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倉頡輸入法/信函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新增話題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倉頡輸入法目前仍有不少規則之細節需要釐清。過去曾有網友去信朱邦復工作室詢問倉頡輸入法相關問題,也獲答覆,但或因去信時考慮不夠周延、相關資訊提供不夠充份,加以沈女士等人事務繁忙,有些答覆顯較粗略且甚至與既有觀念、規則、編碼牴觸,事實上難以採行,也讓社群有遵從或揚棄官方說法之爭議。為求慎重及減少對工作室之叨擾,此擬針對部分重大議題採多人共撰信稿及聯名寄信之方式再與官方商榷,使官方能在知悉充分資訊下做到最全面的釋疑。去信及回覆內容亦皆完整公開,以備後人查考。

具體做法如下:

  1. 參與者先於本頁面撰寫信稿及檢查,直至內文最後一次修改後所有人皆確認同意。
  2. 選出一人作為寄信代表人處理寄信事宜。
  3. 共同撰稿人提供電郵給寄信代表人(寫於此頁、寄站內信、或透過其他聯絡方式)。
  4. 由寄信代表人將信稿內文如實寄至朱邦復工作室,附上共同撰稿人之電郵信箱,並請網管回信給名單中所有人,同時內文也提醒答覆內容將公開至維基教科書備查。
  5. 收到回信後亦如實公開至該討論頁面。

其他補充及注意事項:

  • 撰寫時請注意信件內容為純文字,且有2000字之限制
  • 為避免寄信代表人未如實寄信及公開回信內容之爭議,原則上共同撰稿人皆加入收信名單,以求多重確認。若有人因其他考量不欲公開電郵,亦可選擇只撰稿而不收信。
  • 共同撰稿人請於「共同撰稿人」一欄簽名(~~~);若選擇不收信,則加括號標示((~~~))。
  • 若有共同撰稿人因其他考量不便參與本頁編輯,亦可公開委託他人代理,即於其他平台公開聲明將參與哪份聯名信(及委託何人、其他交待事項等等),由受委託人或其他共同撰稿人於本頁代為簽署,並附上原公開聲明之連結。
  • 共同撰稿人確認信函內容無問題後,請簽上時間(~~~~)表示確認。若於簽名時間後內文還有修改,則請更新時間表示確認之前的修改無問題。委託他人代理者,同樣由代理人協助簽上時間。

疑似有爭議、可能須考慮去信詢問的議題參見〈難以解釋的規則問題〉。

過往信函

[編輯]

五代「癶」、「𡗗」、「夂」系字之取碼原則

[編輯]
  • 信件內文:
致網管:

《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有些未明言之潛規則,造成困惑,本議題是其一,且對五代倉頡之教學、應用影響甚鉅。曾有網友去信問過,亦獲沈女士親覆[1],但經細考其說有不少難以圓說及遵行之處,為求慎重,特與多位關切此議題之同道聯合撰信,再次與朱先生及沈女士商榷,望工作室不厭其煩詳查及指點。(去信於維基教科書共同撰寫[2],回信亦預計公布於該處)

百忙之中打擾,歉甚,祈請網管轉達朱先生及沈女士,並將回覆寄予名單中所有成員。再次感謝!

* * * * * *

倉頡輸入法向來是於可橫向一次截然分離(俗稱「一刀切開」)處分割上下形漢字之字首、字身。但因實務考量,「𠆢」「八」「大」「夭」「天」「冖」「宀」等字形雖輕微遮住下部字形,仍統一將下緣視為可一刀切開,如「貧」之字首取「八」不取「分」、「奮」之字首取「大」不取「奞」、「喬」之字首取「夭」不取「呑」等等。三代手冊亦於介紹字首時明言「八、人、父、𡗗、……𦥯、龹、龸等,當作上下分離的字首。」五代手冊無此敘述,但取碼相同。

相似之「癶」「𡗗」「夂」「⿳亠丷冖」等字形在三代倉頡皆是遵循前述原則取碼,但五代倉頡許多漢字不從,例如「蠢」「螽」「凳」「啻」分別是取「春」「冬」「登」「帝」為字首。

