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总论
引言
[编辑]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又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
学习目的
[编辑]- 认识寄生虫的危害性;
- 防治寄生虫病,以及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因为执业医师考试要考。
常见寄生虫病
[编辑]WHO/TDO 重点防治的 12 大热带病中的 6 类寄生虫病
[编辑]疟疾(malaria)
[编辑]全球有33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每年约有2.5亿疟疾病例,100万的死亡病例。疟疾在中国流行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中国的古书上,把疟疾称为“瘴气”。 中国在建国初期感染疟疾的人数约3000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是解放战争的时候,从北方进入南方的战士,对疟疾没有抵抗力,进入云南后严重感染疟疾。在战争时期,疟疾是一种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因素。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启动抗疟药物的研究,以屠呦呦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的防治做出了伟大、卓越的贡献,屠教授也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目前中国已经走上消除疟疾之路,2015年已经达到基本消除的标准,预期2020年达到完全消除的标准。
血吸虫病(shistosomiasis)
[编辑]寄生人体的血吸虫有6种,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拉丁美洲,全球约有病人1.5亿,每年死亡病例50-100万。在中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分布在安徽、江苏、江西、四川、湖南、湖北、云南、重庆等8个省市。中国在建国初期的血吸虫病人约1160万,现有血吸虫病人80万,每一年新发的急性病例数是1000-2000例。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编辑]这种疾病是由利氏曼原虫引起,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叫做无鞭毛体,在白蛉体内的称前鞭毛体。每年新增病例皮肤利什曼病70-120万,内脏利什曼病20-40万。东方疖是皮肤利什曼病的一种,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东方疖和黑热病在中国都有流行,尤其是中国的北方。锑剂治疗可以达到防控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该病感染治愈后能够获得终身免疫,在寄生虫免疫中非常罕见。
丝虫病(filariasis)
[编辑]包括淋巴丝虫病和旋盘尾丝虫病。
淋巴丝虫病(lymphaticfilariasis)
[编辑]丝虫寄生在淋巴系统内,蚊传播;全球约有10亿人生活在流行区,分布于73个国家,1.2亿感染者。
大陆流行的是淋巴丝虫,包括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解放初期感染人数约3000万。在1958年,大陆已经达到消除丝虫病的标准,这也是中国(大陆)寄生虫病防控最伟大的成就之一。防控的方法是在食盐中添加治疗药物-海群生(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防控人群每天在摄入食盐的时候摄取了该药物,可杀死被蚊虫叮咬之后进入到人体血液中的微丝蚴,从而阻断寄生虫在人体的发育,达到很好的防控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大陆的经验向其他的国家推广。
旋盘尾丝虫病(onchocerciasis)
[编辑]丝虫寄生于眼,蚋传播,引起“河盲症”,全球约有1.2亿人口生活在流行区,分布于37个国家,3700万感染者,其中99%在非洲。
锥虫病(trypanosomaiasis)
[编辑]包括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非洲锥虫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sleepingillness),由舌蝇(采采蝇)传播,每年新发病例1万,症状是昏睡。美洲锥虫病(chagas),由锥蝽(臭虫)传播,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心脏扩大。全球约有250万人感染锥虫病,每年死亡人数约6万。
蠕虫病(helminth infection)
[编辑]蠕虫包括线虫、绦虫、吸虫。蠕虫病的感染度非常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如全球感染钩虫、蛔虫及鞭虫的人数分别为13亿、13亿和9亿。大陆地区,虽然在近几年有所削减,感染模式有所改变,但是感染人数仍居高不下。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
[编辑]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呵呵
寄生虫的生物学
[编辑]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编辑]在谈到寄生现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种生物在其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或终生与另一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生活的关系,就称为共生(symbiosis)。根据营共生生活的两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和利害关系,可分为互利共生、片利共生和寄生三种。
