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WebQuest網絡探究/設計前的準備與策略、網絡資源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Web Quest 網絡探究設定學習情境-學生篇

壹、 設計前的準備與策略

教師在設計網絡探究教學前,腦袋裏並非只是一張空白紙;相反的,教師的腦袋裏應該是一張計劃周詳的藍圖。相信如果教師在設計前有周詳的準備,並在實施時適時的提出修正與回饋,設計出一個教學效益卓越而又深得學生喜愛的網絡探究活動並非難事。


根據Dick與Carey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設計前的準備與策略為第一階段「分析」,共分成三個部份:

(一) 確定教學目標

網絡探究教學主要目標在於運用網絡科技與資源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訓練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做分析、綜合、評鑑等思維能力,以及藉由討論訓練思辨能力。 學生在網絡探究教學中的角色並不如以往像隻空瓶,只是單方面的接受教師的灌注,而是須運用自身的能力解決問題,並進行雙方面甚至多方面的互動。因此,為使學生參與有意義的學習,進而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可參考「五項有意義學習的屬性」,也就是讓學生主動學習(Active)、意圖學習(intentional)、建構學習(Constructive)、真實學習(Authentic)及合作學習(Cooperative)。(資料與圖片來源:沈中偉,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三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8年3月。)










(二) 學習者分析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的核心所在,因此,教師在設計任何教學活動前,除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期望之外,還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各種特質,可分為幾個層面:生理層面包括:年齡、身心發展與狀況等;情意層面包括:興趣、學習態度等;知能層面包括:起點行為、先前知識(prior knowledge)、先備知識(prerequisite)、經驗等;文化社會層面包括:生活背景、次級文化、價值觀等。

(三) 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是決定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以及影響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不容忽略。在進行教學內容分析時,第一個是要決定教學內容,也就是教學的主題。接着根據學習者分析的結果決定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以及教學活動的次序等。最後可運用UbD課程設計法的逆向設計邏輯來檢視教學內容是否有密切相關。

UbD課程設計法的逆向設計可分三個階段:

階段一教師可先思考經由這次的網絡探究教學活動後,期望學生得到的學習結果是否有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階段二接着思考學生如果要成功達成教學目標應該要具備哪些能力,階段三檢視學習活動是否有符合教學目標,有無超出學生應具備的能力,及學習活動順序是否流暢自然且是否由淺入深等。這三個階段必須是環環相扣的。

以「搶救北極熊」WebQuest探索案例為例: http://cquestgarden.com/view.php?sec=1&id=1573&pt=SP  製作者:陳佳霙  學習領域:國語、社會、自然、綜合  適用年級:國小五、六年級 階段一: 2-3-4 了解生活環境、地球大氣之間的交互作用 5-3-1 了解每個現象的變化有其因果。什麼樣的原因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若要改變結 果,就必需營造什麼變因。 2-3-3 了解全球環境議題。 3-3-3 養成同學思考全球環保現況,推動環保人人有責的態度。 4-3-3 主動了解環保小常識,並知道如何進行環保工作。 階段二: 1. 能敘述全球暖化的現象及對生物所帶來的影響。 2. 能解釋全球暖化的原因。 3. 能列舉有哪些方法可以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 4. 能利用網絡資源蒐集地球暖化的相關資料 5. 能利用網絡資源蒐集北極熊的相關資料 6. 能將蒐集到的資料加以統整 7. 能將所蒐集的資料繪製成心智圖 8. 能彼此溝通、相互合作 階段三: 學習活動必須與教學目標、學生能力、學習結果相對應,包含簡介、任務與過程。

貳、 Web Quest網絡資源

1.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學生設計的中文科Web Quest實例 http://web.hku.hk/~jwilam/PCEd_FT_2003_IT/webquest_chiedu.htm 2. Quest Garden http://questgarden.com/ 3. 網絡探究園 http://www.cquestgarden.com/main.php

參、 參考資料 沈中偉,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三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8年3月。

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