經查五代手冊於介紹字首字身時謂「於可橫向一次截然分離處分出字首」而取「冬」作為「螽」的字首,但同頁又取「其」作為「基」的字首,兩者似乎衝突。手冊附錄之三五代改碼表亦謂基於「五、取碼原則不一致者,使其統一」修改了「螽」「凳」「蠢」「惷」「憃」等字之編碼,唯未詳述理由。曾有網友去信詢問「蠢」「啻」(及「䡨」)等字之取碼,沈女士親覆三字道理相同,即視「𡗗」「⿳亠丷冖」(及「⺶」)之下緣不能一刀切開,故於「春」「帝」(及「差」)下平切出字首[1]。但經細查,此說法有許多難以圓說或模糊之處:

1.五代手冊附表之「癹」(弓人竹弓水),及漢文庫典之「䆐」(手大竹木木)、「𣔽」(弓人一大木)、「𤼴」(弓人土戈廿)、「𩶓」(手大弓田火)等字之編碼皆似乎是視為一刀切開,與此說相違,如何解釋?

2.五代手冊「竷」編碼為「卜十竹手水」,但漢文庫典編碼為「卜十竹水水」,此外尚有「㯯」(木竹水金)、「𠏤」(人竹水金)、「𥫔」(卜十竹水金)、「𨼇」(弓中竹水一),兩者分割取碼方式顯不一致。究竟在五代倉頡「夅」類字形應如何分割為是?

3.「八」「夭」「龹」「父」「冖」「龸」等與「癶」「𡗗」「夂」「⿳亠丷冖」等字形甚為相似,何以前者之下視為可一刀切開、後者則否?

4.若嚴格要求一刀平切,實際切點如何定義?如「𩶓」字之「𡗗」似乎可因撇捺長度不同,令切點可為(1)「𡗗」下緣、或(2)「⿵𡗗⿱𠂊田」下緣、或(3)「𩶓」下緣(即無平切點),應以何字形與詮釋作為取碼標準?按常見字形似為(2),則應取碼「手田火」,但與漢文庫典取碼相違。

5.六代倉頡編碼完全取消了五代對「蠢」「螽」等字的取碼方式,回歸三代一刀切的作法。是否工作室亦認為五代作法不妥,長遠而言應更正為宜?

對於此矛盾,社群有多種聲音,一是認為應揚棄五代作法,統一改回三代、六代之分割方式,修正少部分與之不符的編碼(可適當兼容舊編碼)。二是將涉及改碼之字形——「登」「春」「舂」「秦」「冬」「各」「夆」「夅」「备」「帝」等——視為複合字首,修正少數與之不符的編碼(可適當兼容舊編碼),如此即可沿用舊理論架構,也不必大幅改動編碼。社群亦有數個發展其他理論的嘗試,但皆未能妥善解釋。

總此,望工作室能就此議題給予指點,尤其以下諸項:

一、1.–5.之疑難如何圓說?對於社群的不同聲音,工作室建議何者為佳?或有其他更建議的做法?

二、五代作法是否應推廣至大字集的取碼,例如「𩪩」(U+29AA9)應取「月月卜月口」或「月月卜中口」?

三、「䆐」「𣔽」「𤼴」「𩶓」「竷」等字之取碼是否有誤?或反之是「螽」「凳」「蠢」「惷」「憃」「𨼇」等字之五代取碼有誤?抑或兩組皆無誤?是否尚有其它相關字的取碼需要修正?

備註:

[1]: 網友詢問「䡨」「蠢」「啻」等字之通信內容(第十一項)
     http://ejsoon.win/phpbb/viewtopic.php?t=793

[2]: 本信共同撰稿頁面
     https://zh.wikibooks.org/wiki/Talk:%E5%80%89%E9%A0%A1%E8%BC%B8%E5%85%A5%E6%B3%95/mails/1

[3]: 維基教科書《倉頡輸入法》(尤其〈特別注意·爭議編碼〉一節)
     https://zh.wikibooks.org/wiki/%E5%80%89%E9%A0%A1%E8%BC%B8%E5%85%A5%E6%B3%95

討論

[編輯]

請共同撰稿人協助檢查內文是否有任何事實錯誤,例如漢字編碼、引用資料、超連結網址等等。--ceku (留言) 2018年9月5日 (三) 06:51 (UTC)回覆

