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性病學/實驗室檢查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皮膚組織病理檢查[編輯]

當臨床診斷有困難時,組織病理檢查常有助於診斷和分型。

皮損的選擇[編輯]

  • 通常選擇成熟而未經治療的典型損害,同時帶一部分損害周圍的正常皮膚,以便與病變組織作對比。
  • 水疱、膿疱或需尋找病原體的損害,應切取早期損害,水疱或膿疱應完整切取。
  • 如系較大的損害,應取其活動性的邊緣。如同時存在幾種皮膚病的損害時,應分別取其皮損做檢查。

取材方法[編輯]

有外科手術法及鑽孔法兩種。

外科手術法[編輯]

 常規消毒皮膚和局部麻醉後,按無菌操作法,用手術刀沿皮紋方向做長1cm、寬0.3~0.5cm的梭形切口,刀鋒沿皮面垂直,切取標本應深達皮下組織,底部與表面寬度一致。切忌用鉗夾取組織,以免造成人為的組織變化,切取的標本應平放在吸水紙上,以防標本捲曲,或立即放入盛有10%甲醛液或95%乙醇的小瓶中固定。待送病理檢查。

鑽孔法[編輯]

 用於皮損較小無須刀切或刀切困難者。消毒局麻後,以左手固定並繃緊局部皮膚,右手持皮膚組織鑽孔器鑽孔,達到一定深度後,用有齒鑷小心提起組織,取小彎剪從其根部剪下,即可固定送檢。壓迫創口止血,塗布少許碘仿,加壓包紮。顏面部用此法時,應縫合創口。

真菌檢查[編輯]

真菌檢查對皮膚真菌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常用的有直接鏡檢和真菌培養。

標本的採集[編輯]

 淺部真菌病常採取鱗屑、菌痂、毛髮和甲屑等標本。取材時應選擇未治療和病灶邊緣的新損害。病甲應先刮除甲板表層及游離緣的病變組織,然後取其深層的甲屑。深部真菌病,根據病情採取膿液、痰、尿、糞、口腔、陰道分泌物以及各種穿刺液和病變組織等,應以無菌操作方法採取標本。

直接鏡檢[編輯]

 將採取的標本置於載玻片上,通常滴上1~2滴10%~20%氫氧化鉀溶液以溶解角質,蓋上蓋玻片,放置數分鐘或在火焰上微加溫以加速角質溶解,然後輕輕壓緊蓋玻片,驅除空氣泡,吸去周圍溢液,以免沾污蓋玻片而妨礙鏡檢。有些標本(如腦脊液檢查隱球菌)需滴1滴印度墨水使之混勻後加蓋玻片後鏡檢。某些深部真菌病須用革蘭、瑞特或姬姆薩等染色後鏡檢。如一次檢查為陰性,應重複檢查,必要時做真菌培養。

真菌培養[編輯]

 主要用於確定菌種,也可用作輔助直接鏡檢的檢查結果。常用的培養方法有常規培養、大培養和微量培養3種。常規培養一般用試管培養,在無菌條件下將標本接種於沙煲培養基斜面上。一般每一斜面接種2~3處,每份病材接種2~3管。淺部真菌,在25℃室溫下培養,一般1周左右即開始生長,觀察2~3周;深部真菌,在37℃下培養,觀察3~4周。

濾過紫外線檢查[編輯]

濾過紫外線檢查(Wood燈檢查)即通過含氧化鎳的石英玻璃過濾後所獲得的長波紫外線,照射某些皮膚病的皮損或其他排泄物。根據其是否出現熒光或出現何種顏色的熒光,對某些皮膚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提供依據。如白癬的病發呈亮綠色熒光,黃癬呈暗綠色熒光,黑點癬無熒光,紅癬呈珊瑚紅色熒光,鱗癬呈亮紅色熒光,基底細胞癌則無熒光。

疥蟎檢查[編輯]

針挑法[編輯]

 首先用藍墨水滴於皮損處尋找隧道。選用6號注射針頭,在隧道末端蟲點處,距離蟲點底部1mm,垂直於隧道長軸進針,直至蟲點底部,並繞過蟲體,然後放平針杆(5°~10°),稍加轉動,疥蟲即落入針口孔槽內,緩慢挑破皮膚出針,蟲點多在水疱的邊緣。

刮片法[編輯]

 主要對丘疹內疥蟎進行檢查,用消毒外科刀片蘸少許礦物油尋找新發的炎性丘疹,平刮以刮取丘疹頂部的角質部分,至油滴內有細小血點為止。連刮6~7個丘疹後,移至載玻片上,鏡下可見幼蟲、蟲卵及蟲糞。

細胞學診斷[編輯]

適用於疱疹性、病毒性皮膚病和基底細胞癌皮損。在顯微鏡下,這些損害的細胞塗片檢查,可較快地獲得比較正確的診斷。方法簡單,較易掌握。外周血檢測紅斑狼瘡細胞或Sézary細胞,對明確診斷也有幫助。

梅毒螺旋體檢查[編輯]

梅毒螺旋體暗視野顯微鏡檢查[編輯]

 檢查者戴手套,無菌生理鹽水棉拭子拭去皮損(硬下疳、潰瘍、扁平濕疣及濕丘疹等)表面污物,或用消毒鈍刀輕輕除去痂皮,輕刮皮損表面並輕施壓力至出現滲液而無出血為度。用蓋玻片蘸取少量滲出液,覆蓋於有生理鹽水的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置於暗視野顯微鏡下,見長5~20μm、有6~12個螺旋、運動活潑的螺旋體即為陽性。

螺旋體鍍銀染色法[編輯]

 螺旋體具有親銀性,硝酸銀可使之染呈棕黑色。方法:取材、塗片,空氣中自然乾燥,用羅氏固定液固定1~2min,無水乙醇洗滌。滴媒染液2~3滴,酒精燈微加熱至產生熱蒸汽為止,染30s,水洗,最後滴加銀染液,並加熱產生蒸汽,染30s,水洗,自然乾燥,置油鏡下檢查。陽性結果為淡棕色背景下,見染成棕黑色的螺旋體。

螺旋體免疫熒光染色法[編輯]

直接法[編輯]

將受檢標本均勻塗佈於載玻片上,自然乾燥後用丙酮固定10min。另外,用可培養的非致病性螺旋體培養物進行吸收的抗人(兔)梅毒螺旋體血清與FITC結合,並以適當稀釋的此血清塗於備有標本的載玻片上,37℃孵育30min。徹底清洗,緩衝甘油封固,熒光顯微鏡鏡檢。

間接法[編輯]

標本製作及固定同直接法。加經吸收的抗血清,37℃孵育30min,徹底沖洗;加FITC結合的抗人(兔)Ig,孵育30min,徹底沖洗;緩衝甘油封固,待檢。發現呈亮綠色熒光的梅毒螺旋體為陽性,可確診梅毒。

淋球菌檢查[編輯]

直接塗片檢查[編輯]

 取膿性分泌物塗片、乾燥、固定、革蘭染色,可見革蘭陰性細胞內雙球菌。女性患者須取宮頸分泌物做培養。

培養[編輯]

 取男性尿道口以上2.0~4.0cm及女性宮頸2.0~4.0cm處分泌物,直接接種於T-M、NYG培養基培養,24~48h挑取菌落做革蘭染色、氧化酶試驗及糖發酵試驗等鑑定,並做藥敏試驗測最小抑菌濃度以及β-內醯胺酶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