這樣的自信。面對實際發展與原有想望之間的巨大落差,有些人仍不改其志,自信能洞悉真正的問題的唯一正確的答案,另一些人則警覺到是否必須徹底檢省我們思考群體生活的態度與預設。而多元主義即是後 一種回應方式的一個表現面。
多元主義承認理性之彌足珍貴,但並不贊同將自然科學所倚賴的尋求解答的模式不假思索地移植至人文學門,亦不認為人類群體生活中的重要問題都僅僅只有唯一一個正確的答 案。多元主義認識到差異性一直是人類群體生活中的難以化約的要素,這種差異不僅反映在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中,也反映在對於各種可貴的善或終極價值的追求之中。更重要的是,這些可貴的善或終極價值並不存在着一體適用的共通的測量尺度,而是相互異質的、不可共量的。
重要代表人物
[編輯]伯林 (Isaiah Berlin)
[編輯]二十世紀,為多元主義做最多辯護的為伯林 ,其認為,一切美好事物、一切可貴的價值在最終必定是相互協同一致的看法,既不符合人類情境的實情,同時也極為危險。
伯林所理解的世界圖像是,人類情境同時存在着許多不同的終極價值,這些終極價值對不同的人來說都是可欲的,而且也具有足以說服別人的客觀的正當性,再者,這些終極價值往往是不可共量的、無法用單一標準來度量其優劣或確定其位階的、無法被整合成一個相一致的價值體系的,而是會相互衝突並構成矛盾的。
伯林所宣揚的多元主義是,既然並不存在着唯一一種正確的或值得追求的好的生活或終極價值,而是同時存在着許多種不同的可能性,一個社會或國家就不應該強制所有的人服從單一一種終極價值,而是應該儘可能地去包容各種可能相互矛盾的終極價值, 並且讓人們在諸種終極價值間去進行必有各自之得失的取捨和配置。在伯林看來,「多元主義是更人性的,因為它並未(像體系建構者那樣)以某種遙遠的、自相矛盾的理想的名義, 剝奪了具有難以預測的自我轉化能力的人類在他們的生活裏所認為的不 或缺的東西」(Berlin, 2002: 216-217)。
凱吉斯 (John Kekes)
[編輯]為了避免意見或價值主張之多樣性和多元主義的混淆,凱吉斯對多元主義下了明確定義,他認為多元主義是由四個命題組合而成:第一,實現美好生活所必須之價值具有不可通約性;第二,這些價值彼此衝突,所以實現某些價值就會排斥一些其它價值;第三,這些價值衝突的解決缺乏權威性的標準,因為標準也是多元的;第四,在這些不可通約性價值之衝突中,仍然存在合理的解決之道。
凱吉斯強調多元主義是一個有關價值的理論,多元主義否定有所謂最高價值 的存在,同時否定不同價值之間可以作出高低排比,以及否定合理人之間會同意一個權威式的原則,作為解決價值衝突的共同訴求。凱吉斯對多元主義所下的結論是:主張某一個價值永遠具優先性的論點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