「𠆢」「八」「大」「夭」「天」「冖」「宀」等字形之下視為可一刀切開之做法並未見於五代手冊。是否有人能協助查詢三代手冊是否提及此點?--ceku (留言) 2018年9月5日 (三) 06:51 (UTC)回覆

漢字分割時,⿵的外框不會太複雜,否則會像「啇」字般被視為整體字。若「癶」「⿳亠丷冖」下可「一刀過」切開,它們就是「⿱形漢字」;若「癶」「⿳亠丷冖」下不被視為可「一刀過」切開,它們能被視爲「⿵形漢字」嗎?於是就帶出以下問題:

「癶」本身取碼是「弓戈卜人」四碼。若「癶」下不被視為可「一刀過」切開,那麼「癸」字就沒有可能是上下組合字,而是整體字。這樣的話,它便不能取「弓人.一大」,要用整體字規則取「弓戈卜大」。而「發」字會變成整體字取「弓戈卜水」,還是變成左右組合字取「弓弓.卜人.水」?(類比「萌」字,不應拆為左右組合字,那麼整體字應是正解。)「登」字更麻煩,是整體字「弓戈卜廿」,還是切成「弓一.口廿」,抑或切成「弓口.廿」?(若「登」不是複合字首,卻在「凳」字中可以變成字首的話,在「口」上或「䒑」上切開都不對,那麼視為連體字是唯一解。)無論如何,只要「癶」下不被視為可「一刀過」切開,現在「癸、發、登」等字會變成取錯了碼嗎?

「⿳亠丷冖」也有類似問題。如果它下不被視為可「一刀過」切開,那麼「帝」字就沒有可能是上下組合字,而是整體字,得取「卜金月月」才合規則。「旁」字也一樣,會變成整體字取「卜金月屍」。只要「⿳亠丷冖」下不被視為可「一刀過」切開,現在「帝、旁」等字會變成取錯了碼嗎?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7日 (五) 16:27 (UTC)回覆

「癶」「𡗗」「夂」似乎沒那麼複雜,又是字典常用形狀,大概可以視為延伸分割的字首;至於「帝」「旁」,的確可能要考慮比照「啇」視為整體字。這之間的判斷依據實在是不太明確。另外,由於「丷」有上連作用,「登」應該無論如何都不會考慮在「口」「䒑」之間切開。--ceku (留言) 2018年9月7日 (五) 18:51 (UTC)回覆
有考慮把「『啇』與『帝』相似,何以一者視為形勢上整體,另一則否」加入,但2000字數限制下實在難以寫進,且此議題似乎較不重要,是否考慮略過?或設法刪減其他部分?--ceku (留言) 2018年9月17日 (一) 17:54 (UTC)回覆
先略過,若回覆不理想有必要追問時才寫吧。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17日 (一) 18:19 (UTC)回覆

因應新證據和教科書的改動再做了些調整,CJ6兄煩請也看看。另,目前還未決定寄信人,不曉得CJ6兄有沒有意願處理寄信事宜?或再邀請有去信經驗的朋友加入?--ceku (留言) 2018年9月21日 (五) 17:13 (UTC)回覆