互利共生(mutualism)
[编辑]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比如小丑鱼与海葵的关系:小丑鱼受到其他鱼捕食威胁时,就躲入海葵的触手中,借助海葵能分泌毒液的触手保护自己;同时海葵也靠小丑鱼鲜艳的颜色引诱海中的生物前来而获得食物,小丑鱼在海葵中生活也可以帮助海葵驱赶敌害和除去坏死组织、寄生虫以及泥土等杂物。另一例子,白蚁和纤毛虫的关系: 白蚁肠道内的纤毛虫可帮助白蚁消化植物的纤维素,而对纤毛虫来说,白蚁的肠道为纤毛虫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和营养的来源。
共栖(片利共生,commensalism)
[编辑]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比如结肠内阿米巴,寄生在人体的结肠内,阿米巴可从人体内获得营养,获得栖息的场所,但人体既不受益也不受危害。如海洋内的鱼用吸盘吸附在大型鱼体身上实现迁移,鱼与大鱼的关系;结肠内阿米巴寄生于人肠道内但不致病,结肠内阿米巴与人的关系,均属于片利共生。
寄生(parasitism)
[编辑]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一方给受益一方提供营养物质和寄生场所。受害一方是宿主,受益一方是寄生物。营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称为寄生虫。故寄生虫既可以是单细胞动物也可以是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
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型
[编辑]寄生虫的类型
[编辑]根据分类的不同目的,不同类别之间存在交叉现象。
以生物种类分类
[编辑]寄生虫(病)学所说的寄生虫,是不包括病毒、细菌、真菌,仅包括属于动物界包括原生动物的各种营寄生的无脊椎物种,共包括7个门。
- 原生生物:此类寄生生物也很广泛,比如疟原虫、贾干弟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
- 无脊椎动物:此类寄生虫从数量和种类上都是最多的,甚至许多门的无脊椎动物是专性营寄生的。常见的如营内寄生的扁形动物猪肉绦虫、中华肝吸虫,和营外寄生节肢动物的阴虱、头虱、库蚊(Culex)。
- 脊椎动物:此类寄生生物很罕见。盲鳗是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内寄生动物。
以寄生环境分类
[编辑]- 体外寄生生物(ectoparasite),一切寄生在寄主体外,或是暂时侵犯表皮组织的寄生生物,主要为蚊、虱、蜱、螨等节肢动物,通常在吸血时才接触宿主,饱食后立即离开。
- 体内寄生生物(endoparasite),一切寄生在寄主体内(组织、器官、细胞内或体液中)的寄生生物。例如寄生于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的疟原虫、肠道内的似蚓蛔线虫、组织内的猪囊尾蚴等。
以寄生方式分类
[编辑]- 兼性寄生(facultative parasite),可以自由生活,但如有机会侵入宿主体内也可以寄生生活。本质上这些是自由生活的动物,如阿米巴、粪类圆线虫。
- 专性寄生(obligatory parasite),生活史中有一个阶段或整个生活史期过寄生生活的。人体常见寄生虫基本属于此类,如蛔虫、钩虫等。
-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在宿主体内处于隐形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繁殖、致病能力增强的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常见于艾滋病病患的继发感染。
以时间长短分类
[编辑]- 长期寄生虫(permanent parasite),成虫必须过寄生生活者,如蛔虫。
- 暂时性寄生虫(temporary parasite),只在取食时侵袭宿主,取食后即离去。如蚊子、跳蚤。
- 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因偶然机会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如人体外伤后未得到及时救治,伤者又不能自理,伤口中有蝇蛆寄生。
宿主的类型
[编辑]不同类型的寄生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宿主的数目不尽相同。根据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可分为以下类型:
分类 | 定义 | 举例 |
---|---|---|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 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
|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 |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若有一个以上中间宿主,则按发育的先后顺序分别命名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
|
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 | 一些寄生虫既可以寄生于人也可以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储蓄宿主或保虫宿主。在储蓄宿主体内,寄生虫可以正常发育,可以作为正常的宿主。 |
|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 | 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完成其生活史过程。此类非适宜宿主被称为转续宿主。 |
|
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既可以是某种寄生虫的转续宿主,也可以是其储蓄宿主,这是由外界的条件和寄生虫感染的阶段所决定的。比如曼氏迭宫绦虫,人既可以作为它的转续宿主,也可以作为它的中间宿主。作为中间宿主时,是因为误食了幼虫,幼虫在人体内发育,但不会发育至成虫,人体可以作为其中间宿主。作为转续宿主时,是因为生敷了蛙肉,蛙肉内的裂头蚴转移到人体伤口内寄生,但不能正常发育,人是其转续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