若再無人,我也可嘗試。甚或開設計劃專用郵箱也可?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21日 (五) 17:51 (UTC)回覆
開專用郵箱無妨,但似乎功用不大。首先,給誰管理?若一人管理,與私人郵箱似乎無異;若共同管理,權限如何分配?其次,以現今技術,要偽造不存在的信放入郵箱不難,不是說專用郵箱裏有某信,就代表不能有假。若有懷疑論者,給他看專用郵箱也未必足以釋疑。比起專用郵箱,每位參與者收一份複本還是比較可靠;當然嚴格來說還是可能有人未收到信,或已收到卻偽稱未收到等等,那就只能向工作室確認或司法級別的調查來處理,但一般應該不需要懷疑到那地步。
我建議還是不妨讓一郎去GitHub發個Issue邀一下格兄、Jackchrows、mrhso等人,若他們無意願或不便參與,至少可對目前信件內容給些意見,免得到時候被質疑內容偏頗。--ceku (留言) 2018年9月22日 (六) 03:39 (UTC)回覆
好像對當中的人事問題太樂觀了吧,去信和信件內容偏頗源頭、酸人源頭等,我都解釋了啊……一來不見得每一個人參與討論的目的,就是忠於事實啊,有他們給的意見或參與不見得就沒有偏頗之疑啊。二來相對比較忠於事實的一郎,就因此多次吃苦啊,你提的三個人當中有兩個是罵過他或至今仍酸他的,若我們還要讓一郎去處理,這也未免……
順帶一說,是面對同一話題的話,同一人到了另一個討論區,不見得就會判若兩人,改正在另一討論區的錯誤。過份地「對事不對人」不堵截已有前科的人的行為的話,只會令他有機可乘。另一邊有人繼續他的抹黑遊戲,把反對他的聲音說成是「情緒化」,要他的「正確B」內容進入教科書。我可不希望看到最終一人成虎。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22日 (六) 05:58 (UTC)回覆
我看他們主持補完計劃也還算盡心盡力,一郎也常參與補完計劃和他們有互動,或許立場有些不同,但不是不能合作的。而且官方若給了什麼建議,對五代補完計劃很可能會有影響,不知會下主持人Jackchrows實在很難說得過去,那邊還有其他路人網友搞不好有參與意願。大家都對倉頡有些感情,能合作一起把矛盾釐清總是理想些。再者,如果他們參與,從他們提的東西自然可看出有無偏頗;如果他們拒絕,從他們提的理由也可以看出合不合理,有無亂搞自有公評,至少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意見大致如此,最終是否邀請他們,留給你們決定。若只是無意願親邀,我去講也可以。--ceku (留言) 2018年9月22日 (六) 11:46 (UTC)回覆
一郎回覆,同意邀請Jackchows,也不反對邀請格瓦拉,但對mrhso甚有保留,mrhso也酸過維基教科書這兒、酸過看維基教科書的倉頡學習者。邀請方面,他個人就不宜了,也許得由我來。但有沒邀請函內容?邀請時應說什麼?
另外,補完計劃現在做法是兼容,即無論結果是改回三六代、增複合字首,或混亂式歸邊切割,並不影響補完計劃工作。除了參與、拒絕外,也有可能不回覆的。不過若有需要的話,就試一試吧。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22日 (六) 11:55 (UTC)回覆
我覺得不用想得那麼複雜,直接在補完計劃公開發個Issue說我們想共同寫信和工作室討論這些編碼,附上本頁連結,就已做到基本的知會(若有特別想邀請誰可以@他一下)。看到的人想加入、想拒絕、想給些意見等等,都是他們的自由。發信前沒看到或沒回覆就默認不參與,很單純的。--ceku (留言) 2018年9月22日 (六) 12:57 (UTC)回覆
那麼已貼了[1][2]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23日 (日) 11:40 (UTC)回覆
格瓦拉在邀請函issue下回覆[3],說:「甚善。詢問時最好不要以「基」為參照對象,而應以「喬」類比,與「蠢」等字情況較為相似。」。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25日 (二) 16:48 (UTC)回覆
我從來沒酸過看維基教科書的新手,相反比起看《熟記巧背》之流,我更歡迎維基教科書的這個條目。--石𫁶留言2018年9月23日 (日) 10:54 (UTC)回覆
沒酸過就好,Ceku兄和我個人歡迎大家按討論話題給予意見。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25日 (二) 16:48 (UTC)回覆

按之前信件討論及其他客觀資料看來,五代改碼似乎是想處理「⺶」、「⺹」、「尹」等字形和「癶」、「𡗗」、「夂」等字形的一致性,結果事實似乎證明「癶」、「𡗗」、「夂」等字形和「𠆢」、「八」、「大」、「夭」、「天」、「冖」、「宀」等字形的一致性更為重要。 嚴格說來「⺶」、「⺹」、「尹」等字形也可以有撇長造成分割部位難判的爭議,例如在「羣」官方視為「⿱君羊」,但標楷體等字體撇會長過「口」,會有點像「⿸尹⿱口羊」,但通常不會太長,因此詮釋為「⿱君羊」也非說不過去。與此較衝突的反而是「垕」字,常見字形也是撇長稍微超過「口」,三代視為「⿱后土」,五代不知何故改視為「⿸𠂋⿱口土」。三代手冊有說「君」是視為字首(當時還未有「複合字首」),但若要因此列入複合字首,則「老」「者」等諸多字形是否也須加入?「后」又應否加入?我認為這些字似乎視撇長稍微超過時仍視為一刀橫向分離比較單純,按此「垕」的五代取碼不如三代合理。

總此,信中問題「一」似乎並非非問不可,儘管問一下與官方確認也無妨。各位認為是否要留着呢?--ceku (留言) 2018年9月22日 (六) 03:57 (UTC)回覆

個人覺得問題「二、三、四」比「一」重要,建議先刪去「一」,若之後有必要追問時才問。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22日 (六) 05:58 (UTC)回覆
好吧,我就先刪去。若還有其他想法可再提。--ceku (留言) 2018年9月22日 (六) 07:37 (UTC)回覆

某E君擅自發問了。之前就說過那些問題描述欠詳,很多爭議點都沒問到,他還是硬要問。現在官方又出了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回覆。為避免重複,我們可能也要修改信件草稿了……還能不能愉快的合作了?--ceku (留言) 2018年9月24日 (一) 13:54 (UTC)回覆

我如何可以不把他的行為看成是存心破壞呢?要好好討論,他又不肯,總要玩弄歧義闕義,偷換概念,輸打贏要(比如同樣是與編碼不合的實例,他對待「複合字首說」時,就說實例推翻了「複合字首說」,不會是實例錯誤;對待「包圍說」時,就說「包圍說」是不容被推翻的,只是實例錯誤。)現在,我們大家都說明了過往的詢問有問題,不能解決爭議,不能讓回答方知悉問題所在;過往的回答也有問題,帶來更大的自相矛盾,所以要各方平衡地𫆰好信,說清問題所在,再公正可信地去寄。他現在的做法,除了破壞上述一切外,還可以有甚麼解釋呢?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25日 (二) 16:48 (UTC)回覆
我想我們就暫時休息一下,看他怎麼問,之後再把他就這個議題沒問好的地方補好(可能需要大幅修改了……)。為了先瞭解去信流程我已先行整理其他問題試發了一篇,目前看來運作無礙,之後或可試行用聯名信的方式處理第二篇以後的問題。--ceku (留言) 2018年9月25日 (二) 18:53 (UTC)回覆

我認為可以另一角度,以字源字義角度視之。不過若像臺灣教育局一樣過度重視也不好, 如,形聲,從蟲.春聲;,從土.後聲。 P.S.我是今日在倉友看到一朗的文才轉來此處,來晚了 TNTErick (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06:05 (UTC)回覆

字源考證有其意義,但倉頡輸入法發明人已多次說明倉頡輸入法取碼只考慮現代字形而不考慮字源,因此我們去信也不會對此多做着墨。--ceku (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15:52 (UTC)回覆
感謝。我直至目前的個人理解就是可能有一刀分割但是沒有完全承用這個規則。畢竟倉五以後就不是單一個人取碼了TNTErick (留言) 2019年2月19日 (二) 00:34 (UTC)回覆

與工作室商榷疑難取碼

[編輯]
  • 信件內文:
感謝工作室解惑,前次問答內容已公開於維基教科書:
https://zh.wikibooks.org/wiki/Talk:%E5%80%89%E9%A0%A1%E8%BC%B8%E5%85%A5%E6%B3%95/%E4%BF%A1%E5%87%BD/20180923

然而有些問題在下仍有困惑未解,故再擬提問。新增問題使用新編號;承繼上次提問者,編號同前。

為求慎重及減少多次打擾,本次提問內容是先與數名關切相關議題的朋友討論後共同撰寫,煩請工作室將回覆寄予名單中所有成員。

----

1. 「曲」「丳」上面皆有二豎,何以後者視為「單純的丨」而前者不是?手冊說的「囗、曰等類完全封閉形之字」是否包括「冉」「央」的「冂」形?如果是,「冉」「央」「婁」上面皆是一豎,何以後二者視為「單純的丨」切斷取碼而前者不是?我們對「單純的丨」及「類完全封閉形」如何定義有非常多疑惑,可否提供更明確的說明?