[编辑]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被称为生活史(life cycle)。
例如,对于血吸虫的生活史来说,血吸虫的尾蚴通过皮肤侵入,进入到皮下后侵入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寄居在肠系膜静脉内,发育为成虫。人是其终末宿主,在肠系膜静脉内产生的虫卵紧贴在肠壁上,引起的IV型变态反应。导致肠壁组织的变性坏死,腹内压升高及胃肠道蠕动时,坏死组织剥落掉入肠腔,随着粪便排到外界。粪便中的虫卵入水孵化出毛蚴,毛蚴感染钉螺,在钉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在钉螺体内增殖的阶段是其幼虫阶段,钉螺是其中间宿主,除了人以外,它还可以寄生在其他的脊椎动物体内,如水牛 野鼠 猪等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是血吸虫的储蓄宿主。
有些寄生虫侵入到非适宜宿主体内,不能继续发育 但可长期的处于幼虫状态,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便可发育为成虫,这些宿主就是转续宿主。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为福寿螺,转续宿主为蟹类、虾、鱼等。生活史是学习寄生虫非常关键的要点,就像一条锁链一样,可以把寄生虫生活史的各阶段,以及防控、治疗、致病性串联起来。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关系
[编辑]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编辑]夺取营养
[编辑]寄生虫从人体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蛔虫寄生在人体内以人小肠内的食糜为营养, 所以蛔虫的消化系统呈直管状,高度退化。
机械损伤
[编辑]包括寄生虫在人体内的机械运动,以及在人体内迁移过程中,对其经过的脏器所造成的损害。蛔虫侵入到人体以后经口感染,在小肠内孵化出幼虫,幼虫在肠绒膜内侵入毛细血管,开始全身的迁移,然后到达肺,在肺部寄生时会引起肺炎。会有哮喘、咳嗽、发热等症状,另一种机械损伤是占位性损伤。比如囊虫或者包虫,寄生在人体的组织脏器内,有些虫体的体积很大,会对人体的脏器造成挤压,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在大脑皮层寄生时,压迫神经中枢引起癫痫、昏迷等症状。
毒素作用
[编辑]寄生虫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时,其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可造成宿主的损伤。
例如,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它的代谢产物作为异源物质会引起变态反应,会引起人的焦虑或者咀嚼肌不规律的收缩,从而导致磨牙。
免疫病理损伤
[编辑]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寄生虫体内和体表多种成分、代谢产物、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线虫的脱皮液、绦虫的囊液等都具有抗原性,可诱导宿主产生超敏反应,造成局部或全身免疫病理损害。这种损伤往往是最严重的一种损伤。
例如,血吸虫病引起的大肚子病,它的虫卵寄生在肝脏里,引起IV型变态反应,会导致肝细胞的严重纤维化,引起肝硬化肝腹水。
宿主对寄生虫的应答(免疫)
[编辑]先天性免疫不足以抵抗寄生虫入侵,感染之后建立起来的,获得性免疫发挥较大的作用。这种免疫包括了消除性免疫和非消除性免疫。利氏曼原虫感染治愈之后,建立起一种完全抵抗再感染的免疫,此为消除性免疫。
而寄生虫感染大多数情况下均为非消除性免疫。这种免疫建立起来之后,只有局部的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作用不足以消除已经感染的寄生虫,甚至不能阻断再次入侵的寄生虫。伴随免疫是感染血吸虫之后的一种免疫力。带虫免疫是感染疟原虫之后的免疫。非消除性免疫有两个特点:不完全免疫,伴随着寄生虫存在。
寄生虫的免疫逃避
[编辑]前面提到,宿主对寄生虫可能是非消除免疫。为什么寄生虫在人体内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存能力呢?是因为它们已经演化出了一套的完整的免疫逃避机制。
组织学隔离
[编辑]比如肺吸虫寄生在肺部时,是以虫囊的形式寄生,在虫体周围分泌出一层囊壁以保护寄生虫,使寄生虫免受宿主免疫攻击。这是对寄生虫有利的方面,同时不使抗原随意扩散对宿主有利,以阻断更严重的变态反应的发生。
抗原变异
[编辑]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主要针对寄生虫虫体表面,而虫体表面抗原变化(比如表膜脱落)时,原有的特异性免疫失效。比如蛔虫、钩虫在人体内寄生的过程中,要经过2次蜕皮才能发育为成虫,蜕皮之后就以全新的面貌,逃过宿主的免疫监控。又比如,血吸虫在人体内寄生,侵入时是非常弱小的尾蚴,尾蚴的尾部脱落,进入皮下以后称为童虫。童虫从皮肤开始,一直到迁移到门脉系统,到肠系膜内寄生。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这半个月的时间它从非常小的一条童虫,长为一条肉眼可见的1cm大小的成虫。从个体上来看它不断地在长大,它的表皮上的抗原可发生一些变异,所以可以逃过宿主的免疫监控。
分子模拟和分子伪装
[编辑]寄生虫的表面可以表达一些与宿主蛋白相似的抗原,宿主误以为是自己的抗原,此为分子模拟。寄生虫的表面可以吸附一些宿主本身的蛋白,宿主也不再认为其是异源入侵物,此为分子伪装。
免疫抑制