2. 若「亾」因不能確定「𠃊」和「人」孰高而視為左右形,換言之「県、眞、陋」三字都確定「目」或「丙」比「𠃊」高,對嗎?未來為大字集取碼,如「𠦣、𢧠、𢯇、𢧰」等字,應比照「県」或是比照「亾」?

3. 我們從三代及五代手冊都找不到「大」與上面「厶」相連的規則。看起來比較相關的是五代手冊的「單純之丨、丿筆畫與其上的字形相連。如:干、黃、焉、歹、刀、卑等。」但之前網友去信討論過「阜」「枼」因上部不屬「單純性橫筆」而不適用此規則,按此「厶」似乎也不屬「單純性橫筆」而不能適用。「大」似乎也不能比照「八」「儿」與上部視為相連,因「八」「儿」可以與上面的封閉形相連(如貝、見),而前面沈女士已言「大」不與封閉形相連了。那麼「大」與上面「厶」相連具體是根據什麼規則?該規則是否未寫入手冊?是否尚有其他相似字形也適用該規則?

4. 五代手冊原文寫:「單純之丨、丿筆畫與其上的字形相連。如:干、黃、焉、歹、刀、卑等。」其中字例「干」下面連著「十」,也能視為「單純的縱」嗎?「焉」「黃」橫筆下面的縱都連著非常複雜的字形,為什麼也能視為「單純的縱」而套用此原則呢?我們對「單純的斜、縱」如何定義非常疑惑,可否提供更清晰的說明?

6. 比照之前所言「倉」取「字首:人,字身:戈日口」,是否「含」應視為「字首:人,次字首:う,次字身:口」而非「字首:人,次字首:丶,次字身:乛口」?同理,「𩚇」(上「食」下「廾」)是否應取「人.戈女.廿」而非「人.戈.日廿」?「𠍐」(上「令」下「狐」)是否應取「人.戈戈.人」而非「人.戈.弓人」?

7. 原先的問題是「夂」為何取了「竹水」而不是比照「夜」之右下部取「弓大」。回答說「夂」不是「𠂊+㇏」而不能取「弓人」,但我們幾個人討論過還是無法理解不能取「弓人」的解釋如何類推到不能取「弓大」,能否就此再做深入說明?

8. 我們的理解是可以把「戈」的橫筆從中截斷,即把「𢦏」取為左「土」右「戈」,這似乎沒有違反規則。為什麼不能這樣取碼呢?

10. 除了例外的數目以外,例外規則的一致性也很重要。不少初學的朋友反映過難以理解為何「匃」、「瓦」、「几」等外框可包含省略而「戊」、「臧」等外框卻不行。想請教當初製定包含省略原則是基於前者與後者哪方面的差異而予以差別待遇?

11. 就我們的理解,若兩種取碼方式碼數不等,則應基於精簡原則選擇碼數較少者;若碼數相等,再依先繁後簡原則選擇。之前網友詢問六代「步」的兩種取碼「止中的的」與「卜中火」,因二者碼數不等,似乎應按前者取碼數較少的「卜中火」,但實際取碼卻為「止中的的」,故此想再商榷該取碼是否正確?

14. 有朋友指出,「𢀚」令「尸」的輔助字形延伸到最下取「尸一一」或「𡷊」令「卜」的輔助字形延伸到最下取「心卜一山」較諸「尸卜一」、「心卜卜山」更符合先繁後簡原則。同理,「非」應取碼「中一尸一」而非目前的「中一尸卜」。此說似乎言之成理,請問工作室認為此說成立嗎?若否,理由為何?

15. 「亞」的底部是一「ㅛ」形,即「廿」的輔助字形,我們不理解為何取作「一中中廿」會破壞字形特徵,能否再做進一步解釋?

18. 我們討論後仍不明白「當取全」應如何理解,故再請問「𡆵」之五代正確取碼應為何?

19. 若一字恰好可左右分或上下分,應如何取捨?查「歰」字取碼「尸一.尸戈.一」,是左右分;但「澀」取碼「水.尸戈.一」則是將其中的「歰」作上下分,如何解釋此差異?又如「誩」字可左右分取碼「卜口卜一口」或上下分取碼「卜卜一一口」,應以何者為是,理由為何?