[编辑]寄生虫在人体寄生时,会抑制人体的一些天然免疫下调宿主的免疫力,比如弓形虫寄生在人体的有核细胞内,可以和宿主细胞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和平共处,实现在细胞内的分裂增殖,但细胞也不会死亡,但当虫体复制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的崩解而实现扩散传播。利用感染寄生虫,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案例也被广泛报道。比如有人用感染鞭虫,来治疗严重哮喘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编辑]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寄生虫感染(parasite infection),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则称寄生虫病(parasitosis)。
寄生虫感染的特征
[编辑]- 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者。
-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或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逐渐转为慢性持续感染阶段。如血吸虫感染。
- 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是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例如弓形虫、隐孢子虫等感染。
- 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称为多寄生现象。不同虫种生活在同一宿主体内可能会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增加或减少它们的致病作用,从而影响临床表现。例如蛔虫与钩虫同时存在时,对蓝氏贾弟鞭毛虫起抑制作用;而短膜壳绦虫寄生时有利于蓝氏贾弟鞭毛虫的生存。
-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幼虫移行症是指有些寄生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根据幼虫侵犯部位不同,可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和皮肤幼虫移行症(cutaneous larva migrans)。
- 内脏幼虫移行症是以内脏器官损害为主。如犬弓首线虫是犬肠道内常见的寄生虫。犬吞食了该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在小肠内孵出,经过血循环后,回到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但是,如人或鼠误食了犬弓首线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在肠道内孵出,进入血循环,由于人或鼠不是它的适宜宿主,幼虫不能回到小肠发育为成虫,而在体内移行,侵犯各部组织,造成严重损害。
- 皮肤幼虫移行症是以皮肤损害为主,如巴西钩口线虫和犬钩虫引起的匐行疹,禽类的血吸虫引起的人尾蚴性皮炎和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引起的游走性皮下结节和包块。
-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的异位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血吸虫虫卵主要沉积在肝、肠,但也可出现在肺、脑、皮肤等部位。又如卫氏并殖吸虫正常寄生在肺,但也可寄生脑等部位。
-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
[编辑]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腹泻、贫血、过敏反应和肝脾肿大。值得一提的是,外周血及局部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蠕虫感染常见的血象特征。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编辑]流行的基本环节
[编辑]- 传染源: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传染源和保虫宿主。
- 传播途径:经水、经食物、经土壤、经空气、经节肢动物、经人体直接传播
- 易感者:对寄生虫感染缺乏免疫力的人。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编辑]-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以及地理环境因素。
- 生物因素:有些寄生虫需要特定中间或节肢动物的存在,这些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与否,决定了这些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
- 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良卫生习惯和卫生环境是引起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编辑]- 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而无需自外地输入,这种情况称地方性(endemicity)。
- 季节性:由于温度、湿度、光照等气候条件会对寄生虫本身、或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呈现出季节性。
- 自然疫源性: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一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在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当人进入该地区后,这些寄生虫病则可以从脊椎动物传播给人,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编辑]- 控制传染源
- 切断传播途径
- 保护易感人群
学习上的一点建议
[编辑]重点掌握生活史两阶段六环节,注重总结归纳、重视实验课(如果你有的话)。
生活史的两个阶段:人体内阶段和人体外阶段。
六个环节:1-感染阶段;2-感染方式;3-体内的移行;4-寄生的部位;5-离开人体的方式;6-在外界的发育。这六个环节构成了生活史,可以把生活史分为六个环节来记忆。