20. 工作室先前於《第五代倉頡碼表說明》一文提及「屬於第五代倉頡碼-2003年版的是,博碩文化出版的《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之書附光碟,及【漢文樂園】之漢文字典」,因此許多朋友都相信漢文庫典的資料是工作室親自建立。然而之前許多朋友參考漢文庫典的編碼詢問取碼規則時都收到諸如「此碼非我所取」的回覆,故此想與工作室釐清:漢文庫典之編碼是否由工作室主導建立?目前是否仍由工作室維護?若是,是否有打算勘正錯誤編碼,以免後人繼續誤會?若否,目前應聯絡何單位處理取碼疑義?

討論

[編輯]

問題7還未解決到「夜」字;問題11還明顯有問題,但暫未想到如何發問。Cangjie6 (留言) 2018年9月26日 (三) 19:19 (UTC)回覆

其實我還不明白「未」取「手火」會有交叉是什麼意思?沈女士是否誤會成取「手金」了?--ceku (留言) 2018年9月29日 (六) 20:29 (UTC)回覆

問題6會影響「令」系列字的取碼。「𠍐」按以往習慣會取「人.戈.弓人」,但按沈說應取「人.戈戈.人」。「𡦈、𢂂、𥅍、𨗜、𪚙、𫩧、𬡌」等字亦同。「今」系列字會影響切分方式,但一般不影響取碼,如「盦」按以往習慣會取「人.戈.弓廿」,按沈說分割變成「人.戈弓.廿」,但取碼不變。這做法雖和以往習慣不太一樣,但確實與「良」「永」等字的處理方式較為一致。我們直接認可嗎?或是再去信詢問?--ceku (留言) 2018年9月29日 (六) 03:20 (UTC)回覆

也許再問一問確認沒差吧,畢竟「令」系列分別明顯。屆時念這圖我也得改改了。Cangjie6 (留言) 2018年10月9日 (二) 08:39 (UTC)回覆
目前就如文本所示,換個方式再釐清一次兩個相似規則的適用方式。如何?有更建議的問法嗎?--ceku (留言) 2018年10月11日 (四) 07:11 (UTC)回覆
直接問『「𠍐(上「令」下「孤」)」應取「人.戈戈.人」還是「人.戈.弓人」呢?』吧,這個是決定性的問題。「人.戈戈.人」與之前的答法(即「倉」是「人.戈日口」不是「人.戈.日口」)一致。若還有空間,還可以加上『「含」是「字首:人,次字首:う,次字身:口」還是「字首:人,次字首:丶,次字身:ᄀᆷ」呢?』這一條。Cangjie6 (留言) 2018年10月11日 (四) 08:15 (UTC)回覆
我認為「斜、點與下面筆劃視為相連」和「丶附屬於整個字形,視為一整體字」兩個規則如何取捨也是亟待釐清的事,因為不釐清兩者的關係還是無法決定「倉」、「令」等字要套哪個規則取什麼碼。不過我還沒想到夠滿意的問法(草稿先放下面暫存區),且字數實在不夠,目前暫定先如閣下所言把「丶附屬於整個字形,視為一整體字」弄清楚,之後再討論另一規則。有更好的做法嗎?--ceku (留言) 2018年10月11日 (四) 11:07 (UTC)回覆
看到這問答,似乎這幾個字也會有影響……[4]Cangjie6 (留言) 2018年10月17日 (三) 14:15 (UTC)回覆
加了「𩚇」--ceku (留言) 2018年10月22日 (一) 13:56 (UTC)回覆

問題9應是指「噩」中的「口」只有一碼,故視為整體字,所以我拿掉新問題了。要說疑問就是是否有「山」中鑲嵌一碼字形視為整體字,或「王」「工」中鑲嵌超過一碼的字形視為組合字的例字?(其實這題我本來以為答案是只有「山」視為延伸分割字首而「工」「王」內嵌字形皆是視為整體字……。)--ceku (留言) 2018年9月29日 (六) 03:42 (UTC)回覆

倉頡機應該無法顯示 IDS,不建議使用 IDS。--石𫁶留言2018年9月29日 (六) 11:25 (UTC)回覆

那要怎麼做,有具體可行的建議嗎?--ceku (留言) 2018年9月29日 (六) 14:10 (UTC)回覆
『15. 「亞」的底部是「ㅛ」形』,用這同形諺文代替,可以嗎?Cangjie6 (留言) 2018年10月1日 (一) 17:33 (UTC)回覆
「亞」底部字形可以考慮。不過我想的是,如果無法顯示IDS,恐怕問題是對Unicode支援不足,那大概很多罕用字(尤其Ext-B+以上)都有問題了。然而現代電腦設備大對對Unicode有不錯的支援度,也有不少自由字體可安裝,以工作室的資訊技術水平,要找到能讓那些字元正常呈現的電腦或處理方法應該不難。因此除非有很好的證據顯示他們無法處理或無意願處理,我們才需要特意做處理——此外我們也得先有好的處理方案才行。--ceku (留言) 2018年10月2日 (二) 11:03 (UTC)回覆

以下幾個問題之後會考慮提問,不過字元上限快到了,這次就暫時扣著,留給更重要或更相關的問題:

6. 我們發現五代手冊未提及1994年版三代手冊說的「斜、點與下面筆劃視為相連」,而有一類似規則「丶附屬於整個字形,視為一整體字。如:寸、永、兔、甫、犬等。」不曉得五代倉頡規則是以後者取代前者,或兩者並存?我們對後者也有疑惑,按「丶」附屬於「整個字形」的說法,似乎「倉」「今」「令」應視為整體字,但三字衍生字的實際取碼顯非如此,那應該怎麼解釋呢?

. 台灣標準字形的「𠫓」如何取碼?有網友說他寫信詢問得到的回應是2003年版五代倉頡在「卜」部增加了一個輔助字形「𠫓-丶」,故取「卜戈」。之後又有網友詢問新輔助字形是否應推廣至「车」取「卜手」、「东」取「卜木」?答覆為否,且台標「𠫓」應取「大戈」。因說法明顯不一致,故此再次與工作室商榷:應以何者為準?

. 「𠃍」字形向來歸於「弓」部,例如「卍」取「弓難」、「吳」取「口女弓大」、「永」取「戈弓水」。但查漢文庫典,「片」取「中中一尸」而非「中中一弓」,而「卍」、「吳」、「永」取碼皆未改變,原因為何?

大家也請協助檢查是補要補充其他相關問題,以及目前提問是否有錯誤需改正、或其他須潤稿之處。 --ceku (留言) 2018年10月2日 (二) 11:10 (UTC)回覆

這次的信稿已約一個月無新改動了,請Cangjie6及內木一郎君再做檢查,確認無問題請簽上時間確認。順帶詢問兩位是否有意願執行寄信事宜?或此次仍由在下寄送?--ceku (留言) 2018年11月16日 (五) 15:48 (UTC)回覆

我已再看,沒問題,也會問問一郎君。Ceku兄或在下寄送皆可。Cangjie6 (留言) 2018年11月17日 (六) 20:50 (UTC)回覆
一郎說全無異議。Cangjie6 (留言) 2018年11月21日 (三) 15:42 (UTC)回覆
那麼這次我先寄,運作順了就讓大家輪流。若無異議大概幾天後寄送。--ceku (留言) 2018年11月27日 (二) 16:40 (UTC)回覆
👍Cangjie6 (留言) 2018年11月28日 (三) 12:31 (UTC)回覆
有個問題,我還沒有你們的電郵,本來要寄信問你,但你似乎還未設定信箱。可能要麻煩你設定一下,我再寄信給你。--ceku (留言) 2018年11月30日 (五) 12:53 (UTC)回覆
我直接用字坊信箱:ichitenfont★G📧,和一郎通訊常用這個:syaoranhinata★G📧Cangjie6 (留言) 2018年12月2日 (日) 08:27 (UTC)回覆
信件已寄出。FYI: 在維基百科驗證信箱後在參數設置勾選「允許其他使用者向我傳送電子郵件」,其他使用者就可以直接透過系統寄信聯絡。--ceku (留言) 2018年12月2日 (日) 13:5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